抻筋拔骨是養生的重要手段。俗話說,“老筋太短,壽命難長”,“筋長一寸壽延十年。”這些聽起來很樸素,卻有深刻的生命學內涵,也是數千年來中國民間傳承的養生保健經驗。 拔骨指含胸拔背。含胸拔背,是中國氣功、武術的重要命題,不傳之秘。

我們的脊椎有七節頸椎、十二節胸椎、五節腰椎、一節骶椎及尾椎所連結構成,含胸拔背是我們人體自愈力的金鑰匙。 含胸拔背如何做?需要運用內力,配合像蠕蟲蠕動一樣的動作將我們椎骨一節節拔起。這也是松筋松骨的辦法。這是自我保健的辦法。借助外力,我們還有華佗夾脊的提拿法。 在脊椎骨中布滿一束束神經,這些神經與各個器官和組織緊密相連,扮演腦部與身體各部分溝通的橋梁,負責傳遞腦部所下達的命令,同時將身體各部位的信號傳回腦部。但是這是在我們的脊椎完全健康的情況下才能暢通無阻、順利完成任務。脊椎一旦彎曲錯位,將壓迫神經導致腦部與身體各部位的信息傳達受阻,而使各部位機能降低或產生病變。靈活而健康脊椎,對人體正常運作是極其重要的。 祖國醫學不但對看得到的神經傳導、血循環、體液運動有充分認識,更注重看不見的能量運動和信息傳遞。經絡學說是西方醫學沒有的。像氣、數、理這種術語,抽象而不具象,只定義物類,而不確指,不僵死,不碎片化,概括力強,留白豐富,具有哲學風味,是中國文化的特色。 經絡學說在《黃帝內經》中占了很大比例。《黃帝內經》中的《靈樞》被人稱做針經,因為它講穴位和十一經。經絡學說后來完善為十二正經和奇經八脈。最近遠心端(耳、手、腳)反射區,以及阿是穴反射點又很普及。這大大豐富了涉及能量和信息的氣機理論和臨床實踐。顧名思義,靈樞就是靈驗的機樞。樞機是氣機辨證(癥)的關鍵。 中國文化注重“機”。機有機會,機遇,機關,機樞;機敏,機智,機密,機謀,機巧;氣機、事機,禪機,心機,時機,殺機,生機,動機,病機,良機,契機,天機,玄機,危機,轉機;趁機,乘機,盜機,臨機,伺機,相機(而動),投機,尋機等多種涵義。更有當機立斷,神機妙算,隨機應變,投機倒把,偷機取巧,相機行事,有機可乘等諸多成語。 對這些詞語的準確理解十分重要,不能望文生義。比如盜機,盜天之機的“盜”,它不是具象,不是偷盜。它是中國文字學(古稱小學)和修辭學的一種方法。盜者道也。道具體講是道路,路線,抽象一點,就是方法。這些都是名詞。當“道”字做動詞用的時候,為區別詞義為言、說之“道”,便用同聲字,寫成“盜”。同樣的道理,東者動也,神者伸也,仙者先(返)也,也是詞性轉換時的同聲詞借代。這是象形文字不同于拼音文字的地方。 含胸拔背,不僅活動脊柱,也活動脊柱兩側的肌肉,在此意義上說,也是抻筋。它活動的不僅是看得見的脊骨、肌肉,更是疏通氣血、能量、信息通道。含胸拔背是抻筋拔骨松脊養生法,是古圣先賢的修身保健方法。抻筋拔骨松脊養生法,具養生之妙,有抻筋拔骨、健美身形、和暢經脈、祛病強身、益壽延年之神效。 抻筋拔骨松脊養生法分為三部,第一主要是松動強化頸椎關節,第二松動強化的是胸椎關節,第三松動腰椎骶椎尾椎,強化腰椎骶椎尾椎的功能。它們都可以有左右旋轉、搖擺,前后俯仰和上下蠕動的運動,所以每部又有旋轉和屈伸兩法。 
松頸椎功用效果:有效預防、緩解各種頸椎疾病,頸椎間盤突出、頸椎骨質增生等頸椎病,對肩胛部的疾病如風濕、骨刺的病都有很好的療效。對腦部疾病(尤其腦血管病)康復效果顯著。
松胸椎(1—12胸椎關節)功用效果: 松胸椎鍛煉對身體各部的疾病,尤其是頭部、心、肺及頸椎、上肢的病,有非常好的效果。如氣短胸痛、心律失常、冠心病(心絞痛)、肩膀硬化、上臂后側麻痛。
松腰椎(1—5腰椎)骶椎尾椎功用效果:結腸功能失調、便秘、腹瀉、腰痛、下腹痛、性機能減退、痔瘡、月經不調有明顯療效。 靈樞是靈驗的機樞。機樞,我們今天也可以叫機關,或反射點,反射區。下面我們再來進一步了解我們背部與身體疾病的關系,看看體表位置,反射什么,是什么的開關,能打開什么。因為是在身后,自己看不到,又不能全部摸到,自己定位比較困難。這些開關,對理療師,按摩師,針灸師,則非常重要。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沒有。如何確定開關,他們是心知肚明的。之所以重要,是有助于他們診斷,診斷既明,治療也就不難了。當然這些都是用文字固化下來的,實際運用時,需要證驗、修正和豐富。這是中國文化的特質:盡信書不如無書;能得一則萬事畢;長江后浪推前浪。 頸椎





 祟骨
 大椎,定喘
頸椎掌管植物神經、中樞神經、腦神經、末梢神經等重要的神經系統,特別是第一和第二頸椎是大腦信息傳遞的重要關卡,扮演著促使大腦和身體各部良性互動的靈魂角色,頸椎的一至三節控制顏面神經(肌肉、眼、耳、鼻等)與頭部的功能,此段神經受壓迫將造成腦神經衰弱、失眠、頭痛、頭暈、記憶力減退、植物神經失 調、抑郁癥、注意力不集中等癥狀。 頸椎第四至七節則控制食道、氣管、甲狀腺、肩、肘、手臂及手指,若此段神經受壓迫,將造成手無力,酸麻、疼痛、五十肩、手肘疼痛、甲狀腺功能亢進等癥狀。 因為頸椎動脈自心臟發出同,從每節頸信之橫突孔由下而上貫穿至腦部,若頸椎中任何一節移位,將壓迫椎動脈導致腦供血不足,造成腦部缺氧及腦部血液循環不良,因而造成頭暈、頭痛、高血壓、腦血管阻塞及腦中風等癥狀。 第一頸椎和第二頸椎是整個脊椎的關卡,若往上緊縮,其后的三至七節也會隨之向上緊縮,接著影響到胸椎,甚至腰椎,如骨排效應一樣,環環相扣,牽一發而動全身。
胸椎、腰椎
胸椎  陶道,大杼,肩外俞
 附分,風門
 身柱,肺俞,魄戶
 厥陰俞,膏盲
 神道,心俞,神堂
 靈臺,督俞,譩譆
 至陽,膈俞,膈關,陽綱
 胃管下俞,胰俞穴,胰島穴
 筋縮,肝俞,魂門
 中樞,膽俞
 脊中,脾俞,意舍
 胃俞,胃倉

胸椎一至四節負責心臟、肺等胸腔部位,特別是其第一、二節與心臟神經叢有密切關系,若此段神經受壓迫、將造成胸悶、心悸、呼吸困難、心臟病、氣管炎、呼吸道疾病、肺炎、乳房病變等疾病。
胸椎五至八段控制腹腔部位,負責肝、胃、膽、十二指腸及小腸等器官,若此段神經受壓迫,引起肝臟病變、胃病、十二指腸潰瘍,引起這些器官發生病變。
腰椎、骶椎 腰椎和骶椎影響的是大腸、小腸、腎臟、子宮、泌尿系統、肛門、生殖器等部分的運作、有不少人因婦科問題、不孕癥、子宮肌瘤、子宮外孕、前列腺毛病、尿頻幾乎都是骨盆往上吊或者左右歪斜,這大部分是因頸椎、胸椎、腰椎整個向上緊縮。骨盆歪了會影響腰椎一至五節和腿部神經,導致子宮、泌尿系統、生殖器官等部位 的異常運作,引起月經不順,月經疼痛,子宮或卵巢腫留、性功能障礙、坐骨神經痛、無力、酸麻、冰涼、膝痛、腳踝痛等癥狀,也與腰椎和底椎有關系。
懸樞,三焦俞,肓門,痞根,4個腎臟穴  命門,腎俞,志室
 氣海俞
 (腰)陽關,大腸俞,腰眼
 關元俞,十七椎
 小腸俞;膀胱俞,胞肓;中膂俞,白環;秩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