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曲牌,亦稱牌子。是元明南曲和北曲等各種傳統填詞制譜用的曲調調名的統稱。「曲牌」之稱由來已久。每個曲牌都有專名,如〔點絳唇〕、〔朝元歌〕、〔勝如花〕、〔雙棹入江泛金風〕、〔迭落金錢〕等。 昆腔南曲和北曲擁有數以千計的曲牌。每一支曲牌各有不同的曲牌風格,不能隨意使用。南北各曲共計有六宮十二調。六宮即:仙呂宮、黃鍾宮、南呂宮、中呂宮、正宮、道宮。十二調即:羽調、大石調、小石調、般涉調、商調、商角調、高平調、揭指調、角調、越調、雙調、宮調。在十二調之外還有一仙呂入雙調,即仙呂、雙調二宮調合并起來的合稱。 唱腔曲牌:唱腔在戲曲音樂中占有主要的地位。 引子:是指以幾句詞來啟發正曲的意思。在南曲中,生、旦出場一般都用「引子」,北曲一般不用。但也有些南曲不用「引子」,第一支曲牌即用含有「引子」性質的「過曲」。如〔臘梅花〕、〔望吾鄉〕、〔金錢花〕、〔一江風〕、〔六么令〕、〔秋夜月〕、〔憶多嬌〕等等。而丑、凈出場習慣上一般也不用「引子」。這類曲牌也含有「引子」性質,如〔光光乍〕、〔五方鬼〕、〔普賢歌〕等等。引子在一折戲中最多不宜超過三支。 過曲:過曲是引子后面各曲的總稱。 集曲:集曲也是過曲的一種,因為它是集湊了幾個曲牌的長短句子,經過剪裁合成的曲子。 尾聲:尾聲又名「余文」,也叫「情不斷」,因是十二板,又稱「十二時」、「十二紅」。 前腔、么篇:在昆曲的曲牌中,常見有〔前腔〕二字。它不是曲牌名,而系表示繼續使用前一個曲牌的簡稱。 套曲:也叫「套數」。劇曲或散曲(小令除外)中,用多種曲牌相連貫,稱為一個套曲。一般套曲曲牌的排列次序更大致有一定格式,如北曲仙呂〔點絳唇〕套曲,常用的格式是「〔點絳唇〕-〔混江龍〕-〔油葫蘆〕-〔天下樂〕-〔那咤令〕-〔鵲踏枝〕-〔寄生草〕-〔賺煞〕。」每個套曲必須一韻到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