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用的短語有:主謂結構,動賓結構,偏正結構,動補結構,并列結構,介賓結構。 1、主謂短語 由有陳述關系的兩個成分組成,前面被陳述部分是主語,表示要說的是誰或什么;后面陳述的部分是謂語,說明主語怎么樣或者是什么。陳述關系用語序而不用虛詞表示。 一般是:名詞或者代詞加動詞或者形容詞。 例如:“雪兒,你說,我好不?”我說:“你好” 主謂結構一般是:什么//怎么樣? 這里“你”(怎么樣?)你說(話)。我(怎么樣?)我好。你 (怎么樣?)你好。 春暖花開,雞飛蛋打。春天(怎么樣?)春天暖和?;ǎㄔ趺礃??)花開了。 我打你頭,頭怎么樣?頭痛。就是主謂結構,忘記了就打自己頭,頭痛了,就記得。 2、動賓短語 由支配涉及關系的兩個成分組成,前面起支配作用的部分是動語,表示動作行為 后面被支配的部分是賓語,表示做什么、是什么。 支配關系用語序而不用虛詞表示。一般是:動詞加名詞或者代詞,有的倒過來就是主謂。 例如:想/他 (動詞加代詞~動賓) (想/誰?),倒過來,他想(代詞加動詞~主謂結構)。 開花(動詞加名詞~動賓)倒過來:花開(名詞加動詞~主謂) 賣什么,賣花生(動詞加名詞~動賓) 買什么?買酒(動詞加名詞~動賓)。 記住了了嗎,沒記住,打自己(動詞加代詞~動賓) 3、偏正短語, 由名詞、動詞或形容詞與它們前頭起修飾作用的詞組合而成, 其中名詞、動詞、形容詞是中心語,名詞前面的修飾部分是定語,動詞、形容詞前面的修飾部分是狀語??稍俜譃閮煞N: ①定中短語(也就是:名詞性偏正,中心詞是名詞) 1)由定語和名詞性中心語組成,期間的修飾關系有時用“的”作定語標記 例如:桃花(桃樹的花)紅花(紅色的花),我家(我的家) 2)由不及物動詞動詞當定語加名詞 什么是不及物動詞呢? 不及物動詞,就是不能帶賓語,的動詞,在名詞前,做形容詞用。 如:流水(流動的水),落花(飄落的花),歸人(歸來的人),下回(下一回),下年(下半年),去年(過去的一年),來年(將來的一年,明年),等等也是定中(名詞偏正)結構 有些動詞是不及物動詞,也是及物動詞。 不能帶賓語得是不及物動詞,那么能帶賓語的就是及物動詞。 如:大樹落葉。小河流水。 她來學校了。我去你家。 這些都能帶賓語。又是及物動詞 打,掃,等詞。只是及物動詞,不是不及物動詞 如: 打人。 不能說是:打動的人。打來的人。等等。 掃地。 不能說成:掃動的地。掃來的地。等等。 上面的 流水(流動的水) 歸人(歸來的人)是可以的。 ②狀中短語(動詞偏正,中心詞是動詞,或者形容詞)。 1)由狀語和動詞、形容詞性中心語組成,其間的修飾關系有時用“地”作狀語的標記。 例如:你說不說。你愛我,(不說)就是 副詞加動詞, 你說云詩好不好?(不好)就是副詞加形容詞 他)東奔西走,東西是方位名詞。奔,走是動詞。這里不是主謂,因為,東和西,不能奔走。走的是他,不是東西,他不是東西,東西也不是他。東和西是奔和走的方位狀語,是狀中結構。 (我)朝行夜宿,朝是早上,夜是晚上,朝和夜不能行,不能宿,所以也不是:主謂,行和宿的是我,朝和夜是做行和宿的時間狀語。是狀中結構。 時間名詞,方位名詞等做狀語,一般是省略了介詞。 2)數字加動詞或者形容詞 如:一來二去,三拜九叩,千呼萬喚……等等數字加動詞, 一清二楚,一清二白,一窮二白……等,數字加形容詞。 這些都是狀語加中心詞,狀中結構。也就是動詞性偏正。 (3),重復動詞形成的量詞 想(想一想) 笑(笑一笑) 踢(踢一踢)看(看一看) 摸(摸一摸) 4、中補短語(后補短語)一般叫動補短語。 中補短語也叫后補短語,由動詞或形容詞與后面起補充作用的成分組合而成,常用“得”字 表示,起補充作用的成分是補語。還可分為兩種: ①動補短語:動+補 例如:洗(得)干凈,打(得)痛,講(得)明白 ②形補短語:形+補 例如:熱<死了>,好<極了> 5、并列短語 由語法地位平等的兩項或幾項組成。前后關系是:同義詞,反義詞,近義詞,或者是平等關系,相互不能修飾對方。一般可以用”和、并、或“等連詞連接。 1、類型 ⑴ 名+名: 國(和)家【平等】, 名(和)利【平等】, 山(和)水【平等】 這些是名詞詞并列 ⑵ 動+動 : 打(并)罵【平等】, 吃(或)喝【平等】, 來(或)去【相反】, 上(或)下【相同】…… 這些是動詞并列 ⑶ 形+形 : 好(和,或)壞【相反】 (有時是偏正,云詩好壞,很壞的意思), 正(和,或)反【相反】, 悠(和)閑【相近】, 黑(和,或)白【相反】, 碧(和)綠【相同】…… 這些是形容詞并列 ⑷ 代+代: 你(和,或)我【平等】, 這樣(和,或)那樣【相反】, 彼(和)此【相反】…… 這些是代詞并列 ⑷ 代+代: 你(和,或)我【平等】, 這樣(和,或)那樣【相反】, 彼(和)此【相反】…… 這些是代詞并列 ⑸ 數量+數量 : 四面(和)八方, 千秋(和)萬代, 半斤(和,或)八兩…… 這些也是平等關系,互不修飾,是數量詞并列 2、并列短語一般前后可以互換位置。 例如: 工廠農村 我你他 但有些并列短語是不能前后顛倒位置的,因為它有一定次序。 ⑴ 大小順序:省、市、縣 (2)年齡順序:老、中、青 ?。?/span>3)邏輯順序:繼承和發展 接近文學和愛好文學 (4)語言習慣:男女老少金銀銅鐵 油鹽醬醋 并列短語一般要求詞性相同,但個別也有不同。 姐姐和我(名詞+代詞) 等等 4,還有一種同位的并列短語 多由兩項組成,前項和后項的詞語不同,所指是同一事物。前項后項共做一個成分,因前后語法地位相同,也叫同位短語或復指短語。 介賓短語 由介詞加上后面的名詞、代詞或名詞短語組成。名詞一般是處所名詞或者時間名詞 介加名、介加代、介加名詞短語 例如: 為人民(服務), 對群眾(說), 從現在(起) , 關于課堂紀律問題 , 從今天(起) (我)把你(當朋友), 到外地(去), 自今日(起)…… ()外面的都是介賓結構,介賓結構一般在動詞前當狀語,在動詞后面當補語。 附加一、動賓結構與動補結構的區別: ⑴、后詞是名詞性的詞,是動賓結構;如:唱歌;吃飯;走路。。。 ⑵、后詞不是名詞性的詞,是動補結構。如:唱完;吃了;走著;撐開;豎起;。。 3),有些動詞加形容詞的詞組,這時的形容詞活用為名詞了如:分紅,疊翠,… 附加二、詞組組成形式“動+名”,有偏正結構或動賓結構的兩種可能。 附加二、詞組組成形式“動+名”,有偏正結構或動賓結構的兩種可能。 區別的特征是前后兩個詞是修飾關系還是支配關系;主要方法是看在整個句子的語境下,前后兩個詞中間能不能插入結構助詞“的”。v ⑴、前后兩個詞存在修飾關系,前詞修飾后詞。這時,中心詞是“動+名”詞組的后詞即詞組中的名詞,兩個詞中間一般都可以插入“的”。如:
落紅已隨流水去。 落紅是主語。我們知道,主語是名詞、代詞或名詞性短語,動詞不能直接作主語。 。因此,這里的“落紅”是名詞性短語,中心詞是“動+名”詞組的后詞即詞組中的名詞“紅”,“落”在這里起形容詞作用,或者說轉化為形容詞,意為“落下的”,落紅是“落下的紅花”的意思。是名詞性偏正詞組。 ⑵、當“動+名”結構前面的主語(有時可以隱藏主語)對“動+名”詞組的名詞具有支配作用的時候,這時,前面的動詞不修飾后面的名詞,而是表示名詞的動作或存在狀況,兩個詞中間不能插入“的”。如:
千樹落紅春去也。 這個句子,“千樹落紅”是一個完整的主謂賓句型,主語是“樹”, “樹”對“落紅”有支配關系“落紅”是動賓結構。“千樹落紅”與“春去也”構成并列的復合句。 樹、春是名詞,落、去是動詞。 樹落、春去,是主謂結構。 而“落紅”是花從樹上落下,所以,這里的“落紅”是動賓詞組。 下面分析的是前后兩個詞詞性相同時可能出現的詞組結構變化的情況。這是判斷詞組結構的難點之一。 ⑴、“名+名”、“動+動”、“形+形”這樣前后詞詞性相同的詞組,可能是并列結構,也可能是偏正結構,“動+動”形式還有可能是動補結構。這樣的詞組,常常是大家判斷詞組結構時最糾結的。 確定并列詞組還是偏正詞組或動補詞組的主要方法是,根據整句的語境, ①、分析兩個詞中間是否可以插入“和”、“與”、“同”、“并”、“且”等連詞。如果能插入,則前后兩個詞組成并列詞組。 ②、如果不能插入上述連詞,再看兩個詞中間能否插入“的”、“地”、“得”這三個結構助詞;或者看詞組后面能否加入助詞“了”、“著”。 A、對于(名+名)式詞組,如果兩個詞之間能插入“的”,這個詞組是偏正詞組; B、對于(動+動)和(形+形)式詞組,如果兩個詞之間能插入“地”,這個詞組是動詞性偏正詞組; C、對于(動+動)和(形+形)式詞組,如果兩個詞之間能插入“得”,或詞組后面能加入助詞“了”、“著”的,這個詞組是動補詞組。 ①、“名詞+名詞”組成的詞組: “名+名”形式的詞組,主要是名詞性并列詞組;也有組成名詞性偏正詞組的。 清聯250、榕陰山館 白讓卿 銜遠山,吞長江,西南諸峰,林壑尤美; 送夕陽,迎素月,風雨之際,枕簟生涼。 “西南”(方位名詞)、“風雨”(天文類名詞)、“林壑”(地理類名詞)、“枕簟”(用品類名詞,“簟”是席子),這四個詞組,中間都可以插入“和”。所以都是并列詞組。 清聯244、華亭寺 李棠階 南浦綠波,西山爽氣; 春風落日,秋水長天。 “南浦”、“西山”、“春風”、“秋水”這四個詞組都是“名+名”結構,這四個詞組中間都可以插入“的”,是偏正詞組。 一般來說,前面是方位名詞、時間名詞,后面是普通名詞,這樣組成的“名+名”詞組,都是偏正詞組。 ②、“動詞+動詞”組成的詞組: ,動+動”形式的詞組,主要是動詞性并列詞組;也有組成動詞性偏正詞組或動補詞組的。 清聯296、黃鶴樓 前 人 昔時整頓乾坤,締造皆從江漢起; 今日交通文軌,登臨不覺亞歐遙。 整頓”(整理并安放,句中作“收拾”解)、“締造”(構建與制造,句中作“創建”解)、“交通”(交匯并流通)、“登臨”(登高且俯瞰),都可以在中間插入表示聯合關系的連詞,是并列詞組。 請注意,這里的“交通”不是“交通部”那個意思。“交通部”的“交通”,是名詞。 清聯226、題蕩喧樓聯 薩迎阿
外域全歸,坐攬關山皆勝境; 上游得據,笑談西北有高樓。 前詞“坐”、“笑”是后詞“攬”、“談”的狀語。所以不是并列。 清聯308、勉家人 譚嗣同 為人豎起脊梁鐵; 把卷撐開眼海銀。 “豎起”(豎得起)、“撐開”(撐得開),中間都可以插入“得”,前詞是動作主體,后詞補充說明前詞動作的程度。是動補結構。 ③、“形容詞+形容詞”組成的詞組:
“形+形”形式的詞組,主要是形容詞性并列詞組;也有組成形容詞性偏正詞組的。 清聯12、拂水山莊 柳如是 淺深流水琴中聽; 遠近青山畫里看。 淺深”(淺和深)、“遠近”(遠和近),中間都可以插入“和”,是并列詞組。 杜甫《五律 宴戎州楊使君東樓》:
勝絕驚身老,情忘發興奇。座從歌妓密,樂任主人為。 重碧拈春酒,輕紅擘荔枝。樓高欲愁思,橫笛未休吹。 頸聯的“重碧”(重重的碧)、“輕紅”(輕輕的紅),中間都可以插入“的”,是偏正詞組。 ④、“數詞+數詞”組成的詞組:
“數+數”形式的詞組,要看其是否基數詞(基數詞只是合成詞,表示某一個數字,不是詞組),如果不是基數詞,一般都是并列詞組,但詞組詞性可能轉化為形容詞。 清聯165、自挽聯 帥承瀛 三十年皇路馳驅,自問與眾生何補? 七九載凡塵擾攘,回思這本性猶存。 清聯228、題河樓 程德潤 高處不勝寒,溯沙鳥風帆,七十二沽丁字水; 夕陽無限好,對燕云薊樹,百千萬疊米家山。 兩副聯中,“三十”、“七十二”都是基數詞,不是詞組。無所謂詞組結構。 七九”(作者寫此聯時的年齡,意為“7 X 9 = 63”)、“百千萬”(三個概數并列,形容數量巨大),這兩個都是并列詞組。 ⑤、“量詞+量詞”組成的詞組:
“量+量”形式的詞組,要看其是否復合量詞。如果不是復合量詞,一般都是并列詞組,但詞組詞性可能轉化為形容詞或副詞。 唐朝詩人杜牧《過華清宮其一》 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次第”意思是“逐次并依順序”,是并列詞組。 “次第”是副詞或形容詞,修飾動詞“開”,是開的狀語。“次第開”的意思是:逐次并依順序地開門。 三,聯綿詞,什么是連綿詞呢? “連綿字”是“聯綿詞”的別稱。雙音節語素的一種。連綿詞是由兩個音節聯綴成義而不能分割的詞,它有兩個字,只有一個語素。 這兩個字有的是聲母相同,如“慷慨”;有的是韻部相同,如“窈窕”;有的是同音重復,如“孜孜”; 還有的兩個音節沒有什么關系,如“嘀咕”。前三種連綿詞的存在加強了漢語的音樂性。 連綿詞不能拆開使用,很少的因修辭需要而分開,也不能拆開來解釋。 連綿詞不能就字面來進行解釋,如“仿佛”不能解釋為“模仿佛爺” 此外,雙聲詞語其中一字可獨立成義,另一字不能獨立成義,也歸入連綿詞行列,因為這些詞也只能是一個語素。如“寂寞”,“寂”可獨立成義,“寞”不行,所以“寂寞”也算是連綿詞。 聯綿詞還指兩個音節連綴成義而不能拆開來講的詞。包括在單純詞中,它包含了雙聲的,如“仿佛”、“伶俐”等,也有疊韻的。 連綿詞有以下三種類型: 1、雙聲詞。雙聲詞指兩個音節的聲母相同的連綿詞。如“伶俐”“蹊蹺”…… 2、疊韻詞。疊韻詞指兩個音節的韻母相同的連綿詞。如“駱駝”“徘徊”…… 3、非雙聲疊韻詞。非雙聲疊韻詞指既非雙聲又非疊韻的連綿詞。如寂寞,蝴蝶,…… 獨抱琵琶尋舊曲; 數教鸚鵡念新詞。 聯中“琵琶”對“鸚鵡”,此屬聯綿名詞對。 水云駘蕩棲遲岸; 花樹婆娑術藝園。 聯中“駘蕩”對“婆娑”,此屬聯綿形容詞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