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開篇第一句 《孫子兵法》雖然只有六千多字,但長期以來被視為“兵學圣典”,它誕生2500年的時間中一直是古代軍事家的必備讀物,后來給管理學提供了新思路。然而,這部代表中國文化精髓的書籍,在古代卻長期被當成禁書。 《西游記》也曾長期被劃為禁書 說到禁書,相比大家都不陌生,從秦始皇時期的“焚書坑儒”,到漢武帝的罷黜百家再到明清時期的文字獄等等,一些不符合封建政治統治的書籍都被當成禁書,作者也基本上會跟著倒霉,如果知識分子生活在一個不幸的時代,可能有殺頭的危險,如果不是生活在那個年代,則有可能稱為被視為千古罪人。但是《孫子兵法》與一般的禁書有很大的不同,首先,它不是被全面被禁,和尚摸不得,但“我”能摸得,其次,孫武這個偉大的知識分子,并沒有跟著倒霉。 《孫子兵法》竹簡 古代統治者把《孫子兵法》列為禁書,其實內心是矛盾的:首先,古代帝王為了維護統治的穩定性,他們希望“使民無知”,老百姓懂得越少,就越利于封建統治。否則萬一哪天一些有天賦的人學了《孫子兵法》有了孫子一樣的統帥能力,很容易就把自己弄成孫子了,而帝王都希望自己是天王老子,而不是孫子。在另一個方面考慮,幾千年的戰爭史始終在告誡封建統治者忘戰必危的道理,所以他們又不得不讓文臣武將學習必要的軍事知識,甚至是學得越透徹越好,而自己則需要在權術上進行不斷地修煉,以坐穩第一把交椅。 《孫子兵法》以“智”為首,而不是“仁” 所以,《孫子兵法》為代表的兵書在歷史上就出現了時而封禁,時而解禁的周期性變化,戰爭來臨之時,兵書就被奉為圭臬,戰爭結束之后,帝王又開始抑武備,興文教,刀槍入庫馬放南山。而此時的兵書則被視為危道和詭道,遭到封禁,所以唐宋時期兵書就一直是禁書。 但是正所謂教科書出自天才之手,但未必能教育出天才。向項羽等基本上沒有學過兵法的人,依然會成為戰神,趙括等精通兵法的人反而會打敗仗,所以,禁與不禁,不是個問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