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驚艷的海報背后的故事 作者:本報記者 榮池
《光明日報》( 2017年08月21日 08版)
《武俠》 2011年,陳可辛導演的《武俠》在黃浦江邊買下了一幢摩天大樓的墻面廣告,打出了《武俠》的巨幅海報。奇妙的是,巨幅海報上并沒有突出主演的大頭,畫面主體是兩個毛筆書法大字“武俠”。《武俠》出品方的宣傳人員大倒苦水:這幅海報是陳可辛改了100余次,用了內陸6支團隊和香港4支團隊的成果。海報上“武俠”二字仿佛是兩個伸臂彈腿的拳師拉開架勢在對打,準確地傳達出了這部電影的精神。而整幅海報圍繞這兩個大字,營造出中國畫般飄逸悠遠的意境。主演甄子丹和金城武的位置則只是在“俠”字的一撇一捺上,兩人低著頭,把臉藏在陰影里的設計,傳達出懸疑、神秘的氣氛,令人印象深刻。 《念念》 電影《念念》講述了一個親人分離和成長的故事,是海報設計師最怕碰到的類型。“因為它要講的是一種感覺,很難用商業的元素來表達。”導演張艾嘉和海報設計師黃海溝通時,并沒有說戲,只說自己的感覺和拍攝電影的初衷——表達父母、情感對孩子成長的影響。一個月內,黃海看劇本、劇照,最后設計出了兩張概念海報。最后張艾嘉選擇了其中一張——女主角坐在河堤上抬頭看,天空被描繪成一片海底世界,一條美人魚從空中游過。“因為女主角從小聽媽媽講《美人魚》的故事,那個天空就是她兒時的想象。”黃海說。 《像雞毛一樣飛》 2002年8月,由孟京輝執導,陳建斌、秦海璐、廖凡主演的電影《像雞毛一樣飛》在瑞士首映。影片講述一個詩人遇到了一個孤獨的女孩,兩人經歷了一番情感波折后又各自逃離的故事。《像雞毛一樣飛》是當時還在上大學三年級的聶競竹設計的首張電影海報。在海報設計之初,聶競竹和導演一起商量設計風格時,就偏向于德國“圖畫現代主義”的風格,訴求簡單,表達直接。 《黃金時代》 電影《黃金時代》的“潑墨”版首款海報的選定并不容易,光是從數萬張原始劇照中挑選出作為海報的素材就花了兩個月的時間。海報上的“墨跡”最初被片方質疑視覺上“太亂”。但海報設計師黃海堅持,這張海報定的是“大文藝”的調子,潑墨象征亂世,而湯唯的表情準確地透露出與亂世形成鮮明對比的“淡定”,非常契合電影的內核。 《馬背上的法庭》 《馬背上的法庭》是劉杰導演、李保田主演的劇情片,講述西南邊陲山區的基層法官們,騎著馬翻山越嶺到山林深處百姓家里開庭斷案的故事。在與海報設計師聶競竹交流時,準備將影片送展的導演激動地聊著他的創作初衷,從初定選題時的興奮,說服李保田老師出演時的喜悅,到為了拍攝籌錢賣房、賣車的艱辛。聶競竹感受到導演對電影的熱愛和小成本獨立電影制作的不易,這些觸動化作后來推出的兩張海報所表達的意義:對未知將來的眺望與期待,對自己熱愛的事業的嘶吼與堅持。《馬背上的法庭》在2006年第63屆威尼斯電影節獲得地平線單元最佳影片大獎。 (本報記者 榮池整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