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請大家關(guān)注我。 唐詩存世有五萬五千七百三十首,所涉唐代詩人三千七八百位。 其中寫詩最多的是白居易,他一生留下近三千篇詩作。而杜甫的詩留存至今的有一千四百余首,李白存詩一千首左右。 白居易生前,曾對自己的詩文進(jìn)行過幾次編集,初名《白氏長慶集》,后改名《白氏文集》,共收詩文三千八百多篇,,成七十五卷、抄寫五部。唐末動亂,抄本散亂,又經(jīng)輾轉(zhuǎn)刻寫,已非原貌。現(xiàn)存最早的《白氏文集》,是南宋紹興年間(1131年~1162年)刻本,僅七十一卷,收詩文三千六百多篇。 白居易(772年—846年),唐代詩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祖籍山西太原,晚年曾官至太子少傅。白居易與李白、杜甫并稱“李杜白”。現(xiàn)實(shí)派詩人。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留有《白氏長慶集》傳世。 白居易被人稱為‘’詩魔‘’,這是因?yàn)樗簧鷺O其愛好詩文。他每天有朗誦和抄寫詩文的習(xí)慣,一般情況下,都會從早上開始又誦又寫,直到晚上,長此以往,他的舌頭因過度誦讀而生了瘡,手指也由于過度書寫而長了老繭。他甚至還寫過一句詩用來自嘲,“酒狂又引詩魔發(fā),日午悲吟到日西。” 白居易追求寫詩淺白。《唐才子傳》:公詩以六義為主,不賞艱難。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嫗讀之,問解則錄。后人評白詩“如山東父老課農(nóng)桑,言言皆實(shí)”者也。大體意思是白居易每寫一首詩都會讀給老婆婆聽,老婆婆不懂就改,直到懂了為止。所以他寫的詩非常大眾,非常接地氣,但因此當(dāng)時的主流文化圈都看不起他。 但實(shí)際上,白居易是唐代乃至中國歷史上很重要的詩人,他的詩歌主張和詩歌創(chuàng)作,在中國詩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他的詩注重對通俗性、寫實(shí)性的突出強(qiáng)調(diào)和全力表現(xiàn)。在《新樂府序》中,他明確指出作詩的標(biāo)準(zhǔn)是:“其辭質(zhì)而徑,欲見之者易諭也;其言直而切,欲聞之者深誡也;其事核而實(shí),使采之者傳信也;其體順而肆,可以播于樂章歌曲也。” 白居易的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