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魔(772 —846),指白居易。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谷,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 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在文學上,他主張“ 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反對“嘲風雪,弄花草”而別無寄托的作品。他的詩風格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可算是樸而近古,因此流傳極廣,對后代產生了深遠影響。所作《新樂府》、《秦中吟》共六十首,確實做到了“唯歌生民病”、“句句必盡規”,與杜甫的“三吏”、“三別”同為著名的詩史。長篇敘事詩《長恨歌》、《琵琶行》等名篇則代表他藝術上的最高成就。 胡適贊揚以白居易與元稹為領袖的文學革新運動,認為可以達到以詩歌造成輿論,而有助于改善政治。因為陳獨秀與胡適提倡新文學運動,在提倡白話、不避俗字俗語的風氣下,白居易的詩歌因而很受推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