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鄢陵縣位于中原腹地,隸屬許昌市,屬于河南省直管縣,轄2鄉10鎮386個行政村,65萬人,國土面積86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99萬畝。鄢陵地處亞熱帶和北溫帶的過渡區,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平均氣溫14.3°C,年降水量為700毫米,無霜期215天,具有的地理氣候優勢。約8000年前,先民們便在此繁衍生息。周初封為鄢國,東周周平王初改為鄢陵,漢初置縣,至今已有2000多年,鄭伯克段于鄢、晉楚鄢陵之戰、唐睢不辱使命,李白訪道安陵(古鄢陵)等著名歷史事件均發生于此。 文物古跡遍布,主要有乾明寺塔、尹宙碑、曹操議事臺,曹彰墓、許由隱耕處、許由墓、醉翁亭碑、興國寺塔、甘羅古柏等。鄢陵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西距京廣鐵路、京珠高速公路20公里,北距新鄭國際機場70公里,311國道橫穿東西,219省道縱貫南北,蘭南高速、永登高速也從此經過。鄢陵花卉栽培歷史悠久,早在盛唐時代,鄢陵境內就出現了大型綜合園林植物的栽培,北宋時期更有皇家園林在此落戶。李白、蘇軾、范仲淹等歷史文化名人,曾多次蒞鄢尋古賞花,留下千古傳誦的絕唱。清朝刑部尚書王士禎作詩“梅開臘月一杯酒、鄢陵蠟梅冠天下”,清代詩人汪琬曾有詩云:“鄢陵野色平于掌,也有江南此景無”。近年來,鄢陵縣圍繞“跨越發展、幸福城鄉”目標,按照“生態立縣、工業富縣、以城興縣”戰略,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致力于“三化”協調發展,以花木為依托,以生態為平臺,以項目為載體,初步走出了一條以花木產業引領縣域經濟發展的特色之路,被省政府確定為“鄢陵模式”。先后榮獲“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全國平安建設先進縣”、“全國生態文明先進縣”、“全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縣”等榮譽稱號,是“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國家級生態示范區”。鄢陵地處亞熱帶和北溫帶的過渡區,是“南花北移、北花南遷”的天然馴化基地,經鄢陵馴化培育后的苗木在我國“三北”地區成活率高,加之廣大花農熟練的栽培管理技術,花木產業良好的傳統優勢、區位優勢、技術優勢和市場優勢,通過近年來的發展,鄢陵已成為我國最大的花木生產銷售集散地,先后被命名為“全國花卉生產示范基地”、“全國重點花卉市場”、“中國花木之鄉”、“中國蠟梅文化之鄉”、“中國花木之都”、“中國長壽之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