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把子,國人耳熟能詳的侵華日軍制式武器,同時也是認為是日軍步兵分隊支援火力的存在,在多年的教育下,認為日軍步兵分隊每個都會裝備一挺歪把子。但是這些認知屬于對錯之間,為什么這么說對錯兩可? 首先從歪把子說起,研制歪把子的初衷,日本軍部確實是想把輕機槍做為分隊支援火力的制式武器,理想很美好,現實很卻骨感。雖然輕機槍是研制出來,把輕機槍作為分隊支援火力這個提議卻被否決。一、在日本鼓吹的刺刀論下,分隊裝備輕機槍是否喪失日軍武士道精神,二,覺得二才是關鍵,產能受限,因為當時日本軍部把大量的資源傾斜在海軍。 所以輕機槍研制出來后,在早期的日軍戰術里,屬于中隊級支援火力,并不是作為分隊支援火力的存在。 歪把子研制出來后,在裝備部隊上遇到諸多問題,讓日本陸軍大為惱火,隨后仿造捷克式的日軍九六式登場,歪把子從一線部隊退出裝備,所以說在平型關戰役中,日軍使用歪把子機槍是比較符合情理的,因為那是后勤輜重,日軍所謂的二線部隊,日軍一線部隊普遍裝備的是日本九六式輕機槍。 但后期面對日軍兵力擴充過快,生產能力無法補充的情況下,一線部隊沒有辦法,有的時候也只能接受歪把子又重新回到一線的現實。 那現在回到日軍輕機槍使用的戰術問題,日軍中隊使用的戰術,普遍是集中輕機槍火力,掩護步兵小隊突擊的戰術。 但是在中國戰場上,與國軍部隊小規模沖突的時候,卻發現越小規模部隊的接觸,日軍就越吃虧。在逼得沒辦法的情況下,日軍又把輕機槍管轄下放,放到小隊一級。但是隨著占領區的擴大,日軍又發現一個問題,以前是小隊規模戰斗占多,現在又是分隊戰斗開始占多數。所以日軍在戰時的時候,對輕機槍的使用就變出我們比較熟悉的伴隨步槍使用,錯認為班組火力的存在。但是下放到小隊的輕機關分隊一般只有3挺輕機槍,所以日軍小隊在戰時的戰術,就變出比較有戰斗力的1-3隊,配備一挺輕機槍。同時把小隊里擲彈筒能手編成以三挺重擲彈筒為主的步槍分隊,再把槍法較好的再編成純步槍分隊。所以這就是二戰時期,日軍在中國戰場上小隊使用的戰術。但是不是每個一線的步兵分隊,都能裝備輕機槍,而日軍把輕機槍變出分隊支援火力的愿望,也是到戰敗后才實現的夢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