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個小時,硬座,對我來說是一個新的記錄,之前我坐過最長時間的火車,是從瑞典首都Stockholm到北極圈內小鎮 Kiruna,才18個小時臥鋪。對于這次長時間硬座的“硬仗”,我心理還是有所準備的。
上了火車,本來打算去硬臥車廂碰碰運氣補硬臥票的,沒想根本就走不到硬臥車廂!車剛開就已經有人站在位子中間的過道上,隨著車開起來一路到站上人,車廂里的 人馬上多了起來,座位間,走道間站的空間也變得越來越擁擠,不一會兒橫七豎八能占用的空間就全都是人了。此時,別說是上硬臥車廂,就連上個廁所都不行,腳抬出去,下面完全沒有空間落腳,到處都是“肉”……一直塞滿到廁所門口,場面極為壯觀。后來回來和同事聊起這段場景的時候,他們告訴我春運的火車也是這樣, 真是相當的感慨,聯想起之前的難買票,一個疑問不由自主在我心里打轉,既然乘車的人那么多,為何不多發幾個班次的火車?
我想答案的關鍵就兩個字:壟斷。如果說國內的航空市場是壟斷競爭的市場,那么鐵路就是絕對壟斷的市場。既然是壟斷,當然是少發班次可以利益最大化。因為春運可以 理解為“剛性需求”,你買不到票也得上,上了車再補站票,而且站票是和坐票一個價!假設簡化實際情況,如果每個人都買得到坐票,需要發兩班車,現在只發了 一班車,最后實際這些人還是都走了,只不過是很多人買不到票直接上車補了站票,但是這并沒有減少火車的收入(站票價同硬座),而少發一班車卻可以有效的減少成本,順便還可以趁著票緊張給內部人士走走關系增加點收入,豈不是一舉多得?
想到這里,我不由自主的想到亞當斯密《國富論》中的一段關于壟斷的論述:
“壟斷價格,在各個時期,都是能向買者榨取的最高價格,或者是想象中買者愿支付的最高價格,而自然價格或自由競爭的價格,卻是賣者一般能接受的最低價格,也就是他能夠繼續營業的最低價格。”
多么精辟的論述啊,這就是我們鐵路的現實,呵呵。
時間過的也蠻快,車到了河南,開始有很多人下車了,但是上車的人也不少,車廂里的人依舊不見少多少,只是多數情況下可以去衛生間了。我不知道這車是不是會一直這么擠,坐邊上的大哥好似常做這班車,我就問他了,他和我說,過了甘肅天水,人就少了。這位大哥說的極準,果然,西安的時候人還不少,但過了天水,就基 本人人都有座位了。雖然我知道天水是甘肅大市,但是為何不是寶雞,也不是西安,亦或是蘭州呢? 我思索著。
一個中學里學過的地理概念浮現了出來:黑河騰沖線。黑河,原名璦琿,就是歷史上有個《璦琿條約》的璦琿。璦琿─騰沖線的概念,于1935年由地理學家胡煥庸首 次提出的。他根據1933年的人口分布圖與人口密度圖,提出了“自黑龍江之璦琿向西南作一直線,至云南之騰沖為止,分全國為東南與西北兩部:則此東南部之 面積,計400萬平方千米,約占全國總面積之36%;西北部之面積,計700萬方公里,約占全國總面積之百分之64%。而人口之分布,則東南部計四億四千 萬,約占總人口之96%;西北部之人口,僅1800萬,約占全國總人口之4%。

1987年,胡煥庸根據中國大陸1982年的人口普查數據,排除二戰后臺灣光復和外蒙古獨立導致中國版圖變動(西部面積相對減少)的因素,得出: '……東南半部面積占目前全國的42.9%,西北半部面積占全國的57.1%……在這條分界線以東的地區,居住著全國人口的94.4%;而西半部人口僅占全國人口的5.6%……'
答案應該不言自明了,為了再次確認自己的猜測,回家以后,我再次驗證了天水市的位置。沒錯,黑河騰沖線正正好好穿天水而過。也就是說,鐵路線的人流,和我國的人口分布情況完全吻合。
有意思的是,黑河騰沖線的最初提出,是早在1935年,而胡煥庸先生在1987年的再次收集數據的研究表明,這條線依然有意義, 1987距今又是四分之一個世紀了,但是從這趟鐵路的情況來看,我國的人口分布情況依然未變。
說到這里,不得不說說這條線意味著什么,為什么人口會有這樣的分布。黑河騰沖線將 中國版圖劃分成的兩半部分地理氣候差異很明顯,線東南方以平原、水網、丘陵、喀斯特和丹霞地貌為主要地理結構;線西北方則是草原、沙漠和雪域高原的世界。 而這條線,也基本和我國的400毫米等降水量線重合。總結來說,線的東南,就是傳統的農耕區域,而線的西北,則是游牧,以及古代難以開發利用的沙漠和雪域 高原。
沙漠,草原和山地等地形,在古代的確比較難以開發利用,但是隨著近現代科技的發展,這些地區的價值被開發挖掘出來。2011年我在 瑞士游歷的時候曾感慨,同樣是高山地區,別人為何發展的那么好,那么的富庶、文明、和諧和景色秀麗,而我國的西部,同樣是山地高原,發展水平和瑞士完全不 在一個世界。瑞士雖然全境都是山地,但它境內高速鐵路密布,交通很方便,并且因地制宜的發展金融、旅游、總部經濟、會展經濟、精密儀器等高附加低污染的行 業,目前是世界上最發達的地區之一,我們呢? 我走過西藏、新疆、云南等地感受就是,我們將維穩放在了遠遠高于發展的位置上,并且,我們不懂除農耕以外的所有地區經濟,不但是山地,還有海洋等,我們對 這些地區的開發程度和認識觀念大大地落后于世界發達國家,不但如此,我們還試圖用適合農耕區域發展的管理模式推行到草原、山地等非農耕區域,所以這些年 來,這些地區并沒有得到很好的開發利用,而且還環境破壞嚴重,當然相應的,人口也不會有實質性的大增長。所以說,我們國家在觀念認識上,還是一個非常傳統 農耕的國家,還沒有跨入現代國家的行列。(現代國家全都是海洋國家)
在火車上看看風景,看看人,想想事,倒也是時間過得飛快,原本認為“極為艱難的任務”,倒也在不經意間就完成了,只是掩不住的疲勞還是讓我們一下火車直奔賓館睡覺……
王波,網名 一鏡收江南 軟件設計師,熱愛攝影,旅行,美食,生活 借這個小小的公眾平臺和博客,和大家分享成長路上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思 歡迎大家給我反饋和交流
約拍和約稿合作請聯系: bob.wang.au@gmai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