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順帝是元朝在中原的最后一個皇帝,1368年,徐達帶兵攻入大都,元朝在中原的統治結束。這時候,明軍在宮中找到一個計時用的漏壺,朱元璋看過嘲笑道:“設計這么別致,做工如此精美,國家怎么能不敗亡呢?”朱元璋為什么對這個東西如此上心,又為什么把元朝亡國的事情怪在一個器物上呢? 原來這個漏壺叫做宮漏,是元順帝親手所做,普通的漏壺粗糙不堪,而這個宮漏則大不一樣。它高七尺,寬四尺,主體結構是一個精美的木柜,中間放置漏壺,就是靠流水來計算時間。木柜上雕刻有三圣殿,中部有一個美女,手上捧著有刻度的木劍。根據木劍上的刻度,就可以看到目前的時刻。 柜子左邊放置一個鐘,右邊放置一個鉦,旁邊都有一個金甲神。每到正點的時候,金甲神就會撞鐘擊鉦,分毫不差。更有離奇的傳說是,每天在子、午兩個時辰,三圣殿便會走出一列仙人,翩翩起舞,舞罷又回到原處。這個漏壺因為有日、月兩宮,因此被稱為宮漏。制作如此精美,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元順帝并不蠢,大元天下是被他自己玩掉的。 據說元順帝的本領不止如此,他是馬上民族的皇帝,卻會造船。他繪制龍船的圖本,交由工匠制作,長一百二十尺,寬二十尺,船上亭臺樓榭一應俱全。帝后在船上游玩的時候,二十多個下人在船上伺候,船依然行進得穩穩當當。船在湖里行駛的時候,龍首、眼、口、爪、尾都會動,栩栩如生。更令人吃驚的是,當時修建宮殿,都是元順帝親自繪圖,工匠只需要按圖制作就可以了。雖然是設計師,但是理論離不開實際,天知道元順帝經過多少磨煉才有這等本事。 就是因為他所做制作的東西“其精巧絕出,人謂前代所鮮有”,元順帝贏得了“魯班天子”的美譽,同時也贏得了勝利者朱元璋的嘲笑。可是朱元璋萬萬沒有想到,他的子孫中,也出了一位喜好木工的皇帝,而且技藝不在元順帝之下,讓人嘀笑皆非。 這就是著名的文盲皇帝天啟帝朱由校,當年的木床十分沉重、搬運不易。天啟帝親自設計圖樣,鋸木釘板,制作出了一張折疊床。他還把大型的銅桶和木桶制作成噴泉,灌水后收放自如,十分美觀。更令人難以置信的是,當時有太監拿著天啟帝制作的桌椅等家具到京城匿名叫賣,在當時那么困難的經濟條件下賣了三萬兩白銀。 當然,天啟帝做木匠的故事,在正史上并沒有記載,而是清朝中期大量在各種野史中出現,部分人認為有栽贓之嫌。但是,在崇禎年間由宦官劉若愚所著的《酌中志》中已有記載,應該不是無中生有。至于好事者追問到底元順帝和天啟帝誰的木匠水平更高呢?小玨認為從記載來看,元順帝所制的出神入化,更勝一籌,但考慮天啟帝死的時候不過二十三歲,說不定天賦更高一些。 |
|
來自: 昵稱VChmUhmv > 《小玨說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