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瑾 定是共法。其意是說:無論是何宗何派,真修行真實修實證的話,都要走修定這華山一條路,別無其他坦途可走。道家要修定,佛家要修定,儒家亦是要修定的。由此可見,修定對修行對實修實證來說有多重要了。那么,如何修定呢?
大道至簡,假傳萬卷書,真?zhèn)饕痪湓挕D敲炊嗟罆⒔?jīng)書,千千萬萬本書,看似繁復(fù)多雜,其實說來說去,都是可以用一句話概括的。只是明白人少,不懂真?zhèn)鳎灾劣诩賯髟絹碓蕉啵f本書都不止了。那么,在修定方面,那一句話是啥?那一句話就是《黃帝內(nèi)經(jīng).上古天真論》中指出的:“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壽敝天地,無有終時,此其道生。”這句話中,“提挈天地,把握陰陽”,是真人才能做到的,不是開始修行之人可效仿的;”壽敝天地,無有終時”,是成為真人之后的結(jié)果;中間的“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就是我們今天講的修定的那一句真?zhèn)鳌F湟c有三:
【1】呼吸。
大家要記住一句話:大道至簡,越簡單的越是真的,越簡單的越是最有效的。那些搞得很復(fù)雜很復(fù)雜的,要么是他自己還沒真懂,要么是故意拿來忽悠人,騙錢騙色的。
修定,其起始點是呼吸。陳櫻寧有言:“丹訣數(shù)十家,深淺各別,而下手處,皆不外呼吸作用。”呼吸,你說簡單不簡單,我想只要是個活人,誰不會呼吸。簡單至極啊,阿貓阿狗都會呼吸。只要是個人,就得呼吸,每時每刻都得呼吸,誰不呼吸了,誰就死翹翹了。修定的起始功夫,就是簡單的呼吸。
呼吸雖然簡單,但里面的學(xué)問卻很多很大,你可不要小看它哦。教人從呼吸入手修行,就是當(dāng)年釋迦牟尼佛所說的“安那般那法門”,也就是呼吸法門。這法門,可是釋迦牟尼佛親自教給他兒子羅睺羅修行的,你說這法門重要不重要!在人世間,父親給兒子的總是最好的東西啊,雖然釋迦牟尼是佛了,但他作為父親,總不會將最差的方法教給自己的兒子吧,不說最好,至少是中偏上的好東西。
呼吸的方法很多,什么順呼吸,逆呼吸,腹呼吸等等。這些具體的呼吸方法,在這不作重點講,我重點要講的是,呼吸的總原則。呼吸的總原則是:自然綿長。
自然,就是順其自然,不做人為的改變,就是打坐時的呼吸和平時的呼吸一樣,沒有什么兩樣。平時你怎樣呼吸,打坐時仍舊怎樣呼吸。這一點很重要,有人將呼吸故意弄復(fù)雜,要怎樣要怎樣,光一個呼吸就忙得不得了。特別是人為的閉氣,有人為了加快速度,盡快得道,就強(qiáng)調(diào)閉氣,豈不知人為的閉氣,對人的危害不小,弄出什么病來,你就自認(rèn)倒霉吧。呼吸要自然,而你真正要做的是,觀呼吸——“觀照你的呼吸 吸氣進(jìn)來,呼氣出去。有四個觀照的點。靜靜地坐著,只是開始看著呼吸,感覺呼吸。當(dāng)吸氣進(jìn)來時, 這是第一個點;然后吸進(jìn)來的氣到了某個時候會停下來,停止的時間很短暫,這是第二個觀照的點;接下來,氣轉(zhuǎn)為呼出去,這是第三個觀照的點;等氣完全呼盡時,在它短暫停止的時候,這是第四個觀照的點。”呼吸就是這么簡單,順其自然就可以了,靜靜地觀照就可以了。
綿長,指的是我們的呼吸要盡量做到“細(xì)而長,緩而深”。有人馬上有意見了,你上面不是說呼吸要自然嗎,怎么到了這里又變成要“細(xì)而長,緩而深”了?這不是自相矛盾嗎?呵呵,我只能呵呵了。你沒有切身的修煉過,又怎知這不是矛盾的?我們普通人的呼吸,一般情況是粗而短,不能細(xì)而長,急而淺,不能緩而深,但只要你按照自然呼吸去入靜打坐,隨著時間的延長,你的呼吸自然而然會慢慢地變得越來越綿長——“細(xì)而長,緩而深”——的。我的意思很明確,那就是:呼吸的“細(xì)而長,緩而深”,是自然而然地自己達(dá)成的,而不是人為地去刻意實現(xiàn)。這一點至關(guān)重要,否則,你就有出偏差的可能。
在這里,還有一個問題要講一下的:觀呼吸,練呼吸的目的何在?也就是,我們?yōu)槭裁催@樣做?答案很清楚,就是《黃帝內(nèi)經(jīng).上古天真論》中“呼吸精氣”。我們觀呼吸,練呼吸的目的,就是為了要呼吸到“精氣”。這可不是容易做到的哦。我們普通人平時的呼吸,呼吸到的是氧氣,是濁氣,而不是“精氣”。“精氣”,指的是精微之氣,即真氣,其最高標(biāo)準(zhǔn)是先天氣,而不是后天的呼吸之氣。要呼吸到“精氣”,我們的呼吸就必須“細(xì)而長,緩而深”,否則你無論如何都是呼吸不到“精氣”的。呼吸“細(xì)而長,緩而深”,其最終表現(xiàn)是怎樣的?那就是胎息,像胎兒在母腹中一樣呼吸,那時人的口鼻外呼吸基本停止了(當(dāng)然啦,不是完全的停止,而是很長時間才呼吸一次),轉(zhuǎn)而成為體呼吸,全身皮膚都在呼吸。能夠胎息,已經(jīng)是修有所成了,這不是一朝一夕能夠煉成的。
【2】守神。
什么是神?“神,靈也”。在這里,指的就是心神,即我們平常講的心靈,也叫真心、元神。守神,就是守住我們的真心,不讓她被第六意識的妄心帶走。事實上,守神守的是第六意識的妄心識神,我們利用來修的就是第六意識的妄心識神。原因很簡單,我們許多人的真心元神看不見感覺不到,迷失掉了,能利用的只能是第六意識的妄心識神了。心猿意馬,講的就是我們的第六意識的妄心識神很不安分,時刻不停地在那里妄動,一會兒往東,一會兒往西,一刻也停不了。守神,就是要讓我們的第六意識的妄心識神,漸漸靜下來,漸漸地習(xí)慣不四處紛飛的過日子。
我們的第六意識的妄心識神很好動,古人為了讓她不動,想盡了一切辦法。這就是八萬四千法門的由來。有人想到在眼前放一樣?xùn)|西,如一尊佛像,或一根點燃的香,然后將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這東西上;有人想到身體的某一處,如腹部,或心臟,然后將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這一處上;有人想到用一種聲音,如阿彌托佛,或南無觀世音菩薩,然后將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這一聲音上……看到這里,有人就明白了,這其實指的就是我們熟悉的“制心一處”,就是專心。
說到這里,有一點要特別指出來,這“制心一處”,要非常小心,尤其是守身體上某一部位的,如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等等,守得不當(dāng),會出問題的。男人守下丹田的話,容易遺精;女人守下丹田的話,會有血崩的危險,所以女人絕對不能守下丹田,而只能守中丹田。有人會說,那我守上丹田怎么樣?守上丹田的話,容易高血壓。實際上,正因守身體上某一部位容易出偏差,所以,佛家一般都不這樣做,佛家守的一般是虛空——將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虛空里,即鼻呼氣將盡時停住的地方,也就是鼻前端那一片虛空。隨著功力的加深,這一片虛空,會逐漸加大,最終變成一大片虛空,直到無盡的虛空。還有一種取巧的方法,那就是將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全身的皮膚上,隨著呼吸,觀全身的皮膚隨著一起一伏的呼吸。這方法,有也不易出偏差,一般不會有問題。
這樣做,好處多多,一個最直接的好處,我們完全可以人人看得到,那就是身體健康。這就是《素問·上古天真論》中提到的:“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謂之虛邪賊風(fēng)避之有時,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nèi)守,病安從來。”這樣做,就是“精神內(nèi)守”,精神內(nèi)守的話,一個結(jié)果是“病安從來”,也就是沒有病。這樣多好,身體健健康康的。
這樣做,其目的為何?答案很明確,其目的就是為了讓真心現(xiàn),就是所謂的“妄心死,真心現(xiàn)”,就是過去講的“大死一番”。
【3】若一。
前面兩步,呼吸與守神,練好了,其結(jié)果就是這“若一”,讓心神與呼吸合一,即心息合一。“若一”,就是合一。這合一,除了心息合一之外,還有身心合一,性命合一,天人合一等。在這里,我不講這些具體的合一,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見拙作《天人是如何合一的?》。
在這里,我要講的是:為什么要合一?《道德經(jīng)》中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其意是說:道生一,一是太極;一生二,二是陰陽;二生三,三是陰陽配合;三生萬物,萬物是萬事萬物。作為萬事萬物之一的人,也是三所生。我們修行,其最終的目的,是得道,是成圣成仙成佛,是得解脫獲大自在。也就是說,我們必須從萬事萬物,回歸到生萬事萬物的三,再由三回歸到二,再由二回歸到一,一回去的話就是道了。一個人,要得道,首先是回歸到一,也就是說的合一。合一,是為了最終的得道。
一,就是德一,就是先天一氣。道,就是無極。合一,得道,就是與虛空一體了。這就是佛家經(jīng)常講的空。一個學(xué)佛的人,給人的印象往往是將空時常掛在嘴邊。而你要問一問那人,你這也空那也空,那你空一個給我看看,能不能將自己的身體空掉?空不掉的啦,摔一跤他照樣會喊疼,生病了他照樣會痛苦不堪發(fā)出呻吟聲。如果一個人,能夠?qū)⑸砜盏簦褪且粋€實修實證之人,而不是一個嘴上空說之徒。要將身空掉,至少得做到坐忘。要做到坐忘,就必須做到氣滿全身,經(jīng)脈全打開,經(jīng)絡(luò)暢通無阻。否則,你是做不到坐忘的。打坐的人都知道,稍坐久了,就會這里疼那里癢的,就是因為氣不滿全身,經(jīng)脈沒全打開,經(jīng)絡(luò)沒有暢通無阻之故。
所以,放在修行眼前的最緊要的第一步目標(biāo),就是打通經(jīng)脈,讓經(jīng)絡(luò)暢通。而要做到這一點,就按照上面說的三原則,慢慢修煉吧。修行沒有捷徑,只能靠自己一步一個腳印地扎扎實實地走。別妄想頓悟,漸修才是正道。你可要明白,頓悟也是建立在漸修基礎(chǔ)之上的,沒有漸修的過程,是不可能有頓悟的。六祖慧能之所以能頓悟,那也是他有慧根之故,這慧根就是前世的漸修啊,哪有他哉!
2017/9/4-9/5 于笑笑居速朽齋
本文首發(fā)于力瑾的微信公眾號:xiangcunyinju5311 歡迎掃碼關(guān)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