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一在這里《怎么寫故事。》戳藍字可重溫。 之二向初學者強調主次。 我看過一個故事,講一個已婚男人愛上小三,小三知道大婆懷孕了就送了他孕婦奶粉,里面放墮胎藥,害大婆流產,之后小三又在他事業上搗亂,男人家將不保,一無所有,就想離婚娶小三,小三忽然說,哈哈哈哈你知道我是誰嗎,我是你幾年前從山崖上推下去的那個女孩!原來她以前就是男人的小三兒,懷孕后男人不想擔責把她從山上推下去,沒摔死但慘遭毀容,她去國外整容,回來報復。 目瞪口呆。 如何嫁接虛構和真實,是寫故事需要上的第一課。這個故事看完感覺自己被調戲了,因為它從一開始只是正常的家庭倫理、小三兒斗大婆劇,還寫得很認真,誰知來了神反轉。反轉用得不好只能砸腳。畢竟讀者的感情是有投射的,正順著一根線往前走得好好的,以為前面是高潮結果撞上了掛歷式壁畫。 它還失敗在不應該把這么多情節擠在三、四千字里,因為字數太少,人物做決定以及驅使她做決定的重要情節都一筆帶過,相當于“一遇到難寫的地方就跳著寫”,落不到實處的東西沒法讓讀者產生“共情”。男女愛上了,你都不知道怎么愛上的,為什么會愛上,一種濃濃的把情節硬塞給讀者感。有些宮廷、玄幻、穿越、科幻寫的引人入勝感人肺腑,因為在完全虛假的框架中作者投入了真實的感情,用真實的細節推動情節,主線人物的動機、沖突和妥協都有章可循。 所以,越是虛假的框架,越是需要投入真實的感情;而原本真實的框架,反而需要用文學技巧去美化和削弱,只留下推動核心的東西。 寫作不能站在岸上寫。一個人掉水里了,攝像機在岸上拍他,這種感覺是可以一邊摳腳一邊看的。寫作者要對自己的要求高一些,把自己的攝像機扔到水里去:要寫水聲,“轟”一聲“嘩”一聲的起伏;要寫恐懼,沉下去的瞬間看到紋絲不動的世界,浮起來的時候看到遙不可及的遠方;要寫希望,窒息感中,隱約一條繩索伸過來……好的寫作者抓的是讀者的心不是腳皮。 我信箱里有一些投稿,看上去文筆青澀,透著一股怯場的氣息,這種要多觀察生活,寫多。剛開始寫的不好沒關系,我十年前寫的東西屎得我看一眼就想自殺。 讓文字有定氣,故事立得住,平時要積累素材。我在醫院里打針,有一瓶特別疼,護士說這種有點刺激血管,可以滴慢點。我連忙爬起來把藥名記下來,下次寫小說的時候沒準兒會有這樣的情節:女的說打得好疼,奸夫說快點打完去吃飯我快餓死了。友盡。 電影《黑皮書》里面有個細節,女主為了偽裝成非猶太人,除了染頭發, 還要染Y毛,我才知道人的頭發和Y毛的顏色應該是一致的。這樣以后寫洋人的奸情寫到羞羞的部位也不會鬧笑話。 平時與人聊天,也要揣摩對方的身份和舉手投足甚至口頭禪。人類的相通處是都從自我出發,但是每個人的眼光、想法和選擇又極不相同。你問一只公癩蛤蟆世上誰最美,它一定會說是母癩蛤蟆,這是邏輯,故事之根本。 我不知道后臺讓我開寫作班的人為什么想學習寫作。也許是需要一個精神出口,如果是這樣,只管埋頭寫好了,寫得怎樣都無關緊要。如果是想靠寫作混飯吃,那路子很多,網上霸道總裁的連載、寫公號追熱點、給收費APP撰稿……都可以賺錢,所以第一步是找準自己的路子:想走哪條路,就先去研究那路的領袖人物。不能貪多。不能“我想站到文字世界的巔峰,我又想賺錢,我又想收獲掌聲”,這三條無法在初期統一,很多人賺到錢是靠爭議、靠挨罵,真正的大師也不可能引起群眾烏泱泱的口水。你在做出選擇的時候就應該明白,前方嚴陣以待,是千軍萬馬還是空無一物,都要等時間給出答案,別急著跳來跳去。 初學者有兩種極端,一種迫切地需要得到肯定,別人罵一下就喪氣。另一種是得到一點喝彩就以為自己天賦異稟。事實上,聚集了大量陌生人之后你會發現無論你寫什么都有人夸有人罵,隨著讀者基數增加,噴子和智者同配比上漲,要學會不被影響。另,一個人的名氣和才氣不說完全統一,也相差無多,初期要多練基本功,少埋怨。 切記,基本功絕不是一上來就學著把故事編的跌宕起伏,基本功是,用最放松的姿態寫好一個細節,一個場景,一個日常。 。 。 。 。 。 。 。 。 然后,應一個讀者的要求講講怎么輔導小孩子寫作文。 從孩子3、4歲開始就可以訓練他口述日記,家長在一邊記,記錄的時候幫他把邏輯理清楚,顛倒的句子當著他的面理順,比如他說:“爸爸帶我去今天看到鴨鴨。”要馬上一邊寫一邊念:“今天爸爸帶我去農莊,我看到了鴨鴨”,然后引導他,水塘是什么樣的,鴨鴨是什么樣的,他的心情是什么樣的,全部寫完后再念給他聽一遍。小孩子學東西很快的,堅持個把月,孩子就能自己說出條理相當清晰的一篇日記來。 孩子長大一點,跟他介紹日記的結構,一篇日記最好是有一個中心,把偏離中心的砍掉。實在沒有中心也沒關系,至少它表達了孩子的心情。“我今天很不開心,我不想再和某某某做朋友了”這種話也尊重他,留下來,在后面寫點評語給他長大一點看。 我大概是10歲左右開始寫完整的東西。那時候對“好”和“不好”沒有什么概念,老師給發作文選刊之類的書,我覺得那些可能就是好吧,所以經常抄人家的東西。家長應該讓孩子減少這種模仿,從小就鼓勵孩子記錄自己想記錄的、表達自己想表達的、分享自己受到觸動的。 孩子開始知道攀比時,會進入胡編亂造期。我上小學的時候,我們班一個小孩寫她家有后花園,我馬上寫我家是皇宮。對于這種浮夸的、并非真正意義上的想像力,不要急于糾正,要鼓勵孩子多寫真誠的東西,一旦他用心寫的作文得到老師的表揚,他自己就會放棄吹牛模式。 寫作的樂趣在于,你能表達出別人看到的、感受到的,卻表達不出來的東西;你能虛構一個現實之外的世界;你能抓著人的心,帶著人的感情跑;你能和陌生人產生共振。所以當孩子的某一句話表現出眾,一定要及時表揚。教孩子愛上寫作,從中獲得與眾不同的快樂,比教孩子怎么寫作更重要。同理,成年人想寫,也最好是拿掉了功利心的“想”。經常聽到一些寫作課上說,寫作需要毅力。我完全不覺得。一個人想做一件事,做就是本能,下再大的力氣都不會覺得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