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著名教育學家葉圣陶先生說過,“兒童教育就是培養好習慣?!?/p> 小學階段,尤其一年級,是培養孩子良好學習習慣的關鍵時期。 小學時候的習慣一旦養成,到了高年級時候糾正起來就非常困難了。 父母一定要重視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 高效率的學習習慣,不僅對孩子的學習成績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甚至還會影響到今后的生活質量和未來是否成功。 家長們要從孩子一年級開始,就幫孩子養成以下的學習習慣: 1、養成愛好書本文具的習慣 把書本文具當成好朋友,學會愛惜,也有利于培養孩子對學習的認真態度,家長可以讓孩子自己學著包書皮,貼標簽。 2、上課認真聽講,積極發言,不懂就問 無論對于小學生,還是對于高中學生來說,這條都至關重要!只有思維跟著老師,才會跟上老師的思路和步驟,否則很可能因為落下中間環節,聽不懂的越來越多,影響成績,導致厭學。孩子如果配合預習和復習,學習效率就大大提高,可以把省下來的時間多讀讀書,聽聽音樂,或者做些運動,增強體質。 3、養成專心致志的學習習慣 家長最好不要在孩子寫作業時聊天,看電視,玩手機等,給孩子一個安靜的學習環境,這樣孩子學習時注意力才好更加集中,不一心多用。 4、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孩子學習時,家長不要在旁邊監督,讓孩子獨立完成作業。孩子遇到不會的問題,鼓勵孩子多動動腦子思考,并學會查找資料,實在不會情況下,父母可以提供思路,啟發孩子,但不直接給答案。 5、養成按時寫作業的習慣 有的孩子回家后先玩個夠,等想起作業時候,已經快到睡覺時間了。這樣勢必影響作業質量,也影響孩子睡眠。家長應該和孩子共同制定作息時間表,讓孩子嚴格遵守,如果孩子在規定時間有質量地完成了作業,家長要及時表揚,或者適當給予獎勵,比如陪跟孩子一起讀書,做游戲。 6、養成每天記錄的習慣 讓孩子用本子記錄老師每天布置的作業和交待的事情,每完成一項,就打個對勾,或者做個標記。這個習慣堅持下來,會讓孩子成為一個做事有條理,有秩序,有責任的人,對今后工作也有很大幫助。 7、養成檢查作業的習慣 孩子寫完作業,要學會發現問題,自己檢查糾錯。 8、養成整理書桌,收拾學習用品的習慣 讓孩子每次寫完作業后,自己整理書桌,收拾書包和學習用品,這也是讓孩子懂得善始善終,養成認真負責的態度。 9、養成正確的讀書寫字姿勢 很多孩子讀書時,不是趴著就是躺著,這樣非常影響孩子健康發育,尤其對眼睛和脊柱影響很大。另外,家長一定要關注孩子的握筆姿勢,只有掌握正確的握筆姿勢,才能為以后良好的書寫打下堅實的基礎,還要注意孩子書寫的筆畫順序,培養孩子掌握正確筆順規則。告訴孩子要按正確筆順,一筆一劃工整地寫字。在訓練孩子的行為前,家長可以配以講解和示范,并在必要時把具體動作或行為要求分解。 10、養成堅持每天閱讀的習慣 閱讀能提高孩子的文字理解能力,理解能力是學習任何學科的基礎能力。家長可以通過孩子感興趣的書進行親子共讀,培養孩子濃厚持久的閱讀興趣,讓閱讀成為孩子生活的一部分。在閱讀過程中,家長可以鼓勵孩子思考,提問。復述等。 如果遇到妙語佳句時,可以解釋給孩子,并讓孩子朗誦那個段落,讓孩子感受到語言的美,幫助孩子積累詞匯量,也為以后寫好作文打下基礎。 孩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不是一朝一夕能夠養成的。而且孩子小,缺乏自控力,需要家長盡心盡力、不厭其煩的監督和提醒。但好的學習習慣一旦養成,會讓孩子終生受益。所以,家長們,加油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