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聽說,你還在苦撐著原來的打卡計劃,曾經(jīng)幾度想要放棄?那么就試試下面的方法吧! 不知你是不是也和我一樣,每每看到好看的字畫,就立馬想動手去臨摹;看到別人的馬甲線,就信誓旦旦地發(fā)誓要堅持運動;看到別人每天推文,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也想找個平臺輸出和表達…可堅持沒多久,筆墨就束之高閣,健身卡也在某個角落布滿了灰塵,思想也因為輸入不夠被一點點地榨干。然后,就沒有然后了…一方面,迫于對現(xiàn)實的不滿,急于努力改變;另一方面,卻疏于對自我的管理,導致一些好的習慣難以維持下去。 是自己原本不夠熱愛? 還是意志力不夠? … 通常情況下,養(yǎng)成一個習慣需要21天,但維持一個良好的習慣卻需要更長的時間去磨合。有的計劃勉強苦撐了21天,卻常常因為目標高于行動,或者因為自身的惰性和其他原因不了了之。 前不久,偶然間看了斯蒂芬·蓋斯的《微習慣》后,我找到了不知不覺中養(yǎng)成良好習慣的方法,也收獲了簡單到不可能失敗的自我管理法則。 “微習慣”,顧名思義,就是一種非常微小的積極行為,你需要每天強迫去完成它。微習慣太小,小到不可能失敗。正是因為這個特性,它不會給你造成任何負擔,而且具有超強的“欺騙性”,它也因此成了極具優(yōu)勢的習慣養(yǎng)成策略。 比如,如果你覺得每天寫1000字、看50頁書、走5000步對你有壓力,那么你可以試著將計劃調整為每天寫50字,看1頁書,走50步,這樣做的目的是因為任務太過于微小,所以它不會對你的生活造成緊迫感,在實施之前不會對你造成任何得心理壓力,你完全可以利用碎片時間在不知不覺中完成。 做一件事情總是不斷失敗或者習慣性拖延,是因為人們往往期望值過高,開始前就制定了相對宏偉的計劃,但在實施的過程中,隨著動力和意志力的下降和損耗,慢慢的阻力就占了上風,當你走出舒適區(qū),雖然也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卻回報甚微,這個時候就難免會產生挫敗感。 微習慣的精妙之處在于讓大腦神經(jīng)遞質不斷地去重復和加強這個信號,而不是用巨大的任務和壓力把自己壓垮。 正是因為微習慣強調的是以習慣的養(yǎng)成為前提,而不是以完成多少任務來考量的,所以你在完成這些一個個不起眼任務的同時,收獲的是一種信心和不斷提升的正能量,你的意志力也會隨之增強。在不知不覺間,你不僅輕松完成了預期的目標,而且還常常有超額完成的驚喜和成就感。 在微習慣養(yǎng)成方面,斯蒂芬·蓋斯也給出八個切實可行的策略,讓你輕輕松松,告別拖延。 ?1.選擇適合你的微習慣和計劃; 2、挖掘每個微習慣的內在價值 3、明確習慣依據(jù),并納入日程 4、建立回報機制,以提升成就感 5、紀錄追蹤完成情況; 6、微量開始,超額完成; 7、服從計劃,擺脫高期待; 8、留意習慣養(yǎng)成標志; 這裡需要注意的是: 在選擇目標計劃時,切不可太多,一般2~3個比較適合。 我個人的做法,在每年年初的時候制定一個全年適合自己的成長計劃,然後把目標具體進行拆分,拆分到盡量不能拆分的程度,然後寫進每一天的todolist的日程規(guī)劃中,這樣不僅目標小而清晰,而且實施起來毫無壓力,不僅把每天的時間和需要做的事情安排的妥當,還能留出一部分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然後把每周有趣的人和事記錄下來,匯總歸檔到每月的大事件中,一年下來,總能看到發(fā)生在自己身上的小確幸和驚喜。 設置獎勵機制時,我個人的做法是堅持一段時間后,如果寫字或者畫畫達到某種程度,就會入手一枚心儀的鋼筆或者數(shù)位板作為獎勵;一段時間輸出后,某篇文章通過了首頁,成為爆款,就會適當?shù)爻砸活D好吃的,或者到附近的城市兜兜風,適當釋放和緩解,然后朝著下一個階段的目標重新出發(fā)…? ?微習慣,讓你從細微處開始,告別拖延,始于秋毫,終于泰山,收獲良好的習慣,也收獲不一樣的人生。? ?如果你也喜歡這本書,一起來讀吧~ |
|
來自: 西班 > 《未來規(guī)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