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診在中醫(yī)里稱望診,它是憑醫(yī)生的視覺來觀察病人的體外形態(tài)、精神,及全身各部位的表現(xiàn)情況,如望頭面看臉上各部位以定五行的強弱之法。 從一個人精神的強弱,來判斷他正氣的衰盛。正氣充實,精神不疲,目光有神,語音明朗,神思不亂;反之正氣衰弱,精神萎靡,目光黯淡,語言低怯,神思不定,呼吸氣促等。 1、望面部 按道醫(yī)之法首先要明白面部各部位在五行歸屬上的劃分: 額,主心屬火,左頰主肝,右頰主肺,以氣色定其強弱。 鼻主脾胃。 下巴主腎。 從印堂至發(fā)際(天門)凹陷、紋路多為五行缺火,易得心臟、胃部的疾病。 門上凸的現(xiàn)象(泥丸宮)為五行火旺,督脈之火上行,為腎氣不足,腦髓虛弱的現(xiàn)象。 頭發(fā)多而黑有光彩,為經血旺盛,元氣充足;發(fā)少而脫落,為元氣衰弱身體虛損。 凡眼睛多赤色且容易流淚者,為肝火旺,心緒煩躁。 眼眶浮腫,為水盛而火衰,元氣虛弱,易患熱病之濕癥。 目光暗淡,混渾為熱病;寒癥則眼目清澈。睡眠中眼微開不合的人,多為脾虛或腎虛的現(xiàn)象。 眼睛突出,眼皮不能蓋者,多為肝火上揚性急、狂躁等。 鼻塌,多為腸胃癥之征兆。 山根(兩眼當中部份)低小斷折,易遭外傷之患。鼻腫,凡鼻腫脹為濕氣盛,多患脾、胃之癥;鼻尖,凡鼻尖削,氣色枯黑,易為腸、胃痣瘡之疾。 唇腫者有濕病,脾熱所至,或風濕、寒所造成。口糜爛多為小腸、心火引起。 牙齦出血或紅腫齒痛者,多為肝火旺,不紅腫而齒痛者為腎水寒所引起。齒齦腫多為胃熱火旺所引起。 牙齒脫落斷缺,尖豎如月牙型,為梅毒之征兆。 齒松為元氣,精血虧損,凡牙甲壞,排列松散者,多有心臟、肺、支氣管、腸胃或泌尿生殖系統(tǒng)方面的疾病。 2.看氣色 觀察氣色包括人體的面部和全身皮膚,共分為五色:赤、黃、白、黑、青,按五行學說分屬于五臟,也就是將內臟分配在面部各個部位,比如,赤為火之色,主熱,若肝臟有熱,病者左頰先赤;肺臟有熱病者右頰先赤,心熱病者顏先赤,腎熱病者顴先赤,脾熱者鼻先赤。在察色的同時還必須察氣,氣分浮沉,清濁,微甚,散博,澤沃五類。其色在皮膚間的為浮,主病在表;隱于皮膚內的為沉,主病在里;明朗的為清,主病在陽,重滯的為濁,主病在陰;淺淡的為微,主病輕,深濃的為甚,主病重;疏散的為散,主病將愈,凝聚的為博,主病未已;鮮明的為澤,主病吉,枯槁的為沃,主病兇。 觀察氣色不僅對診斷病邪有用,同時與正氣也極其有關,凡是營養(yǎng)缺乏的病人,面顏上不會有華色,對于疲勞過度的、久病體弱的更不會容光煥發(fā)。因此氣色相合,可以鑒別疾病,也可測知病人的體力強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