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有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茶是日常生活必備品,但很顯然,茶也不能完全等同于日常家用的柴米油鹽。
日常之物——茶,變得非日常化,說起非日常化,首先就想到了宋人飲茶,因為宋時茶事,不止于茶,更是藝術生活。
而當時文人雅士,更是騷文弄詞,對茶之事,進行了描繪,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名詩名句。
其實在歷代有不少詩人以茶入詩,早在晉代,就有詩人杜育、文學家左思等人寫下了多篇詠茶詩賦。
唐代大詩人李白、杜甫等人亦對茶情有獨鐘,留下了許多傳世佳作。其中,有對雅意的追求,有對真味的向往,更有對世俗之趣的體味。
如果過去有微博,估計每天都有人因為一首茶詩上頭條吧。
一般認為第一首完整意義上的茶詩是西晉左思的《嬌女詩》。 《嬌女詩》 西晉 左思 并心注肴饌,端坐理盤鬲。 翰墨戢閑案,相與數離逖。 動為壚鉦屈,屐履任之適。 止為荼荈據,吹噓對鼎立。 脂膩漫白袖,煙熏染阿錫。 衣被皆重地,難與沉水碧。 任其孺子意,羞受長者責。 瞥聞當與杖,掩淚俱向壁。 (節選) “止為茶荈劇,吹噓對鼎立”,寫的左思的兩位嬌女,因急著要品香茗,就用嘴對著燒水的“鼎”吹氣。 盡管全詩只有兩句專指茶事,但卻包含著豐富的茶文化信息。茶開始從物質形態步入了文化的殿堂,茶文化的萌芽也即由此開始。
毋庸置疑,非宋徽宗趙佶莫屬。 徽宗精通茶藝,不但作過多首茶詩,繪過茶畫,還曾經親自為臣下點茶,更以帝王之尊撰寫茶書《大觀茶論》。
中國自秦始皇以來的皇帝,其中以皇帝身份撰寫茶書的,唯獨宋徽宗一個。以國君之高位在書中宣傳茶器,徽宗也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 就茶詩方面,其中《宮詞》: 螺鈿珠璣寶合裝,琉璃甕里建芽香。 兔毫連盞烹云液,能解紅顏入醉鄉。 (節選) 詩的大意是:用兔毫建盞烹建溪上好的茶餅,香云繚繞,能使在旁的美女都陶醉進入夢鄉。 這建盞廣告做的,讓人不得不服! 要說范仲淹留下的茶詩并不多,僅有兩首。 但少而精,其中的一首《和章岷從事斗茶歌》卻是宋代茶詩中可與唐代盧仝《七碗茶歌》相媲美。其詩曰: 年年春自東南來,建溪先暖冰微開。 溪邊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從古栽。 新雷昨夜發何處,家家嬉笑穿云去。 露芽錯落一番榮,綴玉含珠散嘉樹。 終朝采掇未盈襜,唯求精粹不敢貪。 研膏焙乳有雅制,方中圭兮圓中蟾。 北苑將期獻天子,林下雄豪先斗美。 鼎磨云外首山銅,瓶攜江上中泠水。 黃金碾畔綠塵飛,碧玉甌中翠濤起。 斗茶味兮輕醍醐,斗茶香兮薄蘭芷。 其間品第胡能欺,十目視而十手指。 勝若登仙不可攀,輸同降將無窮恥。 (節選) 詩中對宋代盛行的斗茶活動做了極其生動細膩的描繪,這首詩也被馬未都認為是在描寫斗茶活動的詩詞中,藝術成就最高。 在古代詩人中,以茶入詩最多的首推南宋詩人陸游。 他出生茶鄉,做過茶官,晚年又歸隱茶鄉,并以陸氏桑苧家風自詡,對茶傾注了無限深情,自號“茶神”,簡直一生都活在了茶中。
他一生創作了300多首茶詩,是歷代詩人中創作茶詩數量最多的詩人,所以如果當時有微博,陸游應該是占據了一年熱搜榜單的大半江山吧~ 《夜坐戲作》 颼颼松韻生魚眼,洶洶云濤涌兔毫。 促膝細論同此味,絕勝痛飲讀離騷。
他的茶詩中有許多佳句,美不勝收,蘊藏許多茶識、茶情、茶思和茶趣,這就是“茶神“眼中的茶。
如果說陸游是”茶神“,那么蘇軾就是個”茶癡“。
對于茶,他夜晚辦事要喝茶: “簿書鞭撲晝填委,煮茗燒栗宜宵征”; 創作詩文要喝茶: “皓色生甌面,堪稱雪見羞;東坡調詩腹,今夜睡應休”; 睡前睡起也要喝茶: “沐罷巾冠快晚涼,睡余齒頰帶茶香” “春濃睡足午窗明,想見新茶如潑乳” 更有一首《水調歌頭》,記詠了采茶、制茶、點茶、品茶,繪聲繪色,情趣盎然。
另外,他對建盞情有獨鐘,在凈慈寺的南屏謙師為其點茶時作下千古名詩——《送南屏謙師》曰: 道人曉出南屏山,來試點茶三昧手。 忽驚午盞兔毫斑,打作春甕鵝兒酒。 (節選) 這是一代文豪眼中的茶。 自古詩人多茶客,茶給文人雅士清思助興,雅士們也對茶傳神寫照。
據統計,我國歷代的文人墨客為茶寫下了兩萬多首的茶詩、茶詞和茶曲,真是詠之不盡,賦之不絕,唱之不斷啊!
這些歷代茶詩有著深刻的認識價值,可以觀民風、民俗的演變和時代興亡; 可以體察時代共同心理和作者品流,尤其是那些特殊節日里的茶詩,讓我們一窺當時的節日民風,如佳節中秋。
八月十五,秋高氣爽,玉露生涼,茶詩無疑為中秋添了一份清雅,所以,這個中秋邀月話清茶,在《收藏馬未都》中秋特別節目,不妨提前和古人一起來一場茶詩約會。 更多精彩敬請關注廣西衛視今晚21:40《收藏馬未都》節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