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1、第一類買賣點 第一類買賣點都是由背馳引發的。 其實所有的交易都是右側的,它一定是力量衰竭之后的買點,稱為一買。這意味著前一個走勢的終結,前一個下跌走勢的結束,我們作為一買。 例1:我們常用的是趨勢的c段,用c段區間套鎖定背馳點,可以把它當成一買。 當然,這個一買必然是有一個底分型來確立, 也就是說一個下降的買點一定是底分型來確立的,不是猜的,一定是確認的。(如下圖示) ![]() 例2:一個盤整,盤整的b段背馳其實可以做為第一類買賣點。(如下圖示) ![]() ![]() ![]() 2、第二類買賣點 第一類買賣點上漲或下跌后的次級別回抽,不出新低或新高,即形成第二類買賣點。(如下圖示) ![]() ![]() ![]() 3、第三類買賣點 某走勢類型脫離中樞,一個次級別回抽未回到前中樞內,則形成第三類買賣點。(如下圖示) ![]() ![]() ![]() ![]() ![]() 一、區間套的定義 區間套就是在背馳段中從高級別向低級別逐級尋找背馳點的方法。 走勢的同構性是區間套可實現的依據。 那什么是同構性呢?例如,我們在周線上看到的和1分鐘圖上看到的一個完結的走勢,它們的結構是相似的,這就叫同構性。 二、區間套的的運用 關于區間套的具體運用,需要給大家舉一個例子來說明。 例如:一個走勢,現在走到了c段,我們稱為背馳段,這時就要考察c段何時完成,它的完成一定是從小級別開始,在更小的級別完成。 例如一個30分鐘的c段,并且在找到30分鐘的c段之后,我們用5分鐘再去觀察c段的內部結構,那么,這個內部結構也可能會出現a+A+b這樣的走勢。如果它又達到了c中的c,也就是說,30分鐘的c段,c段中的一個5分鐘級別的c段,那我們可以用這個c段在1分鐘內繼續觀察,一層一層地去觀察它,就能找到最后的那個背馳點。(如下圖示) 換句話說,如果一個處在c中c的1分鐘走勢結束了,它就會引發5分鐘走勢的反轉,最終引發30分鐘走勢的結束,這就是利用區間套找背馳點的方法。區間套在運用的過程中,它是完全充分利用走勢的同構性。因此,大家需要把走勢結構本身理解好,用不同層級的走勢,不斷地去找到它。 另外需要說明的是,這個區間套的方法,并不僅限在背馳段才能運用,其實我們在任何的需要更細致的觀察段都可以使用。 三、盤背 我在講背馳時沒有提線段背馳,其實線段背馳也有一個專用名詞叫盤背,就是線段內背馳。比如一個走勢是一二三段構成的,那么我們需要知道這三段是否結束了,這個線段是否結束了,這依然要用區間套。大家可以用已經能判斷結束的第三段和第一段作比較,如果第三段走的空間不如第一段走得遠,就稱之為盤背。(如下圖示) 四、區間套的使用要點 在區間套的使用過程中,大家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先鎖定比較段,然后再觀察比較段的內部結構(比較段的特征應相同) 例1:線段(無筆中樞)比較相鄰的同向段(如下圖示) 例2:走勢類型中比較的是相鄰的進入段與離開段(如下圖示) 例3:一個中樞之后,前面有一個從上到下的進入段,后面有一個從下到上的離開段,依然可以進行比較。(如下圖示)
3、遞歸用于描述走勢從小到大的生長,區間套用于從大到小地去觀察走勢內部結構(就像用放大鏡的感覺)。 纏論的分析是完全分類,完全分類是先要找到相同性質的比較段,而后在更細級別的比較段繼續比較,即用區間套繼續鎖定它,就能完成最后的拐點產生的確認了。區間套是一個處理走勢的重要方法,你不能隨意拆分去比較,這個是大家必須需要注意的問題。原本是沒有背馳的,但是比較段錯誤,用區間套去判斷背馳結束,那就有問題了。 關于對區間套,請大家在掌握要領基礎上多看圖,多做練習,多做分析。謝謝大家的持續關注,我們下期見。 ![]() ![]() ![]() ![]() 三、關于買賣點的相關問題 1、第二類買賣點和第三類買賣點重合 當第一類買賣點出現后,一個次級別的走勢凌厲地直接上破前面下跌的最后一個中樞,然后在其上產生一個次級別的回抽不觸及該中樞,這時,就會出現第二類買賣點和第三類買賣點重合的情況,這種情況意味著走勢比較強。
2、第二類買點能否創新低 纏論說過第二類買點是可以出一買新低的,但在簡纏的體系中完全可以不這樣用。我一般把二買套用波浪二買,所以是不能出新低的。其實出新低之后,你可以把它當線段背馳的一買來處理,并且這樣對操作本身沒有太大的影響。 3、第一、二、三類買賣點形成的順序 根據定義我們知道,一類買賣點是由背馳引發的,二類買賣點是根據一買來確立的,先有一類買賣點后有二類買賣點,三類買賣點與一類買賣點之間有一個中樞的跨度。 4、纏論中遵循的交易原則:買點買,賣點賣 我們遵循的就是買點買、賣點賣,這樣概念就比較清楚了。在實際的操作中,我們就會知道是在做哪一個買點買入了。 四、買賣點的運用 1、是形成反趨勢,還是原趨勢走勢最后一個中樞的擴展,這是由第三類買賣點來確立。這也是我們在走勢分析中一個比較重要的環節。 例如:一個反趨勢的出現,前面是下跌的,后面一個上漲開始的確認性是由第三類買賣點來確認的,必須出現一個三買或三賣,才能確立這個上或下的開始,否則可能是一個更大級別的盤整。我們以后會再講走勢生長,你就會更清晰的知道第三類買賣點的關鍵性。 2、建議初學者可以使用三買進行交易 作為一般的散戶(功力低),則對第一類買賣點(尤其是大級別一類買賣點)的確認性不能做到快速識別,就會出現抄到半山腰或利潤拿不住的情況。所以我建議大家可以用第三類買賣點進行交易。 當你對區間套的理解非常熟練了,而且有一些其它的參照物,如果一類買賣點的確認性比較強,再去考慮這種方式。第三類買賣點其實是由前面的第一類買賣點來鎖定的。用區間套來看第三類買賣點,其實是一個更小的某級別的第一類買賣點。所以說任何的買賣點都必須與級別相關,要明白它是哪一個級別的哪一類買賣點。 3、多級別聯立的思維模式(初步建立) 接上一個問題,脫離級別談論買賣點是行不通的,大家隨著熟練程度的提高會發現這些買賣點是多重出現的,它不是只有一個。一類買賣點可能是唯一的,但第二類買賣點可能出現好幾個。 所以,根據不同級別的買賣點進行,我們提出了“30分鐘+”的概念,這在將來的倉位管理課程中會詳細講解,這里我們先建立起一個初步的了解。 例如: 30分鐘的一買,在它的回落當中,就可能出現本級別5分鐘上的二買,到了30分鐘三買的位置,它可能是1分鐘級別的調整形成的1分鐘的一買來加上30分鐘的三買,所以我用的是“30分鐘+”的概念。因此,買賣點會有N個。(如下圖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