蔊菜為十字花科植物蔊菜和無瓣蔊的全草。味辛;苦;性微溫,入肺經;肝經。清熱解毒,降壓利尿,活血通經,鎮咳化痰,健胃理氣,涼血止血。治感冒,肝炎,熱咳,咽痛,麻疹不易透發,風濕關節炎,黃疸,水腫,疔腫,風濕痹痛;咽喉腫痛;疔瘡癰腫;漆瘡;經閉,跌打損傷,慢性支氣管炎。頭暈腦脹,高血壓病,小便熱澀不利,尿血,崩中帶下,蛇咬傷。 食療藥膳 1.蔊菜鯉魚湯 蔊菜250克,鯉魚1條(重約500克),蔥花、姜末各10克。將蔊菜去雜洗凈切段,鯉魚去鱗、鰓及內臟,洗凈;油鍋燒熱,下蔥、姜煸香,投人鯉魚,加入料酒、精鹽、胡椒粉和適量水,燒至魚熟,再加蔊菜燒至入味,點入味精,出鍋即成。 具有健脾和胃,利水消腫的功效。適用于水腫,濕痹,消化不良,感冒,熱咳等病癥。 2.香菇扒蔊菜 蔊菜400克,水發香菇50克,蔥末、蒜末各1O克。將蔊菜洗凈,整齊碼放于平盤中;鍋內加水置旺火上燒開,把蔊菜推人水中焯一下,撈出瀝水,整齊碼放于盤中;香菇去蒂,洗凈備用;炒勺置中火上,加油燒至五成熱,煸蔥、蒜,烹料酒,下蔊菜、香菇、清湯、精鹽,湯沸后改小火扒制2分鐘,中火翻勺,扒制半分鐘,放味精、濕淀粉,再大翻勺,淋香油,裝盤即可。 具有化痰止咳,下氣利尿的功效??勺鳛榭人蕴刀?,浮腫,腹水,消化不良等病癥的食療湯菜。 3.蔊菜炒雞蛋 蔊菜250克,雞蛋3枚,蔥花10克。將蔊菜去雜洗凈切碎,雞蛋磕人碗內攪勻;油鍋燒熱,下蔥花煸香,投人蔊萊煸炒,加入精鹽炒至入味,倒入雞蛋炒至成塊,用鏟子將蛋劃碎,炒至熟而入味,出鍋即成。此菜綠黃相映,鮮香細嫩,具有滋陰清熱,活血通絡的功效。 適用于感冒,熱咳,咽痛,水腫,心煩失眠,手足心熱等病癥。民間還經常用以治療頭目眩暈。 4.蔊菜蘿卜豬肺湯 豬肺100克,鮮蔊菜150克,蘿卜120克,生姜15克,紅棗50克。將豬肺置水龍頭下揉搓沖洗干凈,加水煮透,再洗凈;鮮蔊菜洗凈;蘿卜洗凈,切成塊;把豬肺、蘿卜、生姜、精鹽、料酒放人開水鍋內,旺火煮滾,改小火燉1小時,再放蔊菜稍煮,裝人大湯碗中即可。此湯甘嫩爽口,咸鮮適中,具有潤肺止咳,清熱生津的功效。適用于肺熱咳嗽,痰濕壅滯,胸悶脘脹等病癥。 5.蔊菜生姜湯: 蔊菜60g(鮮品90g),切碎,生姜10g。水煎溫服。本方有溫肺祛痰、止咳作用。 用于感冒風寒,或肺寒咳嗽。 6.蔊菜蘿卜汁: 鮮蔊菜60g,鮮蘿卜10g。搗爛絞取汁液,一次服用。蔊菜配蘿卜絞汁服,偏于清肺祛痰。 用于肺熱咳嗽、痰黃稠、口干等。 7.蔊菜玉米須湯: 蔊菜60g,玉米須30g。加水煎湯,分2~3次服或代茶飲。本品與能利膽、利尿的玉米須同用,能增強利尿除濕、退黃的作用。 用于濕熱黃疸,小便不利。 8.炒蔊菜: 鮮蔊菜250g,切小段。先將適量食油煎沸,放入少許食鹽及干紅辣椒(或花椒),再將蔊菜放入炒熟食。辣椒、花椒能溫胃、止痛,用以拌炒蔊菜,更能增強療效。 用于里寒腹痛或脹滿,食欲不振。 性味: 味辛;苦;性微溫 歸經: 肺經;肝經。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降壓利尿,活血通經,鎮咳化痰,健胃理氣,涼血止血。治感冒,肝炎,熱咳,咽痛,麻疹不易透發,風濕關節炎,黃疸,水腫,疔腫,風濕痹痛;咽喉腫痛;疔瘡癰腫;漆瘡;經閉,跌打損傷,慢性支氣管炎。頭暈腦脹,高血壓病,小便熱澀不利,尿血,崩中帶下,蛇咬傷。 內服有解表健胃、止咳化痰、平喘、清熱解毒、散熱消腫等的效用,外用治癰腫瘡毒及燙火傷; ①《本草拾遺》:'去冷氣,腹內久寒,飲食不消,令人能食。' ②《綱目》:'利胸膈,豁冷痰,心腹痛。' ③《分類草藥性》:'治刀砍斧傷,爛瘡,生肌,嚼涂。' ④《嶺南采藥錄》:'和生魚煎湯服之,能去骨中之熱。' ⑤《貴州民間方藥集》:'解熱利尿。治腹水,淋疾;外用治湯火傷。' ⑥《民間常用草藥匯編》:'外用治疔毒;內服通氣血。治婦女乳病,并治咳嗽,黃疸。' ⑦《貴陽民間藥草》:'清熱解毒,止咳化痰。外用治漆瘡,疔瘡,癰腫。' ⑧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清熱利水,涼血解毒。治感冒發熱,咽喉腫痛,失音;肺熱咳嗽,咳血;急性風濕性關節炎;水腫。' ⑨《福建中草藥》:'疏風透表,理氣和胃。' 用法用量 內服:煎楊,0.5~1兩(鮮者1~2兩)。 外用:搗敷。 附方: 1、治風寒感冒:蔊菜一至二兩,蔥白三至五錢。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2、治熱咳:野油菜一兩五錢。煎水服。(《貴陽民間藥草》) 3、治頭目眩暈:野油菜(嫩的)切碎調雞蛋,用油炒食。(《貴陽民間藥草》) 4、治胃脘痛:干蔊菜一兩。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5、治關節風濕痛:鮮蔊菜二兩。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6、干血癆:每天用蔊菜一兩,酌加紅糖。水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藥》) 7、治麻疹不透:鮮蔊菜全草,一至二歲每次一兩,二歲以上每次二兩。搗汁,調食鹽少許,開水沖服。 8、治鼻竇炎:鮮蔊菜適量。和雄黃少許搗爛,塞鼻腔內。 9、治蛇頭疔:鮮蔊菜和三黃末(中成藥)搗爛外敷,或調鴨蛋清外敷。(⑦方以下出《福建中草藥》) 10、治疔瘡,癰腫:野油菜,搗爛敷患處。 11、治漆瘡:鮮野油菜,搗汁外搽。 12、治蛇傷:野油菜一兩五錢,小火草一兩。煎水服;外用偷油婆(蟑螂)、小火草、雄黃、野油菜搗爛敷患處。 13、治跌打腫痛:鮮蔊菜二至四兩。熱酒沖服,渣外敷。(《福建中草藥》) 14、治感冒發熱:蔊菜15克,桑葉9克,菊花15克,水煎服。(《青島中草藥手冊》) 15、治風濕關節炎:萍菜30克,與豬腳煲服。(《廣西民族藥簡編》) 16、治小便不利:蔊菜15克,茶葉6克,水沖代茶飲。(《青島中草藥手冊》) 臨床應用 治療慢性氣管炎 用從蔊菜中提取的有效成分蔊菜素內服,每日200~300毫克,10天治療100例,20天治療98例。前者有效率為80%,臨床控制率為4%,顯效率為21%;后者有效率為90%,臨床控制率為8%,顯效率為41%。實踐表明本品祛痰作用明顯,其次是止咳、平喘,較蔊菜水煎劑(3兩/日)療效為高,副作用也明顯降低。治程中可有口干、胃部不適、頭暈等反應,但均輕微短暫,不影響服藥。 宜忌 《上海常用中草藥》:'本品不能與黃荊葉同用,同用則使人肢體麻木。'
藥理作用: 1.清肺化痰,止咳平喘蔊菜所含的蔊菜素具有鎮咳、祛疾、平喘的作用,對痰熱咳嗽,支氣管哮喘有一定效果。 2.殺菌消炎 蔊菜素對肺炎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及大腸桿菌均有抑制作用,可作為肺癰、瘡、癤、感冒等病的輔助食療。 3.促進胃腸蠕動蔊菜有促進胃腸蠕動的作用,能健胃理氣,常用于腹內積滯、大便不暢、食欲不振等病癥的輔助食療。 化學成分: 全草含蔊菜素(rorifone),有機酸、黃酮類化合物及微量生物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