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3級本科新生開學典禮上, 南京大學校長這樣叮囑學生: “要育善心、出善言、行善道,擇善而從”。 第一,育善心。 善由心生,人間至善都源自于純潔而美好的內心。 秉承善心善意,應是人際交往的根本。 首先要有助人之心。 助人為樂、成人之美是一種精神修養。 期待同學們學習好,用真心構建同學情; 雖存在競爭,卻相互幫助, 雖習慣不同,卻相互尊重。 擁有一顆助人之心, 不僅會給你帶來相伴一生的好朋友、好伙伴, 更會讓你學習順利、生活幸福、未來美好、合作共贏。 其次,要有感恩之心。 在積極幫助他人的同時, 對別人給予的幫助更要心懷感恩。 常懷感恩之心的人無私而無悔, 坦蕩而達觀,富有使命和責任。 有了一顆感恩的心, 會多一些融洽,少一些隔閡; 多一些理解,少一些埋怨與糾紛。 此外,還要有敬畏之心。 自然和生命至高無上; 頭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 最值得畏懼與尊敬。 要善待自然、善待生命, 善待他人、善待自己, 尊崇生命的無價和自然的神圣。 第二,出善言。 謂與人善言,暖于布帛。 出善言就是與人交流以誠為本, 注重語言的“內容美”、“形式美”, 讓人在成功時得到贊美和肯定。 在遇挫時得到希望和激勵, 在無助時得到安慰和關心。 出善言,能夠讓聽者既有所收獲, 又能如沐春風。 對身邊的善舉、善事, 我們要不吝惜贊美之辭,把正能量形成。 “誠信、寬容、反思”,我們要記在心。 在虛擬世界和網絡語言中, 出善言就是要自覺遵守法律底線和道德底線, 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 言論要符合當代人理性、平和的基本規范,文雅彬彬。 切不可在網絡世界失去理性和判斷力, 發表不負責任甚至違反法律的言論。 第三,行善道。 無論是育善心,還是出善言, 歸根結底要落實到行善道上,出自天下公心。 首先,行善道就是要為中國夢而奮斗, 做一個利于國家發展的人。 其次,行善道,就是要謀個人的學習之道, 刻苦讀書,練就過硬本領。 行善道,還要大力提倡公共意識和公益精神。 美好的大學畫卷已經展開; 奔來的是嶄新的人生歷程。 希望你們從身邊做起, 從小事做起,認真呵護同學情; 將“育善心、出善言、行善道” 作為自己的行為準則和追求, 擇善而從,揚帆起航, 在未來譜寫精彩的人生……
作者:追夢1979 2014年9月30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