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一位叫“無痕”的道友發(fā)信息我,我感悟很深,所以摘錄了一小段分享給大家:“心存善念,一切反饋回來的自然都是善……他說他已經(jīng)近40歲的人了,現(xiàn)在看誰都順眼”!孔子說:40歲又稱為不惑之年,但有多少人可以做到呢? 不惑,是對于仁義禮有完全的了解,有完全的了解后,所以不惑!30歲是而立之年,而立是做事能循禮,但并不完全了解! 孔子說:“智者不惑。”又說:“智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即 表明了智和仁的關(guān)系。因此,不惑是對于仁義禮有完全的了解,達到智者的地步。 他也說因為學(xué)習(xí)“道德經(jīng)”的部分原因,現(xiàn)在看什么都順眼了,由心而發(fā),感覺很自在,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他對這句話的理解并沒有條條框框的思維,而是很實在的內(nèi)心感受:他的心就是一,是指這個善念和善心,只要善心在,就會生出兩個善心,三個善心,千千萬萬個善心。世界都因善而改變,那還有什么看不順眼的呢?所以最終得到的將是整個萬物反饋回來的善念,那到時能量是有多大啊! 修之于身體,其德乃真!由心而發(fā)的修行,對世間持有善念,這樣的德行才真(翻譯有點粗糙,請原諒)! 那什么樣的德才是真的呢?何為德呢?和得到的“得”又有什么關(guān)系呢?一一為你揭曉: 書法由趙老師提供,古時候的德是少了一劃的 德字可以拆解成:彳+直+心 彳:是指人與人之間的一種關(guān)系,就是德是人與人之間相互傳遞的一種品行。 直:正見也,中通外直。——《說文》 心:這里可以理解成一個人的心智,想法,想法影響行為! 在甲骨文時期,人崇尚自然,眼所看即是道,心行一致,所看所行所想即是德。后人講身心合一,一切以心度之,就是憑良心。順應(yīng)自然,社會,和人類客觀需要去做事。 書法由趙老師提供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所有的德都是發(fā)自于內(nèi)心的正直,善待自己的內(nèi)心,善待別人,做人正直。那樣的品德才是最真的,也是最珍貴的!有人說萬一遇到壞人也要正直對待他嗎?是的,不能因為別人是一個壞人,我們就對他使壞,畢竟一時的壞是誤入岐途,我們理應(yīng)為這種人伸出援手,而不應(yīng)該火上添油!用善去感化比一切懲罰來的更有效。 最后要談的是得與德的關(guān)系:今天大家看完了有所悟嗎?道友無痕說,對人世間有所悟是一種得,就像得到了寶貝一樣,這樣的寶貝就是德,大徹大悟是最大的得,所以叫大德。在當(dāng)今,行善,修德是會觸類旁通的,觸動了我們最原始的天性,和給整個社會都帶來良性循環(huán)!(有感而發(fā),希望讀者多留言指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