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足厥陰肝經:腰痛、胸滿、呃逆、遺尿、小便不利、疝氣、少腹腫等癥.人能眠,血歸肝. 主要概要:主治肝病、婦科、前陰病及經脈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癥. 丑時肝經當令:此時肝血生發,肝藏血,肝主筋!所謂筋,就是具有彈性的東西,人體的筋都與肝有關,如果筋的彈性沒有了,是由血出的問題,血供給筋,筋才富有彈性!丑時一定要熟睡,要不然就養不起肝血,不能達到血潤筋的目的!肝藏血.人的思維和行動要靠肝血的支持,廢舊的血液需要淘汰,新鮮血液需要產生,這種代謝通常在肝經最旺的丑時完成. 如果丑時不入睡,肝還在輸出能量支持人的思維和行動,就無法完成新陳代謝.黃帝內經曰:臥則血歸于肝.所以丑時未入睡者,會導致自身面色青灰,情志倦怠而躁,易生肝病. 大敦:疝氣,子宮下垂,性病,陰部痛,睪丸脫落,可以直接下針,陰部問題. 行間:榮穴子穴,肝經實證. 太沖:俞穴,足背側第12趾骨連接部位,女人婦科問題,月經不停(對側合谷),因為驚嚇導致抽搐口吐白沫眼睛上翻,眼目似云朦,腰痛.下方有動脈經過. 中封: 蠡溝:絡穴,有積塊治病,帶溝谷者都可治. 中都:夫人產后惡露. 膝關:膝蓋風濕關節痛. 曲泉: 屈膝,當膝內側橫紋頭上方,半腱肌、半膜肌止端的前緣凹陷處。 直刺1~1.5寸。可灸。 配丘墟、陽陵泉治膽道疾患; 配肝俞、腎俞、章門、商丘、太沖治肝炎; 配復溜、腎俞、肝俞治肝腎陰虛之眩暈、翳障眼病; 配支溝、陽陵泉治心腹疼痛、乳房脹痛、疝痛; 配歸來、三陰交治肝郁氣滯之痛經、月經不調。 膝內側半月板損傷曲泉重刺激后再對陽陵泉穴針刺調和經氣,神效。 虛證皆可治.女人陰癢. 陰包:小便困難. 奇穴治肝:內膝蓋到腹股溝橫線,正中點加前后一寸,專治肝癌肝硬化. 足五里:陰廉,隔姜灸,求子穴,此處多動脈,禁針. 陰廉: 急脈: 章門:大肚子,斜刺五臟脾的問題. 該穴位于人體的側腹部,當第11肋游離端的下方。 期門: 當乳頭直下,第6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4寸。 刺灸法:斜刺0.5~0.8寸;可灸。 配大敦穴治疝氣;配肝俞穴、公孫穴、中脘穴、太沖穴、內關穴治肝膽疾患、膽囊炎、膽結石及肝氣郁結之脅痛、食少、乳少、胃痛、嘔吐、呃逆、食不化、泄瀉等。 主治疾病:胸脅脹滿疼痛,嘔吐,呃逆,吞酸,腹脹,泄瀉,饑不欲食,胸中熱,喘咳,奔豚,瘧疾,傷寒熱入血室。肝痛. 日月: 于人體的上腹部,乳頭正下方的肋骨和肚子交接處“期門”之下,第七肋間隙中。 斜刺0.5~0.8寸;可灸。 主治疾病: 脅肋疼痛,脹滿,嘔吐,吞酸,呃逆,黃疸. 配膽俞穴治膽虛;配內關穴、中脘穴治嘔吐、納呆;配期門穴、陽陵泉穴治膽石癥;配支溝穴、丘墟穴治脅脹痛;配膽俞穴、腕骨穴治黃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