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至29日,“網著夢想”——全國青年網絡作家井岡山高級培訓班在全國青少年井岡山革命傳統教育基地舉行。團中央書記處書記、直屬機關黨委書記徐曉,中國作協原副主席、網絡文學委員會主任陳崎嶸出席培訓班結業式并講話。 團中央社會聯絡部副部長劉德揚,中國作協創研部副主任安亞斌,基地管理中心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副主任劉文蘭,副主任黃鶴參加培訓班有關活動。來自全國各地的100名網絡作家參加培訓。 網絡作家齊聚井岡,你是否是他們的粉絲?他們寫的感言又是哪種“style”?一起來看看“網文體”的培訓感言吧! 學員感言 在學校讀書時和工作后,都一直在學習黨史和革命歷史,但對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認識只局限在書本上,直到來到基地培訓,才了解到其中的艱辛和偉大! 這次學習,不僅對共產主義信仰更加堅定,還通過白燁、何平、陳定家、歐陽友權、夏烈、周志雄等“業內大咖”的專題授課,讓我在寫作上收獲很多。 不忘初心,矢志篤行。通過此次培訓,我更懂得了網絡作家要有社會責任感,我將努力去創作出更多正能量的、積極向上的作品! ——常州市作協 鄒海楠(艾秋、今兒立秋) 以井岡山為師 井岡,山石,青松,云水 我該動用怎樣的信念 完成這來歷不明的敬畏 紅與綠,基因與靈魂,沃土與家園 陳舊的故事橫在漢字中間 此刻在筆尖翻新,最終 成為我,向上攀爬的驅動 桂花樹下,時光飄香 蒙塵的舌頭只能用來問候 以井岡為師,走進她的肺腑 聆聽心跳,松濤,風聲 仿佛一座山,悠然地呼吸,那是 雨水盡頭更加深邃的一部分 從車窗看見落葉,歲月的靜脈 冷而灰藍 我更加愿意 活成一塊石頭,體內布滿苔色 ——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 祁蘭柱(寒) 曾自問,信仰是什么?是一個偉大的追求嗎?自答:不!信仰是最低最低的底線。信仰告訴我們,什么是不能做的!在這之上才是活動范圍。 信仰不是一盞燈,信仰是一雙鞋。他隔絕我們接觸地面上的溝溝壑壑,砂礫石子。他讓我們讓我們在遠行的時候更有氣,在登高的時候更有力。他是我們能接觸的最低的東西,他告訴我們,在他之下不能觸碰。這就是信仰的意義。也因此,我從不想信仰應該有多高大,而是祈求自己的信仰多一些厚重,將我的底線不斷提升,告訴我有更多的事情不能去做。也許,這樣我就成了更好的自己。 井岡,就是一個讓我成為更好的自己的地方。它足夠厚重,厚重到每一寸土地都有烈士的血。這些血,讓我們無法走過而已。他會永遠粘在我信仰的鞋底。讓鞋底變得越來越厚,讓我站的越來越高,不能觸碰的地方越來越多。這就是井岡的力量。 在井岡聽到的每一個故事,都關乎信仰。關乎對共產主義的信仰。扛炸藥包是共產黨員的特權,為什么?因為黨員不能讓群眾做這樣的事情,黨員不能跑在群眾的后面。這是共產主義信仰。 出門,穿好一雙鞋。心中,留下一個底。信仰也許真的不用太高,太大。讓信仰指引我們的人生,做好我的底線。這可能就是我再上井岡留下的感悟。 ——天津市作家協會 劉景松(茶樓小二哥) “紅軍的一天”體驗教學中,其中一位同學感嘆:老鄉不再是當年的老鄉,紅軍也不再是當年的紅軍。 聞言讓人動容。紅軍鮮血換來今日的和平富足,我們怎能不珍惜? 在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這場授課帶給我極大的心靈震撼,羅曦老師滿腔熱情的講述讓大家潸然淚下,四面八方皆是大家無法抑制的啜泣聲。一個個故事,一個個名字......沖擊著我們的心靈。 井岡山,當得起人們對她的敬仰和崇敬! 在文學大咖交流之夜,有幸見到孑與2。他告訴我們,在金字塔式的網文作者結構中,很多作者付出努力卻未成功,走過“獨木橋”的我們,應該堅持不懈,不能讓天生的惰性磨滅了寫作的熱情。通過這次交流,我堅定了繼續努力向前走的決心。 離開校園后,社會上的人際交往變得復雜,而基地的幾日相處,卻讓我們拋開外界干擾,產生了濃濃的戰友情。有的同學腿腳不方便,大家紛紛幫助他;有的同學夜里發燒,大家紛紛幫忙尋找退燒藥。雖相處不長,但是我們情誼不淺! ——錢星星(高見離) 我是一名網絡作家,08年開始創作,到現在寫了1800多萬字的作品。后來開了一家屬于自己的漫畫公司,再后來又做了動畫,動畫電影等等。 來到井岡山,在基地學習這么多天,有一個深刻的感受,就是沒有那些革命先烈們,我們可能永遠沒有現在這樣的生活,永遠都無法像現在這樣可以放肆地追求自己的夢想。 感恩先烈,緬懷先烈。 未來我們在各自的領域,也會全力拼搏,為祖國的繁榮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浙江作家協會 王泰(發飆的蝸牛) 來源:“網著夢想”——全國青年網絡作家井岡山高級培訓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