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的煩惱 “看了你們9月13日《不讓玩手機就不上學》的報道后,我也有煩心事,我女兒剛上初一就厭學,說一進學校就煩躁、頭疼、惡心,娃小學時心理受過傷害……”日前,三原縣一位母親打電話訴說苦惱,希望得到青少年心理專家李重佐的幫助,讓女兒盡快從厭學情緒中走出來。 “娃改了名字上了新學校 但沒過幾天又開始厭學” 9月24日,李女士帶著12歲的女兒莎莎(化名)來到西安。 李女士向華商報記者講述,女兒上小學四年級之前學習成績不錯,性格也很活潑,但四年級時換了班主任,之后情況就發生了轉變,女兒的變化令全家人始料不及——新換的班主任經常口不擇言,當眾辱罵學生,還給學生貼標簽,將成績不好的學生稱為“渣子”,這其中就包括莎莎,原本天真活潑的莎莎受到打擊,慢慢開始懼怕上學、懼怕老師,變得沉默寡言,郁郁寡歡,成績也急轉直下。期間,李女士也想過辦法來緩解莎莎與老師的關系,但效果不佳。 “上初中前,娃讓我給她改了名字,上了一個全新的學校,班里沒有一個人認識她,娃說想重新開始,好好學習。但開學沒幾天,又說不想上學了,一副憂心忡忡的樣子。新學校的老師反映,娃上課幾乎不聽講,頭一直低著,作業也不會做,幾乎全做錯了,這可咋辦呀?”李女士滿面愁云地說。“我一進學校就難受,頭暈、頭疼、惡心、想吐。”面前的莎莎相貌清秀,表情憂郁,沒說幾句話就淌起了眼淚。 專家面對面 分析 小學老師負面評價多 是引發孩子厭學的主因 應莎莎的要求,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青少年心理專家李重佐與莎莎面對面,進行了大約時長一節課的交流。 李重佐告訴記者,與莎莎的交談比較順暢,結束時莎莎已經是滿臉笑容。李重佐分析,造成現在莎莎厭學的主要原因是小學時的那位老師對學生負向評價太多,給孩子帶來了實質性的傷害,嚴重傷害了她的自尊心。 此外,進入初中后,莎莎面臨著一個全新的環境,對她來說,這是她人生中一個重要的轉折點,也就是說,在莎莎的經驗意識中,老師是負向的代表,從而導致其進入學校便產生懼怕和回避心理,課堂表現差、作業差、與老師關系差甚至無交流。而正常情況下,初中生的權威對象已由父母轉為老師,遺憾的是,由于和老師關系不良,老師的權威沒有在莎莎身上體現出來。 此外,“莎莎正處于青春期,這個時期的少女對外界感知較敏感,而她卻身處困境無人引導,所以遇事容易回避自保。”李重佐補充道。 對策 家長應與老師溝通 學生也要給老師一個機會 李重佐建議,李女士可以私下與莎莎現在的老師、班主任談一談,說明孩子的現狀。此外,也希望老師們對莎莎多一些耐心和細心,主動緩解師生之間的關系,修復過去不良的記憶。 同時,李重佐也給了莎莎兩點建議:一,要給老師一個接觸自己的機會,相信自己可以感受到老師的風采、魅力和學習的樂趣;二,不妨從改善學習狀況開始,比如請家教輔導作業,提高作業的正確率,進而吸引老師對她的關注。 臨別時,莎莎面帶微笑,看得出來,她對自己的今后有了信心。 老師有話說 分析 家長觀念很重要 應給孩子制定目標 對于厭學這個話題,國慶節前,西安市第四十四中政教處副主任兼初三年級組長孫春玲對華商報記者分析說,造成厭學的因素主要有5個: 1.家庭教育。不同的家庭,給孩子定的目標也不同,少數家庭對孩子的未來沒有規劃,有的家長只是說,“你盡力學,學到什么程度就什么程度”,沒有設定具體的升學目標;此外,家長的觀念也很重要,部分家長認為孩子健康快樂是最重要的,成績好壞無所謂,這樣會導致孩子對自己沒要求,做不做作業無所謂,這類孩子的成績肯定不會好; 2.懶惰情緒。表現在部分孩子對非主課的課比如體音美感興趣,對需要動腦子的課不感興趣; 3.學習基礎差。特別是排名中下游的學生,由于基礎差,上課聽不懂,作業不會做,進而導致厭學; 4.沉溺于電子產品。這一點,對于自控能力差的學生來說更是難以控制,盡管學校有規定不準帶手機,但有的學生會準備兩部手機,到校只上交一部; 5.對于初中生來說,初二下學期是個分水嶺,部分學生因為自信受挫容易自暴自棄,表現為女生普遍注重穿著打扮,男生課堂上萎靡不振,注意力不集中,心思不在課堂上。 建議 學生應把薄弱學科補回來 家長也要有上進心 孫春玲說,厭學多發生在中學,家長要和老師配合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作為老師,會努力使課堂教學變得有趣生動,讓學生有參與感,對基礎差的學生實行分層教學,而學生也可以適當上課外輔導班或者請家教,把薄弱的學科補回來。家長是孩子的榜樣,希望家長也要有上進心,對孩子的未來負責。 孫老師坦言,學生玩游戲的問題比較棘手,初二以后玩游戲的學生多了,幾乎人手一機,“建議家長給孩子買只能打電話發短信的老年機,但事實上90%的學生都擁有智能機”,同時,學校加強對手機的監管,“比如我們班自初一就立下班規:不能帶手機進學校,否則就把他的手機獎勵給中考考得好的同學。我也會自我約束,上課不碰手機。兩年多了,班規一直堅持得很好,沒有人帶手機。”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西安市第八十五中心理健康老師陳靜則表示,厭學的主因有3個: 1.家長督促方式不當,比如不斷催促。督促學習沒錯,但方式不當會讓孩子有挫敗感,或者過于依賴家長,缺乏學習主動性,進而引起厭學; 2.學生長期學習受挫導致學習動力不足,比如某門學科偏科; 3.因同學關系、師生關系等原因導致學校環境適應不良。總之,孩子厭學需要具體分析具體對待,決不能聽之任之。 華商報記者 耿艷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