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杰弗里·霍爾、邁克爾·羅斯巴什和邁克爾·揚 諾貝爾物理學獎 雷納·韋斯、巴里·巴里什和基普·S·索恩 諾貝爾化學獎 約阿基姆·弗蘭克、理查德·亨德森和雅克·迪波什 諾貝爾經濟學獎 理查德.H.泰勒 諾貝爾和平獎 非政府組織(NGO)“國際廢除核武器運動”(ICAN) 諾貝爾文學獎 石黑一雄 關于以上獲獎者的信息可以點擊2017年諾貝爾獎全部揭曉,一文看全今年諾獎得主!素材收藏查看哦,今天豆姐主要想跟大家介紹的主要是文學獎的獲得者——石黑一雄。 頒獎詞說,他的小說具有強大的情感力量,揭示了我們與世界虛幻的連接感之下的深淵。 瑞典文學院常任秘書長薩拉·丹紐爾斯說,石黑一雄的作品是簡·奧斯丁、卡夫卡的綜合,“但還要加一點普魯斯特,然后攪一下,但不要攪得太厲害,然后你就得到了他的作品。” 她還說:“他是一位非常完整的作家。他不會往旁邊看,他發展出了自己的審美世界。” 丹紐爾斯說,她最喜歡的石黑一雄的小說是《被掩埋的巨人》,但她說《長日留痕》是一部真正的杰作,開始時像是伍德豪斯的小說,結束時卻非常卡夫卡。“他是一個對理解過去非常感興趣的人,但又不是一個普魯斯特式的作家,他不是要去挽回過去,而是探索作為個人或社會,為了首先活下去必須忘掉什么。” 依照慣例,諾貝爾文學獎一般都是在10月10日左右揭曉,有時因為瑞典學院評委們難以就最終的結果達成統一意見,揭曉時間往往還要延期幾天,而今年這一次,算得上近年來諾貝爾文學獎揭曉最早的一年。 在進一步介紹石黑一雄其人之前,還請允許我們心疼下日本作家村上春樹。作為常年被看好,常年得不到的“陪跑王”,春樹今年呼聲依然頗高。 據央廣網報道,每一年,英國博彩網站“立博” Ladbrokes都會發布諾獎得主下注賠率排行榜,今年在榜單上,位于前三名的作家分別有肯尼亞作家提安哥,日本作家村上春樹,加拿大作家瑪格麗特·阿特伍德。 今年這位獲得各位評委青睞、此前又并未出現在大家預測名單里的石黑一雄,是誰呢? 1、人生
石黑一雄1954年出生于日本長崎,5歲時,他因父親申請到了英國國家海洋學研究所的工作,而同隨家人移民英國。 石黑一雄的初高中是在沃金語法學校里完成的,這是一所非常傳統的英國學校,有著濃厚的藝術、音樂氣氛,在這里,石黑一雄曾嘗試歌詞的創作,前任諾獎得主鮑勃·迪倫還是他非常喜愛的音樂偶像。 高中畢業后,石黑一雄進入英國肯特大學學習英語和哲學,也是在此期間,石黑一雄參與了許多社工工作,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他有機會接觸了許多低下階層的人。 這段經歷對于人生順風順水的石黑一雄而言,意義重大: “和魯西迪、奈保爾等在英國原殖民地長大的作家不同,石黑一雄的人生閱歷并不豐富,做社工因此成為他接觸現實的重要契機。這段經歷不但形成了他的價值觀,對他以后的小說也頗有啟發,特別是這些有心理疾病的人,顯然為他后來在小說中深入挖掘人物的心靈傷痛和缺陷提供了素材。” 之后,石黑一雄還曾在英國東英吉利大學學習創意寫作研究生課程,這個課程由英國著名小說家、批評家和學者馬爾科姆·布雷德伯里(Malcolm Bradbury)創建,在這里,石黑一雄結識了給了他很多啟發的導師、英國最具獨創性的女性主義小說家安吉拉·卡特(Angela Carter)。 2、文風 盡管被稱為“移民文學三雄”之一,石黑一雄還是更喜歡將自己描述為一位 “國際作家”—— “讓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讀者產生相似的感受和共鳴。” 石黑一雄將自己這種特有的敘事方式表達為“如同在寫作前,丹麥、或者其他國家的記者問了我三天三夜,問我要寫什么內容,怎么寫,于是,在寫作的同時,我就當他們站在我的身旁。” 這種疏離又交融的方式使得石黑一雄的文字 “表面平淡無奇,無聲之處見驚雷”。而村上春樹則贊揚其作品 “有一種特別坦誠和溫柔的品質,既親切又自然”。 3、作品 石黑一雄獲得本屆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品是他的新作《被掩埋的巨人》,這部小說既具有明顯的幻想色彩,也流露出了濃厚的人文主義情感;尤為難能可貴的是,作者在故事情節的編織與敘述中,表達了對戰爭與歷史的深刻反思。 在這部看似奇幻的小說中,他所探討的是一些嚴肅的、有關歷史與政治的話題——“社會和國家忘記了什么,記住了什么”。 《被淹埋的巨人》被譽為良知版《權利的游戲》。
《被掩埋的巨人》英文版出版不久,曾拍攝《龍紋身的女孩》《布達佩斯大飯店》《斯蒂夫·喬布斯》等影片的魯丁制片公司就先發制人,買下電影改編權,開始影片的籌備工作了。 《被掩埋的巨人》 [英]石黑一雄/著 周小進/譯 上海譯文出版社2016年3月版 《被掩埋的巨人》精彩點評:
若你想一覽這位諾獎得主的風采,這里再推薦已有中文譯本的他的六部作品給你: 《長日留痕》 這本書曾獲1989年“布克獎”,講述的是一位追求完美的男管家史蒂文斯的經歷,以現實主義的手法入木三分地表現了英格蘭的政治、歷史、文化、傳統與人的思想意識。 據說,亞馬遜的CEO貝索斯非常喜歡這部小說,他曾推薦稱 : “如果你讀了《長日留痕》,會不自禁地去回想,原來自己剛剛用了10個小時生活在另外一種人生里面,并從中領悟到了有關人生和悔恨的一些東西。” 《別讓我走》 一個扣人心弦的謎題和一則教人心碎的愛情故事,《別讓我走》可能是石黑一雄至今最感人、影響最深的一部作品。這本書不但承襲了石黑一雄一貫的典雅文風,卻也尖銳的闡明人性的脆弱與希望,是一部巧妙融合了推理、懸疑、科幻與愛情元素的杰作。 作者觀察細膩,即便是最為平凡的事物與人際互動,也能賦予充滿洞見、活躍生動的超凡想像。同時,這個反烏托邦的故事為本書積蓄特殊電荷……這是一個史詩般的倫理恐怖小說,體現有如椎心之痛的經歷故事……石黑一雄創造出了一本筆鋒嚴厲的警世小說,諷喻超越倫理綱常的科學 。 這本書被村上春樹評為自己 “近半世紀里的最愛”,作者本人希望通過此書能夠帶給讀者 “一小口袋誠實、厚道和幸福”。 《遠山淡影》 石黑一雄得以技驚文壇的處女作,這本小說有著讀者認知中非常明顯的“異域”因素,而且界限分明。石黑一雄不僅用文字重新創造了一個日本,還重新創造了一個英國。 小說的主人公是一位名叫悅子的日本寡婦,她在斷斷續續的回憶中重現了自己和丈夫在“二戰”后離開日本、抵達英國的景象。 小說用留白的形式呈現一條回憶的裂隙,對悅子女兒的死亡、悅子移民英國的真正原因、鄰居幸子的生平都沒有進行說明。這條留白的裂痕正是小說人物的傷痛之源,因此,《群山淡影》隱約可見一種東方美學的效果,虛實相生,在留白中空余無限意味。 《浮世畫家》 石黑一雄的第二部長篇小說,獲Whitbread獎并進入布克獎短名單。 《浮世畫家》同樣以主人公的回憶為基調,以非凡的小說技巧生動地展現了主人公的回憶與思考,寫作筆法含蓄委婉,耐人尋味。 主人公曾是位顯赫一時的浮世繪畫家,隨著二戰日本的戰敗,他才恍若大夢初醒:原來整個日本民族的過去竟是在為一種荒誕虛幻的理想獻身,他的藝術理想也真如其名稱一樣毫無根基,虛浮于世。 《小夜曲》 石黑一雄的第一部短篇集,全書以音樂為線索,由五個看似獨立卻又相互關聯的故事組成。 值得一提的是,書中大量出現的音樂家、歌手、歌名,絕大部分都是真實的,令人仿若置身于上世紀五十至八十年代的當紅歌手和經典曲目之中;而音樂,恰是作者年輕時曾經涉足,并浸淫于其中,乃至立志從事的。 《上海孤兒》 這本小說講述的是這樣一個故事:20世紀30年代的英國,主人公班克斯·克利斯托夫已經是聞名全國的大偵探,是倫敦上流社會人人稱道的探案高手。然而,他本人內心卻始終有一件離奇懸案難以釋懷,那便是童年時代父母在舊上海撲朔迷離的失蹤案...... 不過這本書在豆瓣上評分并不高,僅有6.9分。 4、語錄 ·人重要的不是年齡,而是經歷。有人活到100歲也沒經歷過什么事。 ·你不能總是對過去可能發生的事耿耿于懷。 ·我因單純的善良而受到感激,也收到了單純的善良作為回報。 ·我不希望很多年后,我坐在我父親現在坐的地方,跟我的兒子算賬和談論錢財。 ·如果說有一件事是我要鼓勵大家去做的,那就是不要隨波逐流。去超越周圍那些低級和頹廢的影響吧。 ·這片土地似乎了解自己的美麗所在,亦知道自己的宏大,無需招搖。 ·此種尊嚴是個人所具有的素養,而不是靠僥幸的機會獲得。 ·你的兵七零八落,沒有共同的目標,走一步算一步,這時候你就輸了。 文章來源:網絡。本文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