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發(fā)現(xiàn):
小朋友們的大數(shù)據(jù)分析
重新認識蘇軾
蘇軾的詩詞占整個唐宋詩詞比例有多少?蘇軾詩詞中使用頻率最高的詞匯是什么?蘇軾作為一個“風(fēng)景名勝的代言人”,他的品牌價值有多大?從這些孩子的作業(yè)中我們一起尋找“答案”。
蘇軾一生共創(chuàng)作詩詞3458首,約25萬字。
蘇軾創(chuàng)作的詩詞占整個唐宋詩詞總量的1.25%。
在蘇軾全部的詩詞中,使用頻率最高的詞是“子由”,共出現(xiàn)229次。
在蘇軾的詩詞中出現(xiàn)最多的景點是西湖,共有31首詩跟西湖有關(guān),“西湖”一詞共出現(xiàn)75次。
蘇軾在他推廣過的5A級景區(qū)中的品牌價值大約在26.75到128.70億之間。
品詩詞:
讀蘇軾的10首代表作
走近他的內(nèi)心世界
蘇軾的詩詞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獨具風(fēng)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稱“蘇辛”。

▍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fēng)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dāng)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yīng)笑我,早生華發(fā)。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fēng)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yīng)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江城子·密州出獵
老夫聊發(fā)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定風(fēng)波·三月七日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fēng)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fēng)雨也無晴。
▍浣溪沙·游蘄水清泉寺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瀟瀟暮雨子規(guī)啼。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fā)唱黃雞。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棗花
簌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繰車,牛衣古柳賣黃瓜。
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

▍蝶戀花·春景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臨江仙·夜飲東坡醒復(fù)醉
夜飲東坡醒復(fù)醉,歸來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yīng),倚杖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fēng)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yīng)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xiāng),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水龍吟·次韻章質(zhì)夫楊花詞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夢隨風(fēng)萬里,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
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原來,蘇軾還是一位成語高產(chǎn)者。不數(shù)不知道,盤點下來才發(fā)現(xiàn)這么多耳熟能詳?shù)某烧Z都出自他的詩詞文章,或是與他有關(guān)的典故。
“令人噴飯”很常見,卻少有人知其是成語,更少人有人知道如此通俗的成語出自宋代蘇軾筆下。蘇軾《文與可畫禹筜谷偃竹記》:“與可是日與其妻游谷中,燒筍晚食,發(fā)函得詩,失笑噴飯滿案。”現(xiàn)用來形容事情、行為或說話讓人可笑。
北宋嘉祐六年,蘇軾赴任陜西路過澠池(今屬河南)。其弟蘇轍難遣手足之情,寫了首《懷澠池寄子瞻兄》寄贈。蘇軾寫了《和子由澠池懷舊》詩,進行回贈。內(nèi)容如下: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yīng)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fù)計東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
后人把前四句概括為“雪泥鴻爪”這一成語,比喻往事遺留的痕跡。
文與可非常擅長畫竹子,蘇軾為之寫過一篇文章,叫《文與可畫筼筜谷偃竹記》。其中有這樣的句子:“畫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執(zhí)筆熟視,乃見其所欲畫者,急起從之,振筆直遂,以追其所見。如兔起鶻落,少縱則逝矣。”于是就有了“胸有成竹”這個成語,比喻做事之前早有通盤的考慮和謀劃。
出自蘇軾的《后赤壁賦》:“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原指一種自然景象,后多比喻事情終于真相大白。
出自蘇軾的《南鄉(xiāng)子·重九涵輝樓呈徐君猷》詞:“萬事到頭都是夢,休休,明日黃花蝶也愁。”比喻過時或無意義的事物。后多形容已失去新聞價值的報道或已失去應(yīng)時作用的事物。
出自蘇軾《東坡題跋·書摩詰〈藍田煙雨圖〉》:“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形容長于描寫景物的詩,使讀者如置身圖畫當(dāng)中。也形容詩的意境非常優(yōu)美。
出自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詞:“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這是蘇軾對人生的無限感慨,有大徹大悟、超脫塵俗的味道。
形容詩文或書籍寫得非常好,不論讀多少遍也不感到厭倦。出自蘇軾《送安惇秀才失解西歸》:“故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
謂山川、河流美如畫卷,形容自然風(fēng)光美麗如圖畫。出自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出自大家小學(xué)都背誦過的蘇軾《題西林壁》詩:“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廬山因周武王時期高人匡俗“結(jié)廬而居”得名,它三面臨江,山勢雄偉,風(fēng)景奇麗。山上煙霧縹緲,人們很難看清它的真實全貌。后用此成語借事情的真相或一個人的本來面目。
出自蘇軾《晁錯論》:“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形容信念堅定,頑強不屈。
指難以做到的事情居然做到了,值得珍視。出自蘇軾《荀卿論》:“子路之勇,子貢之辯,冉有之智,此三者,皆天下之所謂難能而可貴者也。”
清風(fēng)緩緩地吹來,水面不曾泛起一絲波紋。表現(xiàn)悠然淡泊的情致,以及官場失意之下寄情山水的豁達胸懷。出自蘇軾的《前赤壁賦》:“清風(fēng)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