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股市在2017年上半年已然成為資本的寵兒,在其一貫被稱為“估值洼地”的背后,資本的涌入讓這一大亞洲地區金融中心的股票市場再次成為全球的焦點。想當年,港股同樣也經歷過投機盛行的時代,利弗莫爾的《股市作手回憶錄》中的每一幕都曾經在港股市場上重現過,而電視劇《大時代》更是將對90年代香港資本市場投機狀態的描繪推向了最高潮。 港股在2017年上半年牛冠全球,在獲得大量的資本利得之后,下半年港股的投資是否有期待?對于下半年的港股前景個人認為仍持樂觀態度,推動港股上漲的幾大因素目前仍未出現扭轉跡象。 1、 港股與A股存在聯動效應,基本面是關鍵因素。目前,在聯交所中,內陸上市企業數量占50%,市值約占60%,內陸經濟環境的冷暖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香港上市公司的表現。中國宏觀經濟整體向好,企業盈利改善明顯,為港股提供基本面支撐。 2、 估值低、高流動性為港股持續提供向上動能。港股一直以來較A股估值整體偏低,由于港股低估值優勢,加上我國宏觀經濟企穩下內陸赴港上市的紅籌股2016年年報以及2017年一季報與半年報業績良好,以及2017年初至今人民幣對美元大幅升值,伴隨著國際機構對中國資產重拾信心,也帶動了港股市場的提振。美元指數走弱,大量海外資金從美國市場流向香港等新興市場,加上通過滬港通、深港通等渠道南下資金超過5000億元的持續涌入,助推港股走勢強勁。 3、 技術面上:2017年初至今,雖然港股整體表現優異,但是由于兩地上市的股票中A、H股的不同走勢,以及人民幣匯率變動的影響,港股估值折讓未減反增。截至目前,A、H溢價指數超過130%。此外,從長期投資價值看來,2016年香港市場股息率為4%,明顯高于A股市場的1.3%。因此,依然可以關注內陸赴港上市的紅籌股中的白馬股,特別是估值低、業績優良、發展潛力巨大的成長股。(插圖) 風險提示:美聯儲議息會議在即,一旦美聯儲“縮表”計劃成為現實,全球金融市場流動性勢必受到一定影響;全球流動性開始進入“緊縮時代”的普遍一致性觀點下,部分投資與投機熱錢很可能從新興市場向歐美等發達國家市場回流,再加上目前全球經濟復蘇形勢尚不明朗,全球股市持續會暖走高的可行性存在疑問。投資者要謹慎參與。 01630 可適當關注 集團截至2017 年3 月末之年度中,合共6.331 億港元之合約總額將被確認為收入,即較上年度增長5.6%。截至2017 年5 月22 日,集團共有來自28 個項目合共12.16 億港元之未完成合約總額,亦為2016/17 年度預計收入的1.9 倍。 近期盤整到位后,突破首日發行最高價,展開一輪上漲,幅度接近3倍。未來打開上漲空間后,想象力將更加豐富。【投資建議 僅供參考】 |
|
來自: yh18 > 《2017經濟政策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