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鬧氣脾氣來,實在讓父母生氣,可是作為成人的我們,就要跟著散播不好情緒嗎? 想一想,我們自己也有因為心存不滿而情緒失控的時候,不定遇到什么煩心事,覺得事情不公平,在外面又不好發作,回到家就發起了脾氣。直到脾氣發完,才覺得心中似乎輕松了一點,那些沉甸甸讓自己透不過氣的壞情緒似乎隨著剛才的火氣揮散出去了。 孩子又何嘗不是如此呢?我們知道孩子為什么會使性子嗎?隨著孩子漸漸長大,他開始獨立思考,并有了自己的心事,拿個糖豆就能哄他不哭的日子再也不會回來了。 如何調試孩子的不好情緒? 那么,當孩子心存不滿、使性子的時候,我們該如何做呢? 1. 決不能跟著孩子一起鬧脾氣
媽媽這樣的氣話,在生活中其實是很常見的,但在實質中對孩子卻沒有積極的幫助,還讓母女發生了更多的爭執。 因此當孩子使性子的時候,我們首先要弄清楚他使性子的原因,但是卻不能指責他的看法不對。我們首先要理解孩子的感受,并冷靜和孩子對話,讓孩子也能冷靜,直至他的情緒慢慢平復下來。當孩子心情平靜了,就會重新審視自己,并更容易合情合理地理解當初覺得不滿的事情。 2. 教給孩子情緒調節的策略
孩子學習和掌握積極的調節情緒的策略可以很好的提高情緒調適能力。父母在平時可以把一些積極的情緒調節策略教給孩子:比如讓他找個可信賴的人傾訴自己內心的不滿;鼓勵他去做運動,將內心的不滿和憤怒隨著汗水排解出去;讓他去聽一些舒緩的音樂,讓心情慢慢平靜下來…… 3.給孩子一個宣泄的空間 當孩子內心有不良情緒的時候,在適當的時候,該釋放就讓他釋放。我們不妨在家里設置一個專門供他宣泄情緒的角落,在這個角落里可以為他準備一副拳擊手套、氣墊。當孩子內心煩躁的時候,就可以讓他擊打,這樣就能讓他將不良情緒宣泄出去。 但是,宣泄角落僅僅對一些暫時的問題起作用,長期的心理問題得不到解決,就容易引起孩子自責、不自信等心理問題。因此,若想解決孩子心理方面的問題,就需要媽媽找到孩子情緒不好的根源,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媽媽需要經常和孩子溝通,多了解孩子的想法和感受。 4.營造良好的親子關系,能促進情緒調節 親子交往過程中主要有以下方面,可以讓父母幫助孩子調試情緒: (1)父母對孩子情緒的反應。 父母對孩子發出的情緒信號能否做出及時的、積極的回應,對孩子情緒調節能力發展和情緒調節策略的運用有著重要的影響。 如果在親子互動中,父母對孩子發出的情緒信號是面無表情,會使孩子感到困惑——對自己的情緒表現是否正確而產生疑問,不知道自己應該產生何種情緒,從而導致情緒調節失調。所以父母對孩子的情緒反應方式應該是積極的,對孩子情緒反應敏感、熱情、關注。 (2)與孩子進行關于情緒的談話。 父母和孩子進行有關情緒的討論和談話,告知孩子父母對情緒事件的評價,如當孩子產生高興的情緒時告訴孩子這是高興的情緒,提高兒童對不同情緒的理解力。父母花越多的時間在討論家庭成員的情緒上,孩子理解情緒的能力越好。常常與父母討論情緒問題的兒童,能夠使用更多的情緒調節策略。 良好的情緒從娃娃開始引導 由于現在人生活節奏快、壓力大,許多人患上了抑郁癥?;家钟舭Y的人群中不僅有身負多重壓力的中年人,還有許多未滿13歲的孩子。因此父母一定要重視這方面的教育和引導,讓孩子從小懂得調節情緒,并且有一個積極健康的成長心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