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門是我們到北京必去的地方,但是到了天安門你可能只顧著觀賞雄偉的天安門城樓,忽略天安門前后這兩對漢白玉石雕的大柱,即使看見了它,你可能也不知道兩對石柱是干什么的。 這兩對石柱叫做華表,分別位于天安門前后,由漢白玉雕刻而成,每根華表由須彌座柱礎、柱身和承露盤組成,通高為 9.57 米,其直徑為 98 厘米,重約 20 噸,每對華表間距為 96 米。 在每根柱子底部基座之上有雕龍圖案,柱身之上雕刻一只蟠龍盤,并飾有流云紋,上端橫插一云板,在石柱頂上有一承露盤,呈圓形,對應天圓地方,上面蹲有一獸,為傳說中的神獸朝天吼。 前后兩對柱子之上的朝天吼的頭部朝向相反,天安門門前那對華表上的石犼,面向宮外,人們稱之為望君歸,天安門后面的那對華表上的的石犼,面向宮內,人們稱為望君出。 前后兩石犼分別代表著盼望皇帝外出游玩不要久久不歸,應快回宮料理國事;勸戒皇帝不要老待在宮內尋歡作樂,應常到宮外去了解百姓的苦難,所以它并不是簡單的裝飾品,而是提醒古代帝王勤政為民的標志。 華表在我國已經源遠流長,現已作為中華民族的一種標志象征,如今古樸精美的華表在天安門前和天安門前的石獅以及兩側的金水橋一起烘托著這座皇城的威嚴氣勢,并散發出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氣質、神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