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天安門前的兩根石柱,用處是什么?說出來你都不一定相信
北京作為好幾個朝代的首都,也是我們國家政治的中心,自然也是有很多歷史和文化的沉淀。作為一個很有歷史底蘊的城市,也有很多的神奇之處,哪怕是路邊不起眼的一堵矮墻,都有可能見證了一個家族從發展到衰敗的過程。天安門前的兩根石柱也是如此,看上去很容易忽略它,但是它可是有著大作用的。
首先呢,這兩根柱子的名字其實是華表,而且這兩根柱子比想象的要大得多,也重得多。而且這兩根柱子到現在已經有500多年的歷史了,單是從年份來說就已經遠比很多古董都貴了。而且這兩根柱子的工藝也十分的精細,去看過的朋友可能知道,華表有個底座,然而這個底座上面可是有刻著一只巨大的龍,在石柱上面還盤著一條巨龍,華表的頂上也有一只朝天吼。就從雕刻的工藝和雕刻的形狀上來看,這兩根柱子一定是當年皇帝親自下令要求最有能力的工匠所雕刻的,因為民間幾乎沒有如此精妙的雕刻技藝,而且也沒有資格使用龍的圖案,被知道甚至會有滅族之災。可想而知,如此大而且精妙的華表其實是花費了很大代價才建造而成的。
其次,這兩根柱子也蘊含和很多寓意。我們都知道,從很久以前,中國人就是十分含蓄的,這種含蓄自然也影響到了石柱上。首先在天安門,也就是皇帝辦公的地方的前后都有華表,而這些華表頂上的吼其實看的方向是不一樣的,有一只看著紫禁城,也就是故宮,還有一只是對著天安門外面的地方。這兩只吼也寄托著人們對于皇帝的希望。望向紫禁城的是希望皇帝不要迷戀后宮,希望吼可以時時刻刻的盯著后宮,督促皇帝。而望向外面的那只是期望皇帝可以關心外界百姓,得知百姓的疾苦,讓百姓可以安居樂業的生活下去,也希望皇帝不要被外界的喧囂所吸引,而經常出宮不理朝政。
小編認為,小小華表雖然比起天安門來說并不起眼,但是卻寄托著古人對于皇帝的各種期望,以及對于日后生活的美好向往,因此,在旅游過程中,我們也不應該只是大飽眼福,而是更應該了解一些歷史真相,這樣可以讓我們的旅途更加充滿意義。天安門是誰修建的?天安門是什么時候建的? 留下你的觀點在評論區跟大家討論一下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