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杼1.頸椎病:直刺0.3~0.5寸,得氣后,拇指向前用力努針,保持針感,活動頸部。 2.膝關節痛,骨痛:針法同上。 肺俞1.面部痤瘡:點刺放血后,拔罐20分鐘。 2.肺炎:肺炎病人此穴下常有圓形結節、壓痛。 厥陰俞治牙痛。常規針刺無效時,有時會在厥陰俞附近出現敏感壓痛,針之牙痛可止。 膈俞治急性胃痛。按摩推法:患者俯臥,醫者用大小魚際由患者的膈俞穴往下推,邊推邊按壓,往返數次,至胃痛止。 腎俞治腿痛、腿沉不能盤。直刺1~1.2寸,使局部酸脹。 大腸俞治蕁麻疹。用2寸針直刺1.5~1.8寸,提插捻轉使局部酸脹后,留針30~40分鐘。 小腸俞治膝關節痛。用3寸毫針直刺2~2.3寸,得氣后提插捻轉,并叫患者屈小腿數次后起針。 委中1.腰痛:慢性腰痛,針宜直刺到脛神經,使電麻感至腳;急性腰痛,委中穴點刺放血后拔火罐。 2.面部痤瘡:委中點刺放血后拔火罐20分鐘。 秩邊1.小腹及胃部脹氣,前陰痛,后陰痛,陽痿,二便閉,月經至期不下,二便失禁,泌尿系感染。 方法:(1)治小腹及胃部脹氣時針尖宜朝向小腹,至小腹發脹時,用拇指向前捻針,使肌纖維纏住針體,用力抖動針體,使腹脹緩解或消失。(2)治前陰病變時,針尖宜向前陰方向刺入,使前陰有抽緊感;治后陰痛時針尖宜向肛門方向刺入,使肛門有抽緊感。 2.下肢疾患:宜用長針直刺,使電麻感至足。 下承山治坐骨神經痛,腰不能下彎。取穴:在承山穴下約三橫指處。針法:用1寸針,刺入皮下即用雀啄術,邊搗針邊使患腿高抬;或邊搗針邊讓患者彎腰。 束骨治肩胛內緣痛,肛門手術后疼痛,周身腫脹。針法:用1寸針垂直刺入0.8寸,捻轉使局部酸脹。 至陰1.前額痛連及眼痛:用1寸針向上斜刺0.3寸,捻轉強刺激。 2.矯正胎位:用灸法,7個月的孕婦療效更好。每次灸20~30分鐘,灸完后,膝胸位10分鐘。 涌泉1.頭頂痛:患者俯臥,用1寸針直刺入0.3~0.4寸,得氣后捻針,強刺激。 2.嘔吐:男用左涌泉,女用右涌泉,針法同上。 太溪治近視眼。1寸針直刺,使電麻感傳至足心。 照海1.利小便,用于小便不通:直刺0.3~0.5寸,得氣后捻轉強刺激。 2.便秘:配支溝穴,針法:照海穴直刺0.4寸捻轉使局部酸脹,支溝穴直刺0.8寸,捻轉使局部酸脹,留針30分鐘,每隔5分鐘捻針1次。 復溜可止汗,配合谷穴治療(見合谷條)。 內關1.急性胃疼:直刺使有酸脹感,并讓患者深呼吸。 2.哮喘:針法同上。 3.心痛心悸,心律不齊:針法直刺,使穴下有酸脹感。 4.因情志變化引起的疼痛。針法:直刺0.3寸,深呼吸。 關沖治口苦舌干,三棱針點刺出血數滴。 中渚1.耳鳴:直刺0.3寸,捻轉,留針20分鐘。 2.脊間心后痛(兩肩胛骨內緣區域):直刺0.4寸,邊捻針邊令患者活動肩胛骨。 四瀆偏頭痛。此類病人四瀆穴常有壓敏反應,針之止痛。 翳風1.牙痛:1寸針直刺0.8寸,得氣后留針30分鐘,5分鐘行針1次。 2.面癱:針同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