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六、少府
【位置】位于手掌面,第4、5掌骨之間,握拳時,當小指尖處。【心法】 主治咳瘧久不愈,臂酸,肘腋攣急,胸中痛,以及婦人陰挺、陰癢、陰痛,男子遺尿、偏墜等證。針2分,灸3壯。【體會】 治陰道瘙癢:直刺約0.3寸,得氣后強刺激出針。
【位置】微握拳,第5指掌關節后尺側的近端掌橫紋頭赤白肉際。方法:患者微握拳,暴露穴位,用1.5寸針直刺得氣后拇指向前用力、努針,使周身發熱,出針,活動肢體。②半身不遂之手握不開,針入后強刺激,大多患者手即伸開或變軟。④落枕:直刺入后,邊捻針邊讓患者活動頸部。
【體會】治急性腰扭傷:針刺方向朝肘,邊提插捻轉邊讓患者活動腰部。
【位置】在肩胛部,大致在肩胛骨的正中,岡下窩中央凹陷處,與第四胸椎相平。【體會】治急性乳腺炎:可針可灸,亦可點刺放血后拔罐。
【體會】治各種眼病(目赤腫病.胬肉攀睛,迎風流淚,內眼角癢痛,夜盲,色盲,近視,遠視);眼底病宜深刺(視神經炎,視神經萎縮,視網膜炎)。針法:將眼球向外側推,暴露穴位,直針快入,不提插,宜快速捻轉,針感使整個眼球發脹,如進針過程中,出現了刺痛,這是刺到了血管壁,不宜再進,應改換方向,起針時用棉球按壓針孔數分鐘。注意:針時思者不得轉動眼球。
②眉棱骨痛:先用1.5寸針直刺入皮下,將針放倒,向眉梢方向平剌1.3寸,用手壓住針體,大幅度強刺激至疼痛緩解起針。
【位置】在頭部,當前發際正中直上4寸,旁開1.5寸。【心法】上星、通天二穴,主治鼻淵,鼻塞,痕肉,鼻痔。左鼻灸右,右鼻灸左,左右鼻俱病者,左右俱灸,灸后鼻中當去一塊,形如朽骨狀,其病自愈,兼治頭風口疾等證也。通天穴宜刺3分,留7呼,灸3壯,其壯如小麥大,始相宜也。【體會】 治鼻塞不通,鼻息肉:此處常有敏感壓痛,用3寸28號針斜向前額方向刺,入2.5寸,強刺激、大多鼻寒可通,留針30~50分鐘,每隔5分鐘捻針1次,鞏固療效。
【位置】人體的后頭部,當后發際正中直上2.5寸,旁開1.3寸平枕外隆凸上緣的凹陷處。【體會】治腳癬、腳爛足背腫起:用1寸針向下刺,得氣后通脈沖電30~40分鐘。
①頸椎病:直刺0.3~0.5寸,得氣后,拇指向前用力努針,保持針感,活動頸部。②膝關節痛,骨痛:針法問上。
【心法】主治內傷外感,咳嗽吐血。肺痿,肺癰,小兒龜背。針3分,留7呼,灸3壯。②肺炎:肺炎病人此穴下常有圓形結節、壓痛。
【體會】 治牙痛。常規針刺無效時,有時會在厥陰俞附近出現敏感壓痛,針之牙痛可止。
【位置】位于背部第七胸椎棘突下,正中線旁開1.5寸處。【心法】主治胸脅疼痛,痰瘧,一切血痰。灸3壯,禁針。【體會】治急性疼痛。按摩推法:患者俯臥,醫者用大小魚際由患者的膈俞穴往下推,邊推邊按壓,往返數次,至胃痛止。
【心法】主治下元諸虛,精冷無子,以及耳聾,吐血,腰痛,女勞疸,婦人赤、白帶下等證。灸3壯,禁針。【體會】治腿痛、腿沉不能盤。直刺~1.2寸,使局部酸脹。
【體會】 治蕁麻疹:用2寸針直刺1.5~1.8寸,提插捻轉使局部酸脹后,留針30~40分鐘。
【位置】骶正中嵴(第1骶椎棘突下)旁開1.5寸。約平第1骶后孔。【體會】 治膝關節痛:用3寸毫針直刺2~2.3寸,得氣后提插捻轉,并讓患者屈小腿數次后起針。
【位置】腘橫紋中點,當股二頭肌腱與半腱肌肌腱的中間。【心法】主治腰挾脊沉墜疼痛,瘛瘲,癲疾,以及兩腿肚轉筋等證。針5分,留7呼。①腰痛:慢性腰痛,針宜直刺到脛神經,使電麻感至腳;急性腰痛,委中穴點刺放血后拔罐。②面部痤瘡:委中點刺放血后拔火罐20分鐘。
①小腹及胃部脹氣,前陰痛,后陰痛,陽痿,二便閉,月經至期不下,二便失禁,泌尿系感染。a.治小腹及胃部脹氣時針尖宜朝向小腹,至小腹發脹時,用拇指向前捻針,使肌纖維纏住針體,用力抖動針體,使腹脹緩解或消失。b.治前陰病變時,針尖宜向前陰方向刺入,使前陰有抽緊感;治后陰痛時針尖宜向肛門方向刺入,使肛門有抽緊感。②下肢疾患:宜用長針直刺,使電麻感至足。
【位置】位于小腿后面正中,委中穴與昆侖穴之間,當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時腓腸肌肌腹下出現尖角凹陷處。【心法】主治腰背疼痛,痔腫,大便難,腳氣膝腫,脛酸跟痛,傷寒時疫,寒熱瘧疾,戰栗不能行立,霍亂轉筋等證。針5分,灸5壯。【體會】 治坐骨神經痛,腰不能下彎。取穴(下承山):在承山穴下約三橫指處。針法:用1寸針,刺入皮下即用雀啄術,邊搗針邊令患腿高抬,或邊搗針邊讓患者彎腰。
【位置】在足外側,足小趾本節(第5跖趾關節)的后方,赤白肉際處。【體會】 治肩腳內緣痛,肛門手術后疼痛,周身腫脹。針法:用1寸針垂直刺入0.8寸,捻轉使局部酸脹。
【體會】 前額痛連及眼痛:用1寸針向上斜刺0.3寸,捻轉強刺激。
【位置】在足底部,蜷足時足前部凹陷處,約當足底第2、3跖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3與后2/3交點上。【心法】 主治足發熱,奔豚,疝氣疼痛,血淋,氣痛等證。針3分,留3呼,灸3壯。①頭頂痛:患者俯臥,用1寸針直刺入0.3~0.4寸.得氣后捻針,強刺激。②嘔吐:男用左涌泉,女用右涌泉,針法同上。
【位置】位于足內側,內踝后方與腳跟骨筋腱之間的凹陷處。【心法】主治消渴,房勞,不稱心意,及婦人水蠱,胸脅脹滿等證。針3分,留7呼,灸3壯。【體會】治近視眼。1寸針直刺,使電麻感傳至足。
①利小便,用于小便不通:直刺0.3—0.5寸,得氣后捻轉強刺激。②便秘:配支溝穴,針法:照海穴直刺0.4寸捻轉使局部酸脹,支溝穴直刺0.8寸,捻轉使局部酸脹,留針30分鐘,每隔5分鐘捻針1次。④復視:配申脈,兩穴均直刺0.4寸,得氣后捻轉,加強刺激,留針30分鐘,每5分鐘行針1次。
【心法】主治血淋,血滯腰痛,傷寒無汗,六脈沉匿者。針3分,留3呼,灸5壯。【體會】可止汗,配合谷穴治療(見合谷條)。
【位置】在前臂掌側,當曲澤與大陵的連線上,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心法】主治氣塊上攻心胸,脅肋疼痛,勞熱,瘧疾等證。針5分,灸5壯。④因情志變化引起的病癥。針法:直刺0.3寸,深呼吸。本文分為上、中、下三篇來給大家講述74的穴位特色療法,今天小編跟大家分享的是中篇,希望大家好好學習與領悟。下篇后期將在“中科盛元中醫研究院”公眾號推送,記得持續關注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