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0月23日),將迎來24節氣中的第18位——霜降,這也是秋季的最后一個節氣。霜降表示天氣更冷了,露水凝結成霜。《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中,氣肅而凝,露結為霜矣”。 霜降是一個大補的節氣 霜降時節,養生保健尤為重要,在民間就有: 一年補透透,不如補霜降, 補冬不如補霜降, 霜降進補,來年打虎, 這樣的諺語,足見大家對這個節氣進補的熱衷與重視。 大補正當時,但應淡補 雖然天氣已經寒冷,但是霜降節氣仍屬于秋季,燥邪依然當道,易傷人體津液,津液既耗,就會出現燥象。因此,中醫認為,霜降應淡補。 在霜降時節飲食應盡量保持清淡,宜選擇潤燥滋陰的飲食,此類飲食品有增強免疫力的功效。全麥面、小麥仁、豆芽、豆漿、花生、芝麻、紅薯、山藥、南瓜、蘿卜、白菜、洋蔥、藕、百合、木耳、梨、蘋果、葡萄、枸杞、大棗、橄欖、甜杏仁、甘蔗、蜂蜜、鴨蛋等都比較適宜這個時節食用。 專家提醒,要注意少吃如生姜、大蒜、辣椒、火鍋、燒烤等辛辣刺激的食物,秋季干燥,如果再吃以上食物更加容易上火。 第一進補美食竟然是它 看了上面的介紹,是不是還是一頭霧水,到底霜降節氣到底該吃什么進補呢?能不能說具體點? 好!在霜降節氣,還真有一種美食被冠以“第一進補美食”的美譽,它就是——柿子。 俗話說:“霜降吃燈柿,不會流鼻涕。”民間認為霜降吃柿子,冬天就不會感冒、流鼻涕。那么,為什么霜降進補要吃柿子? 首先,由于柿子都是在霜降前后完全成熟,此時節的柿子皮薄、肉多、味鮮美,且營養豐富,非常利于身體補給,不僅可以防寒保暖,而且還能補筋骨。 其次,柿子也是一味中藥,其味甘、澀,性寒,歸肺經。有清熱潤肺,生津止渴,健脾化痰的功效。 知多點:霜降吃柿子的傳說 說起霜降吃柿子,其實還有一種說法與朱元璋有關。 據說他小的時候家中十分貧困,經常吃了上頓沒下頓。有一年霜降節,已經兩天沒飯吃的朱元璋餓得兩眼發黑,突然在一個小村莊里看到一棵柿子樹,上面結滿了紅彤彤的柿子。 朱元璋飽飽地吃了一頓柿子大餐,才得以活命。后來,朱元璋當了皇帝,有一年霜降領兵再次路過那個小村莊,發現那棵柿子樹還在,他將其封為“凌霜侯”表示感謝。這個故事在民間流傳開來后,就逐漸形成了霜降吃柿子的習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