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切跡征 血管切跡征 英文:vascular norch。 肺部結節在CT掃描時肺窗顯示異常增粗的血管與腫塊相連,縱隔窗顯示相應血管進入 腫塊的切跡。見圖1至圖3。 (a) 血管切跡征表現為單支血管直接與腫塊相連,其病理對照切實為異常血管包括供血的細 支氣管動脈、異常增粗的靜脈,血管迂曲走行,向肺癌組織內或向包膜深入,分支呈支角或 不規則螺旋狀伸展有關。近病灶端見細支氣管血管周圍的纖維鞘增生及散在癌細胞浸潤。惡 性腫瘤細胞不同程度地直接破壞血管壁,首先累及血管外層結締組織被,進一步侵犯肌層和 破壞彈力膜或是由癌細胞的刺激使血管壁增厚,內皮細胞增生。 血管切跡征對于孤立性肺結節以及單個腫塊的良惡性判斷具有意義。 X線胸片上顯示單個圓形或卵圓形肺實質性病變稱為肺孤立性結節。一般將直徑小于 3cm者稱為結節,大于3cm者稱為腫塊。產生肺部孤立性肺結節的疾病很多,最常見、最 重要的是周圍型小肺癌,其次是結核瘤,其他還有良性腫瘤、炎性假瘤、球形肺炎、機化性 肺炎、真菌感染、細支氣管囊腫、動靜脈畸形、血管瘤、圓形肺不張等。 大量的臨床研究證明,肺內結節病灶的邊緣性狀對良惡性的診斷幫助較大。目前基本公 認的病灶邊緣性狀中惡性征象包括分葉征、切跡征、短毛刺征、胸膜凹陷征,良性征象包括 彗星尾征、長毛刺征。 研究認為孤立非結節與周圍血管的關系由肺靜脈優勢、肺動脈優勢或難以確定是否 有關系三種,這些征象都強烈提示是惡性結節,其中肺靜脈受累是惡性結節的強有力 的證據。 婁宏智等的研究顯示結核瘤等良性結節血管切跡征的發生率約10. 07%,惡性結節 的發生率約41.47%,差異顯著(P<0.05),顯示血管切跡征判斷良惡性結節具有 價值。 血管切跡征在CT像和病理標本上僅見于肺癌周圍組織帶的異常血管,而對于肺癌的組 織類型無特異性。CT加骨數字重建更有助于清楚地顯示血管切跡征。 總之,血管切跡征是鑒別周圍型小肺癌和良性結節的一個有價值的CT征象。 出現血管切跡征需要考慮的常見疾病有周圍型小肺癌、結核瘤及纖維干酪結節、球性肺 炎、機化性肺炎、肺部真菌感染、肺部其他良性腫瘤、孤立性肺轉移瘤以及先天性肺囊 腫等。 對于周圍型小肺癌的診斷應注意以下環節。 ①要正確識別肺癌的基本征象,以及深刻理解其代表的病理意義,這是周圍型小肺癌 正確診斷的前提。 ②要注意對肺癌的基本征象做綜合分析。肺癌的基本征象主要有:分葉征;邊緣粗糙 有毛刺,棘狀突起與鋸齒征;血管切跡征;空泡征和(或)支氣管充氣征;胸膜凹陷征;血 管集束征等。這些征象反映了肺癌的病理學改變,但在某一病例并非都能出現,而是可能僅 出現其中幾個征象。 ③增強掃描的合理應用:根據病變的形態、大小、邊緣征象、病變內部結構特點、瘤 周鄰近組織的CT表現,85%?90%的小肺癌應能做出診斷,不需增強。但有一小部分病例 肺癌的基本征象出現少,表現不典型,此時應對病灶做動態CT增強掃描,就能提供有用的 鑒別診斷信息。 |
|
來自: 醫者qwrrtyuiop > 《呼吸影像征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