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聯筆記,記知識,長見識。 由阿聯攜手創傷網絡學院推出的 《阿聯筆記》 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院骨科 湯欣 教授 關于陽性支撐, 和陰性支撐的概念, 最近越來越被大家所討論。 到底什么是陽性支撐? 什么是陰性支撐? 文中詳述 股骨近端髓內釘治療要點(上) 髖螺釘打在股骨頭的位置,到底是打在股骨頭的下方?還是打在股骨頭的后方?還是打在股骨頭的中間? 那么,統計學,循證醫學告訴我們,這個髖螺釘的位置,可能是在中間,或略偏下一點,可能更好。
年齡,對于髖螺釘的切出,有什么影響? 也許過去我們認為,年齡越大,骨質疏松越明顯,這樣是不是切出越多? 但是循證醫學,通過調查發現,這個年齡,與股骨的切出,CUT OUT,是無關的。
與分型有沒有關系?
與分型有關。越是復雜的,或者越是不穩定骨折,這時候的切除率就越高。
到底影響到我們手術成功率,有哪些因素?
主要是有三個因素: 第一個,是我們無法選擇的,也就是病人的分型。 如果越復雜的分型,越不穩定骨折,它越容易切出。
第二個,是我們復位的質量。 如果復位質量好,那我們手術效果就好。
第三個,就是我們的手術技術。 也就是我們髖螺釘的位置,如果髖螺釘的位置,打在股骨頸的軸線上,在股骨頭,又是在中心,那么它的固定效果也好,最后的愈合率也就高。 我們看這個病人,股骨轉子間骨折,使用了髓內釘治療。那么,治療以后我們發現,這個片子可以看到,這個螺旋刀片,有點要切出的跡象,所以我們對它進行翻修。 等我們把股骨頭取出來以后,我們發現怎么樣? 這個螺旋刀片,實際上當初就是打在一個偏離中心的位置。 那么,我們看,它打的非常接近這個邊緣,所以就難以固定住股骨的近端。 這就是一個失敗的原因。
實際上,我們在骨與關節雜志(JBJS),很早以前就有這篇文章,它是對于髖螺釘,到底在股骨頸的位置,哪個更好,進行了一個回顧性的一個研究。 研究發現:當髖螺釘在股骨頸的正位,在中心線上;側位,也在中心線上,也就是我們這圖所示的2這個位置,它的切除率是最低的。 所以目前,我們大家都比較愿意遵循的原則是Center - Center Position。也就是,正位和側位都在中心的位置,這時候的切除率是最低的,你的手術效果最好。
不在中心的時候,那就會影響到我們髖螺釘,它的固定的強度。 如果是偏離了軸線,就會造成應力的改變,造成了非同心圓的運動,那就造成了最后的失敗。
經常有人說,我們做髓內釘的時候,要把這個釘的入點,打在轉子頂點的略偏內點,為什么?
這是因為,我們頸干角通常是127.5度。這是指成人,指三五十歲的人。 如果是七八十歲的人怎么樣?我們知道,他的頸干角是改變了,也就是逐漸的變小。 如果是頸干角變小,我們還是用130度的頸干角的內植物,對它進行治療。 我們按照標準打進去的內植物,就會感覺到,這個髖螺釘需要切出的這個表現。 那怎么能解決這個問題? 我們就要讓髓內釘的入點,盡量的往轉子頂點的內側一點,這時候就降低了螺旋刀片頂點,在股骨頭里的位置。所以就使得切出率降低。 這就是我們前邊所說的,我們打髓內釘的時候,要讓入點在轉子頂點偏內一點。 我們當然還可以解決,就是通過降低頸干角,對這個角度。比如說現在通常在市面上流通的是130度,我們已經建議廠家提供給我們125度左右的頸干角的內植物。 那這時候,就可能使得我們的手術效果更好。
這個圖告訴我們,不要對沒有復位的骨折,進行髓內釘的插入和固定。 因為在這個時候,你無論是在尋找入點,還是進針方向的時候,都是一個錯誤的方向。 只有你有一個解剖復位,或者是接近解剖復位的時候,你再去打這個髓內釘,才能夠非常準確。 也有人說,我們是不是可以通過髓內釘,來進行復位? 這是一個不正確的想法。 一定要在髓內釘操作之前,就盡量做到解剖復位,或者是一個近解剖復位。 我們看到,這是復位以后,再插入髓內釘。
關于陽性支撐,和陰性支撐的概念,最近越來越被大家所討論。 到底什么是陽性支撐?什么是陰性支撐? 我們來看這個病例。我們看到,這個病人,是一個老年人70歲。 我們看到他的骨折,明顯看到,股骨頸是插到了股骨大轉子里邊,這時候,就沒有得到一個陽性支撐,所以它插進去了。所謂我們講的嵌插畸形,這就是個陰性支撐。 如果是我們股骨頸股骨矩這個部位頂到了股骨近端的皮質上,它不會再進一步向內滑動,那這就是一個陽性支撐。
所以我們在做髓內釘治療的時候,我們也要注意,陽性支撐和陰性支撐的問題。 因為如果是陰性支撐的話,那么這個髖螺釘,就容易向外側滑動,造成了股骨頸的短縮,和內固定的失敗。
比如說,這個病人,股骨轉子間骨折,做了一個PFNA固定。固定以后在三個月的時候,我們看到,螺旋刀片明顯的向外滑動。 到六月的時候,整個股骨頸,都退縮到了股骨近端里邊。那么這就是一個,陰性支撐的不良后果。
大家請看,這個病例,是一個老年的股骨近端的一個轉子間骨折。
我們給他打了導針,我們在正位上,這個導針位置不錯;側位上,覺得還有不足,所以我們打了兩根。 那各位你看,是前邊那根好,還是后邊那根好? 也許有人選擇前邊那根,也許有人選擇后邊這根,那各有各的原因。但是我們,最好是選前邊那根。 為什么? 因為,股骨頸,它和股骨干的軸線,并不是在一條線上,而是在股骨頸略偏前一點。 當你選擇了后邊那根的時候,你在打髓內釘以后,再打這個股骨頸里邊的髖螺釘的時候,就容易從股骨頸的后壁出來,或者是打的過于靠后壁。 只有你這個導針,在軸線略偏前的時候,那你這個,當你打這個髖螺釘的時候,才會在股骨頸的軸線上。
那我們看,這個病人固定完以后,需不需要鎖定? 我們看這個片子,它是需要鎖定的。 在德國,世界上第一篇關于Intertan的報道中,他報道了100例轉子間骨折,他一個都沒鎖。 但是現在,我們在臨床當中發現,這個鎖定的機制。我們看到,上方這個彩圖,這個鎖定的這個SetScrew,非常重要。所以我們現在幾乎99%的病人,都要鎖定。因為不穩定性骨折,你鎖定以后,就能得到一個穩定。
這是手術后的片。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髓內釘打入的時候,是用手來旋轉進去,還是用錘子給它敲擊進去? 我們的答案是一定要用手來旋轉。
為什么? 因為髓腔里邊有的時候是寬,有的人是窄,只有手,才能感覺到里邊是否通暢? 第二個,如果你強行用錘子給它打進去以后,會造成再骨折,或者造成我們內植物的變形。 那么你手術困難,或者手術失敗,造成醫源性的骨折。 也許有人說,為什么你這個髓內釘打入裝置后邊帶有敲擊的那個柄? 這個柄主要是用于你微調。
這就是,我們碰到一個髓腔比較窄的病人,怎么辦? 我們可以用髓腔擴大器,進行一個處理,讓髓腔足夠,使得髓內釘通過。
那么,這個告訴我們,避免骨折近端的內翻成角畸形。 要注意,轉子頂點,和股骨頭的中心的位置,股骨頸的高度,假體的高度,股骨頸的長度,是怎么樣來判斷? 其中一個重要的方法,就是看這個轉子頂點,和股骨頭中心的這個高度,是否在同一水平? 因為我們知道正常是在同一水平的。 我們同樣在做內植物固定的時候,在骨折固定的時候,也同樣要注意這兩點。 如果是這兩點不在一起,那我們就知道,這個病人不是髖內翻,就是髖外翻。所以我們注意到這一點,就避免了髖內翻和髖外翻的畸形。 明天展示應用頂尖技術 的病例和小結 前文回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