藻井是常見于漢族宮殿,壇廟建筑中的室內頂棚的獨特裝飾部分。 一般做成向上隆起的井狀,有方形、多邊形或圓形凹面,周圍飾以各種花藻井紋、雕刻和彩繪。 多用在宮殿、寺廟中的寶座、佛壇上方最重要部位。藻井通常位于室內的上方,一般做成向上隆起的井狀,有方形、多邊形或圓形。 在傳統的觀念上藻井是一種具有神圣意義的象徽。只能在宗教或帝皇的建筑中應用。太歲殿內的隆福寺藻井來之不易,是國家一級文物,屬于宮殿建筑展的一部分。 在1976年地震的時候,隆福寺整個寺廟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當時的一些文物工作者認為這個藻井的價值很高,必須把它保護下來。 于是工作者將藻井拆除下來放在北京的黃寺,1991年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時,這個藻井也就轉到了博物館,現在成為博物館的一個鎮館之寶。 藻井的北京隆福寺始建于明代景泰三年,但是后來這座古建筑未能保留下來,能夠見證這座古寺曾經風采的惟一遺存就是隆福寺藻井。 這個需要修復的藻井據說當時是置于隆福正覺殿頂部的。古建筑界的一些學者認為,隆福寺藻井在所有的北京城古建筑的藻井中都是十分獨特精致的,是獨一無二的珍品。 但這個藻井由于多次拆散遷移,已經是支離破碎了,它的形狀、結構都無法弄清楚,成了一個難題。文物局四處咨詢不得法,最后還是請李木匠出馬。 1994年李俊閣與同事們一起開始了對隆福寺藻井的修復。他們找到清華大學梁思成的營造學社,根據隆福寺藻井照片對照實物,然后一點點比對,一點點給它拼了起來,基本上恢復了它的原始面貌。 但李俊閣也遺憾,盡管隆福寺藻井的修復達到了一種較為理想的效果,但由于當時藻井拆遷時,有些構件散失,也留下了許多殘缺。 目前隆福寺藻井在北京古建筑博物館展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