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執筆者: 白彥萍,中日友好醫院皮膚病與性病科,北京,100029; 王紅梅,天津市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皮膚科,天津,300120; 齊瀟麗,天津市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皮膚科,天津,300120 通訊作者: 白彥萍,e-mail:zhi@tsinghua.edu.cn 專 家 共 識 銀屑病是以鱗屑性紅斑為主要臨床表現的慢性炎癥性皮膚病,臨床分為尋常型、膿皰型、關節型和紅皮病型,其中以尋常型最為常見[1]。祖國醫學將銀屑病稱為牛皮癬、白疕、蛇虱、松癬、干癬等,從內因、外因等方面對其病因病機進行了系統闡述,并以中醫理論為基礎,以辨證論治為原則采用中藥口服及中醫特色外治療法能夠有效控制本病的進展并延長緩解期。其中,中藥涂擦、熏蒸、封包、溻漬、藥浴、火針、針刺、刺血拔罐、火罐、穴位埋線、放血、淀粉浴、自血等特色療法,效果尤為顯著,能顯著改善皮損癥狀,明顯延長皮損緩解期,無毒副作用,且操作簡便,價格低廉,是值得推廣的綠色療法。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皮膚性病專業委員會特色療法學組經過長期的臨床實踐,對銀屑病的特色療法達到了基本共識,現匯報如下,以便同道批評指正。 涂擦療法 適用人群:尋常型銀屑病進展期、穩定期、恢復期。 皮損少而局限者,如皮損面積占全身面積的10%以下者,可選用外用藥涂擦,多使用膏劑和霜劑,如紫連膏、普連膏、青黛散油膏等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活血、潤膚止癢的功效,有利于清除皮損,控制癥狀,促使皮膚屏障修復[2]。 操作步驟:清潔患處后,將普連膏等藥物輕輕擠出在手指尖,然后用手指將藥物輕輕涂抹在患處皮膚并充分揉搓至皮膚將藥物吸收。具體藥物用量可參考指尖單位測量法(finger tip unit,FTU)。一指尖單位是指藥物擠出后從食指指尖覆蓋到第一指間關節的軟膏或乳膏的量,相當于一克軟膏。一個指尖單位可以覆蓋約2%的體表面積,即兩個手掌大小的面積。 有學者運用普連膏(黃芩末1份,黃柏末1份,凡士林8份)治療進行期及血熱型銀屑病,在內服中藥的同時,治療組外用普連膏,對照組外用5%硼酸軟膏,日2次,觀察3周,結果外用普連膏配合內服中藥治療本病具有良好效果[3]。此后,該研究組運用多中心、大樣本、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的規范的臨床試驗方法證明了普連膏對于血熱型銀屑病的治療安全、有效[4]。普連膏已被載入尋常型銀屑病(白疕)中醫藥臨床循證實踐指南(2013年版)作為血熱證銀屑病推薦用藥之一[5]。 2 中藥熏蒸療法 適用人群:尋常型銀屑病靜止期、消退期和皮損表現為大斑塊者,急性期不宜用,以免繼發紅皮病。治療宜在飯后1-2h內進行,空腹或飽餐后不宜操作。熏蒸前后適當補充水分,防止出汗過多引起虛脫。 操作步驟[6]:
常用藥物:各型銀屑病患者需根據不同皮疹特點選用適宜的藥物。血熱型患者可選用丹皮、蒲公英、敗醬草、土茯苓、苦參、黃柏等;血燥型可選用雞血藤、當歸、白鮮皮、徐長卿等;血瘀型可選用當歸、透骨草、王不留行、桃仁、紅花、煅牡蠣等。 3 熏藥療法 適用人群:可用于尋常型銀屑病各型皮疹,尤其是瘙癢明顯及皮損肥厚者;急性期不推薦使用。伴隨嚴重高血壓、孕婦和體質較弱的患者一般慎用或禁用。 操作步驟:將中藥飲片碾粗末,用厚草紙將藥物粗末制成紙卷,點燃一端至燃燒出現煙霧后在距離皮損3-5cm處熏烤,溫度以患者耐受為度,每次15-30min,每日1-2次。治療過程中應經常用手試溫,以免燙傷。治療結束后,不要立即將皮膚表面的油脂(煙油)擦除,保持時間延長有助于增強治療效果。治療過程中產生的油煙刺激人體產生的頭痛、輕微咳嗽及眼結膜不適等屬于正常現象,治療結束后會逐漸消失。 常用藥物:各型銀屑病患者需根據不同皮疹特點選用適宜的方劑。常用的藥物包括軟堅散結類,如蓖麻子、蘇子等;潤膚止癢類,如蛇床子、地膚子、當歸等。 4 中藥封包療法 適用人群:尋常型銀屑病靜止期皮損較厚者,或各型銀屑病皮損干燥脫屑者,或拒絕使用含有糖皮質激素類藥膏的患者。 操作步驟:取適量普連膏、紫連膏或青黛散油膏等均勻涂擦患處后,外用保鮮膜進行封包,松緊適度,每日2次,夏季時可在保鮮膜上扎透氣孔,封包時間約為1-2小時,以皮膚有潮熱感為宜,利于藥物的吸收。 5 中藥溻漬療法 適用人群:尋常型銀屑病進行期。 操作步驟:將滅菌紗布疊至6-8層厚度后浸于中藥洗液中,使用時將其擰至不滴水為度,將其溻漬于皮損處,每日2次,每次20分鐘。 常用藥物:黃連、黃柏、馬齒莧、金銀花、苦參、蒼術等。 6 中藥藥浴療法[7] 適用人群:各型銀屑病患者,急性期慎用。 操作步驟:用無紡布將中藥包好后用冷水浸泡半小時,先用武火煎煮再用文火煎煮15-20分鐘,將第一次煮好的藥汁倒出再用同樣的方法煎煮第2次。然后將一次性的塑料袋套在橢圓形的木桶上,再將中藥汁和中藥無紡布包倒進藥桶里,加溫水,水量以將患者整個身體泡入其中為準。將水溫調至36-41℃,時間為20-30分鐘,藥浴期間可隨時加熱水保持溫度。藥浴每日1次,每次1劑。患者應避免空腹浸浴,浸浴前30-60分鐘進食。室溫宜在25-28℃。浸浴時盡量洗去鱗屑,以利于藥物的吸收。 常用藥物:各型銀屑病患者需根據不同皮疹特點選用適宜的藥物。血熱型患者可選用丹皮、蒲公英、敗醬草、土茯苓、苦參、黃柏等;血燥型可選用雞血藤、當歸、白鮮皮、川椒、徐長卿、透骨草等;血瘀型可選用當歸、桃仁、紅花、丹參、三棱、莪術、王不留行等。 注意事項:年齡較大者注意避免跌傷;高血壓、心臟病、皮膚感染者不宜使用。 7 火針療法 適用人群:靜止期尋常型銀屑病中醫辨證屬血瘀型,并排除長期口服阿司匹林等抗凝藥者、血液系統疾病及凝血機制障礙者。 術前準備:準備火柴或打火機、酒精燈、碘伏、95%酒精、棉簽及毫火針或細火針。于術前檢查火針,若針尖老化或變鈍,則應更換火針,減少針刺阻力。 操作步驟:在溫度適宜的環境下,囑患者充分暴露皮損部位,醫者站在患者右側,對施術部位進行碘伏消毒2遍,點燃酒精燈,醫者用酒精消毒右手手指,用左手持點燃的酒精燈,盡可能的移近皮損處,右手持火針,將火針于酒精燈外焰燒至紅透,然后迅速將火針刺入施術部位,垂直進針,迅速出針。進針深度根據針刺部位及皮損厚度而定,一般四肢、腰腹可刺入6-8mm,胸背部可刺入3-5mm。出針后用消毒干棉球迅速輕按針孔片刻,以防出血或針孔疼痛。仔細觀察針孔,如出現小丘疹、微紅、或局部出現灼熱、脹痛或瘙癢等癥狀,均屬于正常現象,一般可不作處理或貼上創可貼。出針后詢問患者針刺部位有無不適感,防止出現暈針延遲反應。囑患者對針眼處防水、防汗、防搔抓、防輻射。 有學者采用多中心、大樣本、隨機、前瞻性研究發現火針療法可有效改善銀屑病皮損肥厚鱗屑,減小皮損面積,并降低瘙癢程度,有效改善了患者皮損經久不退,頑固難愈的特點,值得大范圍推廣[8]。 8 針刺法 適用人群:各期尋常型銀屑病患者。 選穴:穴位多集中在背部,主要為足太陽膀胱經、足厥陰肝經和手陽明大腸經的腧穴。血熱型取大椎、曲池等;血燥型取三陰交、太溪等;血瘀型取血海、膈俞等。皮損發于上肢者可加合谷、曲池、手三里、外關等;發于頭皮者可加百會、風池;發于下肢者可加風市、委中、足三里、血海等;發于軀干者可加風門[9]。 操作步驟:患者取俯臥位,精神放松,充分暴露背部及患處皮膚。用75%酒精將穴位常規消毒后,采用毫針針刺,肺俞行瀉法,腎俞行補法,肝俞、膈俞等平補平瀉,留針30分鐘后將針拔出。隔日治療一次,連續12-14周。 有學者采用針刺聯合灸法治療尋常型銀屑病患者30例,并與口服阿維A對照,12周后針灸治療組總有效率達90%,且療效明顯優于西藥組[10]。 9 刺血拔罐法[11] 適用人群:尋常型銀屑病中醫辨證屬血瘀證及血熱證者。 術前準備:準備75%酒精或碘伏、無菌棉簽(帶棉球)、三棱針、玻璃罐。操作前應檢查罐口是否平整,若有損毀,則應更換玻璃罐。 取穴:主穴為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腎俞,配穴為大椎、委中、至陽、神道、身柱、陶道。 操作步驟:穴位常規消毒后,用三棱針點刺出血或用皮膚針叩打后,再將火罐吸拔于點刺的部位,使之出血,留罐25min。主穴每次選用1-2個,配穴可交替選用。每次除去火罐后遺留之瘀血斑可外涂活血化瘀藥膏促進其消退。7次為1療程,隔日1次,每次8罐。 10 火罐療法 適用人群:斑塊型銀屑病或尋常型銀屑病辨證屬血瘀證者,尤宜于皮損位于腰部及大腿肌肉豐滿部位者。部分熱毒蘊血證者也可用。 術前準備:準備火柴或打火機、紗布或棉團、95%酒精、紅花油(過敏者慎用或禁用)或凡士林油、玻璃罐。于術前檢查玻璃罐口是否平整,若有破損,則應更換玻璃罐,以免劃傷皮膚。 操作步驟:通常包括閃罐、走罐、留罐等步驟。在溫度適宜的環境下,囑患者取側臥或俯臥位,充分暴露患處,將適量紅花油或凡士林油均勻涂于患處,然后選用口徑適宜的玻璃火罐,用閃火法,將罐吸附在患處后迅速拔下,即閃罐;如此重復5-10次后醫者右手握住罐體,向上、下或左右均勻循經絡往返運動5-10次,后用閃火法將罐體吸附在皮損部位,即走罐;以皮膚出現紫紅色或紫黑色痧點為度。治療總時間約為10分鐘,結束后可將罐體吸附在體表保持10分鐘左右,即留罐。起罐后用滅菌紗布擦凈患處。每周3次,10次為1療程。 11 穴位埋線療法[12] 適用人群:各型銀屑病患者。 選穴:取雙側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腎俞,共10個穴位。每次以2-4個穴位為宜。 操作步驟:在選定的穴位處用甲紫標記,常規消毒后,用無菌止血鉗夾持“0”號醫用羊腸線1.5cm,送入12號一次性埋線針針口處,采用注線法將埋線針對準穴位迅速垂直刺入皮下,緩慢進針至肌層,一般刺入2cm左右(視患者胖瘦情況而定),當患者出現酸、麻、沉、脹等針感時,左手邊推針芯,右手邊退針管,將羊腸線埋置在穴位內,退至皮下后迅速出針,針孔處用無菌敷料按壓止血后,用創可貼固定,1天后除去創可貼。每20天埋線1次,3次為1個療程。 注意事項:治療前須詢問對羊腸線是否過敏;必須嚴格無菌操作,所使用的針具及線體均是一次性產品,保證一人一針,用后銷毀;埋線后局部出現酸、麻、脹、痛的感覺屬正常反應,體質較弱者更為明顯,可持續2-7天;埋線后6-8小時內局部禁止沾水,并避免劇烈活動;體型偏瘦者或局部脂肪較薄的部位,埋線后可能出現小硬結,應密切觀察,定期隨訪;埋線后宜避風寒、調情志,以清淡飲食為主,忌煙酒、海鮮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禁忌癥:女性在月經期及妊娠期一般不建議埋線;皮膚局部有感染或潰瘍時不宜埋線;結核病活動期、嚴重心臟病、疤痕體質及有出血傾向者等均不宜使用此法。 12 放血療法[13] 適用人群:尋常型銀屑病中醫辨證屬血熱型者。 術前準備:準備75%酒精或碘伏、無菌采血針或三棱針、無菌棉簽。 操作步驟:按摩雙耳數分鐘后, 用75%酒精或碘伏常規消毒。于外耳輪取穴: 耳尖、肝陽;對耳輪體部取穴: 腰骶椎、胸椎、頸椎、內分泌。另外還可根據體表皮損分布情況在耳部相應穴位取穴。用采血針、三棱針或手術刀片將耳部皮膚橫向劃開3mm 左右切口, 每處出血2-3 滴為宜。軀干取穴以背部及四肢伸側為主, 每次取皮損1-2處交替進行。于皮損邊緣做同上治療, 劃口數目視皮損大小而定,出血數滴, 局部有熱脹感為佳。操作要輕、快、淺,切忌傷及軟骨,術畢用75% 酒精擦試局部皮膚,不必蓋敷料,一般切口2~3天即可愈合,每次只在一側治療,下次改在另一側操作,兩側治療,此療法每周1次, 4次為1療程, 若治療1 療程有效而未愈者, 可繼續第2療程。 13 淀粉浴療法 適用人群:尋常型銀屑病辨證屬血燥證者,尤其適用于皮損脫屑明顯者。 操作步驟:取約250g淀粉,加溫水300升(約半浴缸水),使水的顏色為淡白色,類似淘米水或米湯的顏色即可。水溫以38-42℃為宜,切不可燙洗皮膚。將全身浸泡于調配好的浴水中(沒有浴缸的患者,可以用毛巾浸淀粉水后將皮膚淋濕,反復沖淋患處)。洗浴時間約為15-20min。洗浴完畢,用毛巾輕拭或蘸干水漬即可,無需用清水沖淋。切記不可用軟刷或毛巾用力擦洗皮膚,不可邊洗邊搔抓皮膚,以免加重皮損。 14 自血療法 適用人群:各型銀屑病患者中病程較長者,急性期患者不適用。 選穴:根據病情辨證選取穴位,主穴多取足三里、曲池、血海、三陰交等。取足三里為雙側,而曲池、血海、三陰交則單取一側,交替進行。 操作步驟:選取患者一側肘部靜脈,于肘關節上4-8cm處用止血帶垂直升壓,此時可在肘部皮膚上觸及明顯充盈的血管,按常規方法消毒后,用一次性靜脈采血針快速刺入血管,見回血后立即松開止血帶,用10ml一次性注射器快速采血5-8ml,拔出采血針后用棉棒按壓止血。同時對所選穴位皮膚進行常規消毒,快速將所取血液于1-2分鐘內注射于選定穴位,每個1ml。所選配穴一般是與患病部位相關或相近的,如上肢選外關、合谷、手三里等;背部多選腎俞、肺俞、肝俞;下肢選風市、懸鐘、陽陵泉等;每周1次,8次為1個療程。 總之,銀屑病病因復雜,治療手段較多,中醫藥的優勢明顯,特別是近年來的特色療法應用后大大提高了療效,盡管如此也切忌一哄而上、事倍功半。治療時要結合患者具體病情及中醫辨證,充分掌握所用療法的操作技能和適應癥,操作要規范,要經過專業培訓,這樣才能夠充分發揮祖國醫學的優勢,提升療效。愿與同道共同實踐、成長。 參與本共識起草審議工作的專家: (以姓氏筆畫為序) 王紅梅(天津市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 史月君(遼寧省大連市皮膚病醫院) 白彥萍(中日友好醫院) 劉紅霞(新疆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 劉愛民(河南省中醫院) 齊瀟麗(天津市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 閆小寧(陜西省中醫院) 李元文(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 李紅毅(廣東省中醫院) 李 凱(武漢市中西醫結合醫院) 李領娥(河北省石家莊市中醫院) 李福倫(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岳陽中西醫結合醫院) 楊志波(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 楊洪浦(天津市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 楊素清(黑龍江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張曉杰(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 陳 濤(內蒙古包鋼醫院) 周冬梅(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 單筠筠(杭州市第三人民醫院) 姚春海(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 蔡文墨(晉江市中醫院) 參考文獻 [1?]中國銀屑病治療專家共識(2014)[J].中華皮膚科雜志,2014,47(3):213-215. [?2]孫虹.銀屑病的中醫藥治療[J].皮膚病與性病,2011,33(01):16-17. [3?]張立新,楊頂權,宋佩華.普連膏在銀屑病治療中的應用[J],中醫外治雜志,2000,9(5):22-23. [4?]李锘,趙文斌,張廣中,等. 中醫藥外用治療血熱型銀屑病的療效評價方法研究[J].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中醫臨床版).2013,20(2):23-26. [?5]尋常型銀屑病(白疕)中醫藥臨床循證實踐指南(2013版)[J].中醫雜志.2014,55(01):76-82. [6?]趙桂華,劉維榮.中藥熏蒸治療銀屑病的護理體會[J].山西中醫,2011,27(09):62. [7?]馬春梅,吳春燕,海春蓮.藥浴治療銀屑病的護理體會[J].當代護士(下旬刊),2013,05:119-120. [8?]潘胡丹,火針聯合活血解毒湯治療斑塊型銀屑病的臨床研究[D],北京中醫藥大學,碩士畢業論文,2014. [?9]張春萍,張議文,趙琳琳.針灸治療銀屑病取穴規律的現代文獻研究[J].山東中醫藥大學學報,2016,40(2):131-134. [10?]吳家萍,谷世喆.針灸治療尋常型銀屑病30例臨床隨機對照觀察[J].針刺研究,2011,36(1):62-65. [11?]王遠紅,東貴榮,姜德友.五臟俞刺血拔罐法治療尋常型銀屑病52例[J].中醫藥信息,2005,22(01):18. [12?]程燕.埋線療法結合自血療法治療銀屑病的臨床療效觀察[J].臨床醫藥實踐,2013,22(05):343-345. [?13]張春青,蔡曉剛.耳背割治放血治療銀屑病30例[J].中國民間療法,2011,19(04):19-20. 長按指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