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 遼太祖天贊、天顯年間(922至926);形制特點:八面十三級密檐式磚塔;現狀:省保 小塔子塔是遼塔中體量較小的一座,但是一座標準樣式的遼寧地域特色的遼代密檐塔。 小塔子遼塔,原為寶塔寺塔,位于遼寧省沈陽市康平縣東南約二十五公里處郝官屯鄉小塔子村東,坐落在古祺州城西北角。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塔與祺州城,均建于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天贊、天顯年間,即公元922年至926年。塔為青磚實心八面十三層密檐結構,突兀拔起,巍峨壯觀。 其塔身粗壯,高約25米以上。塔身各面均雕有佛龕,內供奉諸佛。現塔身微向東南傾斜。 塔曾于2001年進行加固維修,2010年再次維修。古塔前照壁、石獅、石旗桿,為後人所建。遼塔與祺州城,均于1988年被定為遼寧省文物保護單位。 補充資料: 小塔子遼塔附近在清咸豐年間建有寶塔寺,寺于1945年後陸續被拆毀,今僅存遼代古塔、影壁、石獅、旗桿。祺州城,最初名為檀州密云縣,后更名祺州慶云縣,使用年代為遼、金、元三個時期,至明代廢止。現存的小塔子高三十余米,八角十三級密檐式構建。基座周長30.96米,高2.3米。塔東五十米,即遼祺州城遺址。此城周圍三百八十米。土筑,遼太祖所建。 圖片資料:特別鳴謝新浪塔友·遼塔;
小塔子塔老照片 小塔子塔欣賞 2010年維修前圖片
下圖:對比老照片和上次維修前的照片,村民的普遍反映是感覺塔修瘦了(對比下圖左、中)。大概是維修后的第一層檐更加深遠、各層密檐更加齊整顯的。 小塔子塔的第一層塔身采用了傳統遼地的八主尊十六脅侍飛天典型構圖(下圖為第一層塔身的正西面和西南面)。
康平小塔子塔的主尊佛像和脅侍菩薩像,采取的都是塔下預制磚雕的方法。砌塔時,在塔身上預留安置佛像、菩薩像的位置,待塔體完工后之后,再將預制的佛像、菩薩像磚雕補砌到塔身之中,屬于典型的遼代手法(見下圖)。由于此塔的主尊也采用了這種方法,因而不會出現如遼陽白塔、海城析木金塔那樣的脅侍尚在、券龕內主尊不見的情況。 上圖中的主尊、脅侍頭部皆為后補。此塔史上曾遭劫難,八主尊十六脅侍的頭部盡遭破壞,部分飛天也未能幸免。 康平小塔子塔的一大特點是八面飛天都呈立姿,與阜新塔營子塔相同,這大概是小型塔節省空間的做法。其中四個正面為向下俯沖的飛天、四隅面呈站姿。呈俯沖姿勢的飛天頭部尚存,大概是破壞起來不那么容易,俯沖飛天的姿勢與阜新塔營子塔非常相似(見下圖,左為康平小塔子塔、右為阜新塔營子塔)。
但四隅面的飛天與阜新塔營子塔隅面的跪姿飛天不同,呈站姿,足踏祥云、手托供品。站姿飛天的頭部與主尊、脅侍的頭部一樣,亦被破壞(見下圖)。
八面飛天之間鑲嵌的佛名榜題也字跡全無(上圖),無一能夠識讀。貌似也是人力故意為之,以致各主尊名號無從得知。 八面主尊佛像造型相近,除頭部外,手部似乎亦遭破壞,手印不清無法辨認(下圖為其中四面主尊)。
但八面的十六尊脅侍菩薩,除正南面外的兩尊外,其他七面造型相似,手部仍亦難辨認(下圖為其他七面的脅侍菩薩,每面選一尊貼圖于此)。
而正南主尊兩側的脅侍菩薩,其服飾等級明顯高于其他七面(見下圖,再對比上圖),說明康平小塔子塔獨尊正南。
小塔子塔的基座,幾乎完全是維修后的樣貌(下圖中上圖)。只有少數幾個壺門里的樂伎人,還殘留著當年的風貌(下圖中下圖)。
第一層檐下為雙抄五鋪作斗拱,值得一提的是,此塔的轉角鋪作中,仿出了瓜子拱與華拱相列(下圖)。這種列拱,可見于部分傳統遼地遼塔,在幽云地區遼金塔上是見不到的。
但此塔轉角鋪作之下,卻不見倚柱,轉角部位代之以八大靈塔(下圖)。這種倚角裝飾磚雕密檐小塔的手法常見于河北西部諸塔,傳統遼地中僅見于此塔與阜新十家子塔。與阜新十家子塔相比,此塔闌額扁平,觀之如同另一層普拍枋(下圖)。
此外,此塔券龕上之上飾以流蘇寶蓋,但兩側脅侍菩薩上方卻不是寶蓋,而似一朵盛開的蓮花(見下圖),懸在脅侍的頭頂,這種圖案也同樣見于阜新十家子塔,看來此塔或許與阜新十家子塔有些親緣關系。
塔旁有一山門
塔南十數米還立有一對石獅和具有滿族風格的索羅石桿子(下圖),是1941年設立的。
小塔子遼塔攝影作品 編后 :塔友遼塔對遼代古塔有精到之研究,本篇圖文大部引用他的新浪博客。此特別說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