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營養(yǎng)學家發(fā)現(xiàn),人體消化食物的順序是嚴格按照進食順序進行的。也就是說,你先吃進去什么,胃腸就先消化吸收什么。 基于這個原理,如果一餐吃相同的食物,吃得量也不改變,僅改變一下吃的順序,餐后血糖就會出現(xiàn)不同的結果! 這個順序是—— 先吃蔬菜——再吃肉類/蛋類——最后吃主食。 (在這個吃飯的順序中,如果要喝湯,則視湯的內容來定。蔬菜湯與蔬菜相同,最先吃更好,如果是肉湯,則放在吃完蔬菜后再喝)。 研究發(fā)現(xiàn),按這個順序吃,與先吃主食相比,餐后血糖平均能降低1.9mmol/L。 因為 先進食高纖維的蔬菜,再進食含有蛋白質或脂肪的菜,最后食用含碳水化合物的主食, 這樣患者的消化系統(tǒng)會最先消化含有高纖維的蔬菜,高纖維的蔬菜會快速地進入腸道,阻止腸道內血糖的吸收,根據(jù)食物吸收率的快慢(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的原則,蛋白質或脂肪的菜進行消化的時間遠遠超過含有碳水化合物的主食,這樣更加延緩了碳水化合物的消化時間。 同時,最后食用含碳水化合物的主食,可以與先前吃的含蛋白質或脂肪的菜很好的在胃內進行混合,這樣可以使高升血糖指數(shù)的食物變成低升血糖指數(shù)的食物。 改變進餐順序可以改善餐后血糖,而并未改變飲食的總量,這真是一個比較容易執(zhí)行的好習慣,值得推薦給您關心的人!讓我們一起努力,抗擊高血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