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州歷史悠久,新石器時期,境內已有先民漁獵、農耕、繁衍生息。春秋時期屬楚巫中地,戰國屬楚黔中地,秦屬黔中郡,故城在縣內太常鄉窯頭村。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始置沅陵縣,屬武陵郡。高后元年(前187年)封長沙王子吳陽為沅陵頃侯。新莽時改沅陵縣為沅陸縣。東漢時,縣屬荊州武陵郡。三國時,縣隨武陵郡,先屬蜀,后屬吳。南朝齊置武陵都尉府于沅陵。陳天嘉元年(公元560年),縣改屬沅州通寧郡。太建七年(575年),改為沅陵郡,治沅陵。隋開皇九年(589年),廢沅州沅陵郡,改置辰州,治沅陵。大業二年(606年),復改辰州為沅陵郡,隸荊州。隋末沅陵郡為梁蕭銑所據。唐武德二年(619),蕭銑部將董景珍以沅陵郡降唐,改為辰州。貞觀元年(627),分天下為十道,辰州隸江南道。開元二十一年(733)分天下為十五道,辰州隸黔中道。天寶元年(742),改辰州為盧溪郡。乾元元年(758)復為辰州。仍治沅陵。后梁開平元年(907),馬殷據湖南,受封楚王,辰州屬楚國。后周廣順元年(951),南唐滅楚,三年隸武平軍節度使,先后為劉言、王進逵、周行逢所據。辰州屬之。宋乾德元年(963),辰州隸荊湖北路。元至元十二年(1275)五月,宋知辰州呂文興降元,改辰州為辰州路,治沅陵,屬江南湖北道肅政廉訪司,隸湖廣行中書省。至正二十四年(1364)吳王朱元璋遣徐達克辰州路,改辰州路為辰州府,治沅陵。明洪武九年(1376)革元行中書省,置湖廣等處承宣布政使司,隸湖廣布政使司。宣德八年(1433年),封遼簡王朱植第十七子朱貴譎為沅陵王,傳122年無子除。嘉靖十二年(1533年)湖北分守道駐沅陵,歷134年。清康熙三年(1664),辰州府隸湖南布政使司。雍正八年(1730),辰州府屬辰永靖道,十三年(1735)改為辰永靖兵備道。乾隆元年(1736),改稱辰沅永靖兵備道,辰州府隸辰沅永靖兵備道。民國元年(1912),廢沅陵縣存辰州府,府僅轄沅陵縣。3年裁府恢復沅陵縣,屬辰沅道,后屬湖南省第一區、第三區、第四區、第九區。 |
|
來自: 不再狐單 > 《不同府,州,郡,縣,道,關的所有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