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地處中國中部、長江中游,和湖北省相對應(yīng),湖南省因大部分區(qū)域處于洞庭湖以南而得名“湖南”,因省內(nèi)最大河流湘江流貫全境而簡稱“湘”,省會(huì)駐長沙市。湖南東臨江西,西接重慶、貴州,南毗廣東、廣西,北與湖北相連。截止2015年,湖南全省總?cè)丝?783.0萬人,轄14個(gè)地州市、122個(gè)縣(市、區(qū))。其中,就沅陵縣來說,為湖南省面積最大的縣,人口超60萬,2000多年不改名! 一 首先,沅陵縣,隸屬于湖南省懷化市。在地理位置上,沅陵縣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沅水中游,與桃源、安化為鄰,素稱“湘西門戶”。全縣總面積為5852平方公里,是湖南省面積最大的縣。新石器時(shí)期,沅陵境內(nèi)已有先民漁獵、農(nóng)耕、繁衍生息。春秋戰(zhàn)國這一歷史階段,今沅陵縣一帶屬于強(qiáng)大的楚國。秦始皇建立秦朝后,該地區(qū)屬黔中郡。公元前202年,西漢始置沅陵縣,屬武陵郡。由此,對于該地區(qū)來說,建縣歷史已經(jīng)超過2220年了,而且縣名沿用至今。 二 東漢這一歷史階段,沅陵縣屬荊州武陵郡。三國時(shí),縣隨武陵郡,先屬蜀,后屬吳。齊置武陵都尉府于沅陵。陳天嘉元年(公元560年),縣改屬沅州通寧郡。太建七年(575年),改通寧郡為沅陵郡,治沅陵,縣屬沅州沅陵郡。隋文帝楊堅(jiān)建立隋朝后,改置辰州,治沅陵。唐朝李世民這位皇帝在位時(shí),沅陵縣屬江南道辰州。宋朝建立后,該地區(qū)屬荊湖北路。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五月,改辰州為辰州路,治沅陵,隸湖廣行中書省。 三 最后,公元1376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后,置湖廣等處承宣布政使司,沅陵縣屬辰州府,隸湖廣布政使司。公元1664年,清朝康熙皇帝在位時(shí),分設(shè)湖南布政使司于長沙,沅陵縣屬辰州府,隸湖南布政使司。1914年,也即清朝滅亡后,沅陵縣隸屬于湖南省辰沅道。1922年,廢辰沅道,沅陵縣直屬于湖南省。1981年,沅陵縣屬湖南省懷化地區(qū)。1997年至今,沅陵縣改屬湖南省懷化市。如今,作為湖南省面積最大的縣,沅陵縣轄13鄉(xiāng)8鎮(zhèn),總?cè)丝诩s為68萬人。 文/情懷歷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