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情緒、認知、性格、心理規律都屬于心理學研究范圍 第一個:超限效應一位著名的心理學家聽取了一次公益演講,經過漫長過程后,心理學家的情緒由欣賞到無奈再轉為反感,最終是憤怒,由初衷捐款到最后的反拿錢離開。心理學家把這種刺激過多、過強和作用時間過久而引起心理極不耐煩或反抗的心理現象,稱之為“超限效應”。 超限效應在家庭教育中時常發生。如:當孩子不用心而沒考好時,父母會一次、兩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重復對一件事作同樣的批評,使孩子從內疚不安到不耐煩最后反感討厭。心理學家提示家長對孩子的批評要注意“超限效應”,對孩子“犯一次錯,只批評一次”。如果非要再次批評,那也不應簡單地重復,要換個角度,換種說法。這樣,孩子才不會覺得同樣的錯誤被“揪住不放”,厭煩心理、逆反心理也會隨之減低。 人類的情緒、認知、性格、心理規律都屬于心理學研究范圍 第二個:得寸進尺效應美國社會心理學家做了一個有趣的實驗:他讓助手去訪問一些家庭主婦,請求被訪問者答應將一個小招牌掛在窗戶上,她們答應了。過了半個月,實驗者再次登門,要求將一個大招牌放在庭院內,這個牌子不僅大,而且很不美觀。同時,實驗者也向以前沒有放過小招牌的家庭主婦提出同樣的要求。結果前者有55%的人同意,而后者只有不到17%的人同意,前者比后者高3倍。后來心理學家把這種有趣的心理現象叫作“得寸進尺效應”。 心理學認為,人的每個意志行動都有行動的最初目標,在許多場合下,由于人的動機是復雜的,人常常面臨各種不同目標的比較、權衡和選擇,在相同情況下,那些簡單容易的目標容易讓人接受。另外,人們總愿意把自己調整成前后一貫、首尾一致的形象,即使別人的要求有些過分,但為了維護印象的一貫性,人們也會繼續下去。 人類的情緒、認知、性格、心理規律都屬于心理學研究范圍 第三個:定型效應所謂“定型”,是指在人們頭腦中存在的,關于某一類人的固定形象。人的頭腦中的定型多得數不勝數:不同年齡、不同職業、不同社會地位、不同籍貫、不同民族、不同性別的人,在人們頭腦中都有一個固定形象。 定型效應,在心理學上也稱社會刻版印象,指的是人們在見到他人時,常常會自覺地根據人的外表行為特征,結合自己頭腦中的定型,對人進行歸類,以此來評價一個人,如見到一個肌肉發達、身材高大、穿著運動服的人,就很自然地認為他必定愛好運動。 人類的情緒、認知、性格、心理規律都屬于心理學研究范圍 第四個:多看效應20世紀60年代心理學家做過試驗:先向參與者出示一些照片,有的出現了20多次,有的出現了10多次,有的只出現一兩次,然后請參加的人評價對照片的喜愛程度,結果發現,參與者更喜歡那些只看過幾次的新鮮照片,也就是說,看的次數越多就越能增加喜歡的程度。 這種對越熟悉的東西就越喜歡的現象,心理學家稱為“多看效應”。在人際交往中,如果你細心觀察就會發現,那些人緣很好的人,往往將多看效應發揮的淋漓盡致:他們善于制造雙方接觸的機會,用來提高彼此間的熟悉度,然后互相產生更強的吸引力。 人類的情緒、認知、性格、心理規律都屬于心理學研究范圍 第五個:冷熱水效應心理學實驗:一杯溫水,保持溫度不變,另有一杯冷水,一杯熱水。當先將手放在冷水中,再放到溫水中,會感到溫水熱;當先將手放在熱水中,再放到溫水中,會到溫水涼。同一杯溫水,出現了兩種不同的感覺,這就是冷熱水效應。 這種現象的出現,是因為人人心里都有一桿秤,只不過是秤砣并不一致,也不固定。隨著心理的變化,秤砣也在變化。當秤砣變小時,它所稱出的物體重量就大,當秤砣變大時,它所稱出的物體重量就小。人們對事物的感知,就是受這秤砣的影響,在人際交往中,善于運用冷熱水效應,就可以輕易地可以獲得對方的好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