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型精干、思維敏捷、精力充沛,這是心內科專家胡大一教授給我們留下的印象。但胡教授曾爆料說,自己以前的體重有93公斤,而且血糖很不穩定。經過七八年堅持不懈的運動,他才得以恢復健康,保持現在穩定的體重。 要把運動融入到工作生活中 運動的好處每個人都知道,關鍵在于大部分人既沒有落實,也堅持不了。 對此,胡教授支了一招:要把運動結合到日常工作和生活之中,這樣做既不耽誤事,也不費時,因此更容易持之以恒。 “我也不是很閑的人。” 胡教授分享了自己把走路融入生活的方式: 開會時間,如果離會議樓不遠,他一定會走著去; 會議中間休息的時間,他會起來走動; 在候機廳候機時,他會不停地走; 出行他盡可能乘地鐵、坐公交; 上樓的時候,別人乘電梯,他會走樓梯…… 胡教授曾聽到一個故事:日內瓦大學把教職員工分成了兩組:一組人出門就打的,上樓坐電梯。另一組人每天走樓梯,每餐八分飽。 一年后,每天堅持爬樓梯的人,血壓、血脂、體重都正常。 而且最后這一組人平均壽命比第一組長15歲。 走路就是最好的運動方式 胡教授認為走路是運動的最好方式,不但簡單經濟、而且是一種有氧運動。 “有氧運動是以提高身體耐力為目的的中低強度、持續性運動,在這種運動中,氧氣的供需都維持著平衡。” 像快走、慢跑、游泳、乒乓球等都屬于有氧運動。 胡教授要人們記住“1、3、5、7”四個數字: ·每天至少運動1次 ·連續運動不少于30分鐘 ·每周確保運動5天 ·運動時的適宜心率為170-年齡 運動心率可以這么算:運動剛結束時數15秒的脈搏,再乘以4,就是1分鐘的脈搏。 如果運動后結束較長時間,在查出脈搏數上再加10,就是運動時的心率。 每天10000步是普遍適用的運動目標 胡教授指出,現代社會,人們的運動量越來越少,能坐不站,能躺不坐,能坐車絕不走路,能坐電梯不走樓梯等現象,正是肥胖率不斷上升的原因,而肥胖誘發的一系列疾病發病率也不斷增加。 雖然社會各界都在不斷鼓勵大眾增強運動鍛煉,但只有一小部分人行動起來,大多數人還是無動于衷。 流行病學研究顯示,每天只要走路就好過不走路,更高的步數能夠讓心血管系統受益更多,包括短期的成效(體重下降、降低血壓血脂、體能增加等)和長期的獲益(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和心血管死亡率)。 一般來說,每天一萬步對廣大人群來說是普遍適用的最佳運動目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