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王母,尊稱王母娘娘,漢族神話中所以女性神明的祖師。王母娘娘在漢代時成為重要的漢族民間信仰,對歷史影響深遠。我們在不少故事中都能聽到王母娘娘,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女神之祖西王母的傳說故事。 據葛洪晚年的名著《枕中書》說,道教最高最先的神是元始天王(又名盤古)。他在天地尚未開辟是時就已存在,天地開辟之后,他居于天中心的玉京山。 另有自然道氣結成了另一尊神太元圣母(太元玉女),元始天王與太元圣母神交留下的后代,一位是東王公扶桑大帝,另一位就是九光玄女,太真王母(西王母)。以后上清派等皆重視西王母,后是道教出現了尊崇她的教派。 又載:上古之時,黃帝討伐蚩尤之暴時,蚩尤多方變幻,呼風喚雨,吹煙噴霧,王母即遣九天玄女授黃帝三宮五意、陰陽之略,太乙遁甲、六壬步斗之術,陰符之機、靈寶五符五勝之文。 黃帝遂克蚩尤于中冀。虞舜即位后,王母又遣使授白玉環、白玉琯及地圖,舜即將黃帝的九州擴大為十二州。 《山海經》曾對西王母做出過這樣的描述:“豹尾,虎齒,善嘯,蓬發戴勝”,這是早期的王母形象,和女媧炎帝黃帝等神早期一樣,都帶有獸相。 《史記·周本紀》:“穆王十七年,西巡狩,見西王母。”東晉學者郭注釋:“西王母者,西方一國君也。” 《中荒經》云:“昆侖之山,有銅柱焉,其高入天,所謂天柱也。圍三千里,周圍如削。下有石室,方百丈,仙人九府治之。上有大鳥,名曰希有,南向,張左翼覆東王公,右翼覆王母。背上小處無羽,一萬九千里。王母歲登翼,上之東王公也”。 《博物志》稱:瑤池有桃樹,“三千年一生實”。天上天下、三界內外十方,但凡女子得道登仙者,都隸屬西王母管轄。 《墉城集仙錄》載:“金母元君者,九靈太妙龜山金母也。一號太靈九光龜臺金母,一號曰西王母,乃西華之至妙,洞陰之極尊。在昔道氣凝寂,湛體無為,將欲啟迪玄功,生化萬物,先以東華至真之氣,化而生木公焉,木公生于碧海之上,蒼靈之墟,以生陽和之氣,理于東方,亦號曰王公焉。 又以西華至妙之氣,化而生金母焉,金母生于神洲伊川,厥姓緱氏,生而飛翔,以主陰靈之氣,理于西方,亦號王母,皆挺質大無毓神玄奧于西方,渺莽之中,分大道醇精之氣,結氣成形,與東王木公共理二氣,而養育天地,陶鈞萬物矣。 體柔順之本為極陰之元,位配西方,母養群品,天上天下三界內外十方女子之登仙得道者,咸所隸焉。所居宮闕,在龜山之舂山。昆侖玄圃,閬風之苑,有金城千重,玉樓十二,瓊華之闕,光碧之堂,九層玄臺,紫翠丹房,左帶瑤池,右環翠水。 其山之下,弱水九重,洪濤萬丈,非飚車羽輪不可到也。所謂玉闕暨天,綠臺承霄,青琳之宇,朱紫之房,連琳彩帳,明月四朗,戴華勝佩靈章,左侍仙女,右侍羽童,寶蓋踏映,羽旆蔭庭,軒砌之下,殖以白環之樹,丹剛之林,空青萬條,瑤干千尋,無風而神籟自韻,瑯然皆奏八會之音也。……” 在大量文學作品中,多有對西王母的描繪,她是“瑤池金母”,首創開種蟠桃,三千年一成熟,每逢蟠桃成熟,西王母大開壽宴,諸仙前來為西王母賀壽,吳承恩《西游記》第五回即有精彩描寫。因住在瑤池,所以又叫瑤池圣母。 西王母在瑤池中開蟠桃盛會,宴請各路神仙,不料被齊天大圣孫悟空攪亂了蟠桃盛會。西王母種的蟠桃最為神奇,乃仙樹仙根,小桃樹三千年一熟,人吃了體健身輕,成仙得道;一般的桃樹六千年一熟,人吃了白日飛升,長生不老;最好的九千年一熟,人吃了與天地齊壽,日月同庚。 在中國道書古籍中,多次記載西王母顯圣遣使下凡,曾經派她的徒弟九天玄女,幫助黃帝打敗蚩尤、授天下地圖予舜帝整治國家、遣二十三女瑤姬(封為妙用真人)下凡助大禹治水,而幸睹圣顏者,則有以孝聞名鄉里的舜帝、游瑤池拜金母的穆天子以及好神仙之術的漢武帝等。 《穆天子傳》中:記有穆天子夢游見西王母的故事,這里的應該指歷史上的西王母,是一位女王。 《漢武帝內傳》載:“七月初七,王母降,自設天廚,以玉盤盛仙桃七顆,像鵝卵般大,圓形色青,王母贈帝四顆,自食三顆,帝食后留核準備種植,王母說這種桃三千年才能結果,中土地薄,無法種植。”這時的西王母是一身帝后打扮的絕色佳姝,她上殿接見數千神仙,儼若女仙領袖。 東漢末,道教興起,推崇王母娘娘奉為尊神,將王母娘娘列為七圣之一,說西王母是道教第一大神元始天王的女兒,三界內外十方女子登仙得道者,都是西王母的屬下。有的則視為元始天尊的母親,類似人間的皇太后,具有掌握宇宙的無上權力。 許多地方祠祀的西王母,左右有六位夫人,有兩送子者、兩催生者、兩治瘟疹者,為仁慈、至尊的神明。 《路史·前紀·一》記載:昔二氣未分,螟涬鴻蒙,未有成形,天地日月未具,狀如雞子,混沌玄黃,已有盤古真人(浮黎元始天尊,不是三清里的玉清元始天尊),天地之精,自號元始天王,游乎其中。 復經四劫,天形如巨蓋,上無所系,下無所依,天地之外,遼矚無端,玄玄太空,無響無聲,元氣浩浩,如水之形,下無山岳,上無列星,積氣堅剛大柔服維天地浮其中,展轉無方。若無此氣,天地不生。 天者,如龍旋回云中,復經四劫,二儀始分,相去三萬六千里,崖石出血成水,水生元蟲,元蟲生濱牽,生剛須,剛須生龍。元始天王在天中心之上,名曰玉京山,山中宮殿并金玉飾之,常仰吸天氣,俯飲地泉。 復經二劫,忽生太元玉女,在石澗積血之中,出而能言,人形具足,天姿絕妙,當游厚地之問,仰吸天氣,號曰太元圣母(王母之母),元始君(元始天王、盤古)下游見之,乃與通氣結精,招還上宮。 當此之時,二氣絪缊,覆載氣息,陰陽調和,無熱無寒,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并不復呼吸,宣氣合會相成自然飽滿。大道之興,莫過于此,結積堅固,是以不朽。 牛郎織女,民間故事中傳說牛郎是地上一位勤勞、善良的貧窮小伙子,一位名叫織女的仙女跟其他仙女從天上下到凡間洗澡、玩耍,被憨厚、勤勞的牛郎所感動,兩人成親,成為了一段美好的愛情童話。 而當王母娘娘知道后,因為織女違反了天庭的法律:“禁止天仙擅自與凡人婚配”。在天兵天將把織女帶回天庭的路上,牛郎緊追不舍,眼看要追上了。王母娘娘因考慮到天庭的律法嚴明,情急之下,拔出頭上的神簪,憑空一劃,便出現了一道無邊無際的天河,把織女和牛郎拆開。 后來,王母娘娘動了惻隱之心,法外施恩,準許二人在每年的七月七日只能見面一次(天上一天人間十年)這漫長的等待,換來的是焦灼的戀人可以在鵲橋上相會一次,這樣的結局,也給予了人類對美麗愛情的向往。 “謁金母,拜木公。” 東晉葛洪的《枕中書》這樣描述這段東方創世紀:“昔二儀未分,溟滓鴻蒙,未有成形。天地日月未具,狀如雞子,混沌玄黃。已有盤古真人,天地之精,自號元始天王,游乎其中。” 元始天王(浮黎元始天尊),開天辟地,創世成功以后,蛻去軀殼,一靈不昧,游行空中,見圣女太元,喜其貞潔……”圣女孕十二年,始化生於背膂之間,言語行動常有彩云護體。 西王母乃西華至妙之氣所化生,為先天陰氣凝聚而成,是所有女仙之首、掌管昆侖仙島。而所有男仙之首,為先天陽氣凝聚而成的東王公,據《三教搜神大全》卷一釋曰:“東華者,以帝君東華至真之氣化而生也,分治東極,居東華之上也。 其掌管蓬萊仙島。各司其職,井然有序。而玉皇大帝為群仙圣之首,三界六道之皇。雖然史記中記錄的西王母出現的比玉皇大帝早,但是玉皇大帝存在于始劫之先,是宇宙的示現,本體是三清祖氣所化生衍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