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新的時代背景需要具有新文化、新理念和新行動的家庭。 當今的家庭,規模不斷縮小,通過家規、家訓、家風等形式規范家庭文化的傳統在一定意義上發生了斷裂,平等意識、兒童本位越來越被重視,并且面臨著信息時代和二孩政策的挑戰。 現在的孩子都是互聯網的原住民,生活分為現實生活和網絡生活兩個層面。他們可以熟練地上網,從互聯網獲得豐富的信息、知識和滿足交往需要的虛擬空間,信息來源進一步多元化,人際交往進一步網絡化,置身于前所未有的迅速成長之中。而互聯網的所有信息也無選擇地進入兒童視野,負面影響不容忽視。 如果缺乏成年人的引導,尤其是缺乏親密、和諧、民主的正確引導,兩代人之間將會造成隔閡、矛盾和沖突。所謂代溝,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深過,堪稱為“代淵”——兩代人的心靈深淵。 同時,二孩政策對家庭教育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之前六個大人圍繞一個孩子的“四二一”式,轉變為“四二二”式,孩子受到的關注有所下降,能體驗到更為多樣化的情感形式,手足之情成為常態,也產生了新型的競爭與合作關系。 二孩出生后,家庭的生活、教育開支明顯增加,父母的焦慮心態容易隨之增強,對于父母的生活能力、教育能力都是很大挑戰。如何發揮新型家庭規模對教育的有利影響,如何讓孩子們相互幫助、成長,如何最高效、最簡便地協助父母做好家庭教育工作,是一個新的難題。 面臨這兩個挑戰的現代家庭教育,需要愛與智慧同行。 智慧愛是有底線、講規矩、守原則的愛。智慧愛的反面是溺愛,培養的是純粹自我中心的自私孩子。 智慧愛是平等尊重,充分自由的愛。只有意識到孩子與父母在人格上的絕對平等,才可能尊重孩子,才能給予孩子充分的自由。很多父母滿懷善意地剝奪孩子的自由,越俎代庖幫助孩子包辦一切,扼殺了孩子得到鍛煉的成長機會。 智慧愛是尊重個性,揚長避短的愛。每個孩子都有獨一無二獨的天性和潛能,教育的最高目標就是幫助孩子發現他自己、成為他自己。把孩子與別人家孩子去比較,尤其把孩子的缺點與別人家孩子的優點去比較,盲目攀比,是家庭教育中扼殺天性、壓抑個性的最常見錯誤。 智慧愛是理性、科學的愛。理性就意味著有節制,現在的父母總體呈現出教育“過度化”的傾向,往往在“愛”的名義下,沒有節制地把各種東西塞給孩子,導致孩子的心靈消化不良??茖W就意味著懂規律,掌握孩子的成長規律,就能夠讓教育事半功倍,就能夠讓家庭教育省心省力,反之,聽話的孩子成為父母眼中的寶貝疙瘩,有主見的孩子反而被責備。有些父母把生活上的溺愛演變為精神上的暴力與控制,輕則訓斥謾罵,重則拳打腳踢,甚至觸犯法律。 智慧愛是身心相伴,共同成長的愛。意味著不過分重視孩子的物質生活和身體需求,不簡單滿足孩子的身體成長的需要,更要滿足孩子的心靈發展的需求,關注心智與人格的不斷提升。意味著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不斷學習,用自己的成長引領孩子的成長。 愛是內心勃發的亙古不變的情感,智慧是對客觀世界的正確應對方法。以智慧愛面對教育的挑戰,就要關注時代需求,教育目標從培養有螺絲釘精神的人,轉變為提高人的素養,教給孩子一生有用的東西。信息時代的教育如果不能走向生活,形成深層次的素養,就意味著教育的徹底失敗。家庭教育如果不能夠和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就意味著事倍功半。 父母可以在充分了解兩個孩子的基礎上,和孩子商議不同的目標,制定不同的方法,給予不同的協助,從而達到效果的最大化,把承擔著多一個孩子的壓力,變成分享著多一個孩子共同成長的幸福。 著名科學家居里夫人生了孩子之后,像對待科學研究一樣細心觀察兩個女兒的天賦,注意到大女兒伊雷娜在數學上的成功、小女兒艾芙在音樂上的早熟。在居里夫人科學有效的引導下,伊雷娜和艾芙在事業上都取得了成功。 時代越是變化劇烈,我們越要注意變化之中的不變,清晰家庭教育的定位、把握家庭教育的本質、深刻理解家庭和學校的分工,把智慧與愛更緊密地結合,用更多的方法、更大的力量來完成共同的教育使命。 愛和智慧的完美結合,可能是永遠無法企及的教育最高境界,卻是推進家庭教育的不二法門和理想。與智慧同行,愛才有深邃雋永的價值。與愛同行,智慧才有生命的溫度。只有擁有足夠的教育智慧,父母才能有真正的愛。(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委員會副主席 朱永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