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把女兒嫁到了歐洲的四面八方,因此得到“歐洲的岳母”這樣的稱呼。瑪麗亞·特蕾西亞著名格言是:“寧要中庸的和平,不要輝煌的戰爭!”和“讓別國人都去打仗,我們結婚吧!
她的小女兒瑪麗婭安托尼亞嫁給了法國的路易十六國王,不幸慘死在了斷頭臺下,也使得奧地利后來成為拿破侖時期反法同盟的領導者。 在近代歐洲歷史上,影響最大的女王當推英國的伊麗莎白一世、維多利亞女王,俄國的葉卡捷琳娜二世以及哈布斯堡王朝的瑪麗亞·特蕾西亞。前三位女王可謂世人皆知,唯有瑪麗亞‘特蕾西亞的傳奇經歷還少有人知曉。 瑪利亞特蕾西亞雕像 維也納的胡浮堡皇宮英雄廣場出口對面,有一個巨大的皇家女性雕像,她就是歐洲的岳母-瑪利亞特蕾西亞女皇。特蕾莎廣場和自然科學、藝術史兩個博物館形成了一個整體的宏大的建筑群,從任何一側都能體驗到廣場的壯觀。廣場景觀最美的時辰應該是清晨或傍晚陽光斜射在宮殿般建筑的平面上的時候。特蕾莎坐像及各位大臣的騎馬像也極可一觀。
遺憾的是我經常聽見游客問,導游啊,這女的是誰呀?很多人回答她就是奧地利歷史上的一個女皇帝,更多的介紹就沒有了,這樣的介紹我聽見過很多次,真的很遺憾!!!
雖然生前并沒有得到過“女皇”的稱號,但已被奧地利人視為是真正的女皇和國母。 她是古老的神圣羅馬帝國哈布斯堡王朝的最后一位統治者,又是奧地利洛林-哈布斯堡王朝的開創者,“開明專制”的表率,反普同盟的締造者,她用盡一生來盡心竭力地維護一個古老的搖搖欲墜的多民族封建帝國,也是很不容易的一位偉大女性了。圍繞女王發生的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和七年戰爭讓女王和奧地利空費心血,也終歸沒能摁住腓特烈大帝帶領普魯士崛起
查理六世在1740年逝世,年方23歲的特蕾西亞就成了哈布斯王朝的女君主。她在1736年即與比她年長9歲的弗蘭茨·斯特凡·馮·洛林公爵結婚,后者成了哈布斯堡家族的上門女婿。 16歲時的瑪利亞特雷莎 婚后一年,她的大女兒降生,到l756年為止,她已是16個孩子的母--親——6個兒子、10個女兒(其中6個孩子在兒童或青年時期便去世,只有4個兒子成年),哈布斯堡王朝自此沒有了男系絕嗣之虞。
查理六世可說一登上皇位就始終籠罩在沒有男性接班人的陰影之中:特蕾西亞有個哥哥——生下不久就夭折了。之后,皇后一連為他生下3個女兒,皇帝也遭受了三次大的失望。但不到最后時刻,皇帝始終擺脫不了患得患失的心態——既要未雨綢繆為長女爭得繼承的權利,更盼望皇后能生個兒子。故而他的“國本詔書”在很長時間被束之高閣,只是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方拿出來為執行作準備。 放在當時的語境下,查理六世的“國本詔書”可說是一種“自說白話”——本來,哈布斯堡家族的宗室繼承法早就明文規定,女性無王位繼承權。而查理六世之所以能當上皇帝就是因為他的兄長約瑟夫一世(1705—1711在位)只有兩個女兒。既然他的女兒可以當君主,為什么傳位于他的兄長的女兒反倒不能當呢?
這就是之后爆發的“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1740—1748)的另一方冠冕堂皇的理由。就是因為約瑟夫一世和查理六世兄弟倆都沒有兒子,授人以口實,成了這次王位繼承戰的導火索。 而在40年前發生的“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1701—1714),也是因為西班牙國王、哈布斯堡家族的查理二世死后無嗣而展開的一場王位爭奪戰。結局是哈布斯堡家族在西班牙的統治壽終正寢,波旁王朝在西班牙200余年統治的開始。
登上王位即面臨戰爭的特蕾西亞有怎樣的命運呢?
叫得最兇、下手最狠的,卻是本與此毫無瓜葛的普魯士霍亨索倫家族。有意思的是,與特蕾西亞在1740年同一年登上王位的普魯士弗里德里希二世(后被稱為弗里德里希大王),在以后40年執政期間,兩人成了歐洲土地上最大的死對頭。在特蕾西亞未出閣前,維也納王室還曾一度頗為認真地考慮過特蕾西亞與弗里德里希(比前者大5歲)的結合——倘若兩個王族真在如此之高的層次上結為秦晉之好,歷史又該如何寫呢? 特蕾西亞的青少年時期在宮里過著平靜的日子。雖受到良好的教育,卻從未作為未來的統治者加以培養。她的教育集中在宗教、語言和音樂等課程上。平時,她說帶維也納口音的德語,會說拉丁語、意大利語和法語。當然,她一下子登上如此龐大帝國的王位,是既沒有準備更沒有經驗的。 多少年來厲兵秣馬、虎視眈眈的普魯士瞅準了時機,在1740年12月,出兵奧地利的西里西亞,打出的旗號是“主持公道”——為巴伐利亞鳴不平,主張它的選帝侯應該當奧地利的君主。私下卻在秘密談判中提出,只要奧地利同意放棄西里西亞,作為交換條件,普魯士不但承認特蕾西亞當君主的合法地位,而且在日后選舉神圣羅馬帝國皇帝的過程中,保證投奧地利的票。 特蕾西亞沒有輕易就范。出乎許多人的意料,在奧地利危急之時,特蕾西亞表現出的臨危不懼遠遠超出她的父親,在奧地利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她在戰略決策上進退自如,布置得宣:她選定巴伐利亞為重點打擊對象,與薩克森迅速簽訂了沒有給予讓步的和約,對法國則虛與委蛇。由于確實打不過普魯士,女王并沒有繼續堅持,而是同意普魯士以取得西里西亞地區為條件退出戰爭。(以后,在1756—1763年的七年戰爭中,特蕾西亞曾力圖收復西里西亞,但沒有成功。) 在國際上,特蕾西亞則加強與友邦英國和俄國的聯系和結盟。在國內,女王對各等級提出的要求作大幅度的讓步,因而獲得了匈牙利人的鼎力支持。1748年10月18日,亞琛和約簽訂,結束了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女王保住了王位,奧地利維持住了在歐洲的強國地位。當然,自此之后,普魯士也躋身于歐洲五強(英、法、俄、奧、普)之列。在歐洲大陸這一歷史舞臺上,自16世紀以來,經常呈現的是法國與哈布斯堡王朝的矛盾、爭斗;而自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之后,則常常轉為演出德意志帝國內兩個最大的邦國——奧地利與普魯士之間的“自相殘殺”。
特蕾西亞的改革 受戰爭暴露出眾多問題的刺激,為了加強中央集權、鞏固哈布斯堡家族的統治,特蕾西亞女王對她父親留下的規章制度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改革內容主要包括八個方面——國家管理體制改革:如廢除中世紀留下來的社會機構,建立中央樞密院直接對女王提出建議、協調各部門的工作,建立司法部、行政部和財政部等;軍事改革:建立總參謀部,建立軍事學院、實行新的征兵制度;財稅改革:取消貴族和教會不納稅的特權;經濟改革:推行重商主義工商政策,增強國家引導國民經濟的能力,限制貴族對農民的剝削、改善農民處境(如減少農民勞役地租和代役租的數額);教育改革:實行國民義務教育制度(全民6年制義務教育);司法改革:制定新的民法和刑法,廢除刑訊;最后,則是減少、限制教會在社會上的影響(如禁止耶穌會的活動、打破教會控制學校的傳統等)。通過改革,哈布斯堡王朝的國力大大增強。 成為哈布斯堡一洛林家族的老祖宗 隨著時間的推移,特蕾西亞從剛坐上王位的小女子成長為哈布斯堡一洛林家族的老祖宗。哈布斯堡王朝以奧地利為核心區域,執政共645年(1273—1918),從1406年到1806年,除了中間很少幾年外,奧地利的君主均擔任神圣羅馬帝國的皇帝。而從1740年到1918年,王朝約四分之一的時間由特蕾西亞及其后裔統治,歷史上稱為哈布斯堡一洛林家族統治時期。 兒時的特蕾西亞居住在深宮后院,很少有機會碰到年齡相當、地位相稱的年輕男子。由于沒有兒子,她的父親很早就把洛林公爵的兒子收在宮里,當干兒子來養。特蕾西亞很早就認準了他就是自己的如意郎君。于是發生了前面提到的1736年他們結婚的一幕。 她的父親查里六世除了是奧地利的君主外,還是神圣羅馬帝國皇帝。巴伐利亞趁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之機,搶走了“皇帝”的頭銜,這就是在歷史上當了短短3年皇帝的查理七世(1742—1745,巴伐利亞維特斯巴赫家族)。1745年,特蕾西亞又設法把“皇帝”的頭銜奪了回來,讓自己的夫君當皇帝,史稱弗蘭茨一世(1745—1765)。 特蕾西亞的正式頭銜就成了“德意志民族神圣羅馬帝國皇后、奧地利女大公”。父親的頭銜由夫妻倆分而任之,開始了“婦唱夫隨”的統治。弗蘭茨一世逝世后,他們的大兒子當上了神圣羅馬帝國的皇帝(約瑟夫二世,1765—1790在位)。這是特蕾西亞生平最為得意的一件事情。
1814年5月21日,母子倆抵達王室供他們居住的美泉宮——大小姐回來啦!由于父皇在維也納會議上的竭力主張,路伊絲在意大利北部得到一塊領地——帕爾瑪。路伊絲把兒子丟在娘家,跑到意大利的領地,尋求自己的幸福去了。后來,路伊絲又結了兩次婚。 至于拿破侖與路伊絲的兒子——賴希施塔特公爵,則一直住在美泉宮??上В?1歲上因肺癆病在那里去世。聯想到法國以后政壇的情況:路易·拿破侖-波拿巴一拿破侖弟弟的一個兒子,憑借拿破侖的名望,在1848年12月當選為第二共和國的總統,以后又當上了皇帝(拿破侖三世)。如果貨真價實的拿破侖的兒子回到巴黎,將會引起怎樣的轟動? 第三個要講的當然是“茜茜公主”。中國觀眾最熟悉的當然是德國著名女演員羅密·施奈德當主角,攝于1957年的那部《茜茜公主》。在歷史上,茜茜公主是奧地利皇帝弗蘭茨·約瑟夫一世的皇后,大名:伊麗莎白·馮·巴伐利亞(1837—1898)。 她的丈夫雖然在位68年,是在位時間最長的一個奧地利皇帝,但相當平庸且保守,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對形勢與歐洲軍事力量的估計嚴重失誤。他們于1854年結婚,育有一個兒子、三個女兒。唯一的兒子魯道夫(1858—1889)當然是皇儲,但偏偏在1889年自殺身亡:1889年1月30日晨,在維也納郊區皇太子的狩獵宮,發現皇太子魯道夫和他17歲的小情人瑪麗·韋蔡拉雙雙飲彈自盡。 在這之后,一波三折。算起來這位皇帝總共有過4個皇儲: 第一個皇儲他的兒子魯道夫自殺而亡; 第二個皇儲他的兄弟卡爾·路德維希于1896年在他之前離開了人世;同年,他兄弟的大兒子、他的大侄子弗朗茨·斐迪南被立為皇儲——后者于1914年6月在薩拉熱窩遇刺身亡(第一次世界大戰也由此爆發); 最后一個皇儲是弗朗茨·斐迪南的侄子,對于老皇帝來說,則是他的侄孫——他侄子的侄子。在老皇帝1916年逝世后,第4個皇位繼承人終于當了兩年奧地利的皇帝,史稱卡爾一世。1918年,卡爾一世被推翻后住在葡萄牙,死于1922年。他的妻子——哈布斯堡王朝最后一個皇后則一直活到1989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