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世界范圍內的“女王”級別的歷史人物,咱們首先想到中國古代唐中宗時期的武則天,不僅獨攬大權,還開創了一個將唐朝斬為兩段的武周朝。咱們再將范圍擴大到世界范圍,咱們還會想到英國的伊麗莎白女王跟維多利亞女王;以及西班牙著名的伊莎貝拉女王;還有丹麥、挪威、瑞典的卡馬爾聯合女王-瑪格麗特一世;再有就是俄國與彼得大帝比肩的葉卡捷琳娜女王。而與葉卡捷琳娜大帝同時期的奧地利,也出現了一位極其卓越以及對奧地利影響深遠的女王,那就是著名的瑪麗亞·特蕾西婭女王! ![]() 瑪麗亞·特蕾西婭女王 說起瑪麗亞·特蕾西婭女王大家一定非常熟悉,因為咱們在前幾期的文章當中反復提及她的大名。當然要是不熟悉也沒關系,咱們本期的主要任務就是帶大家來了解一下這位奧地利的傳奇女王....... 簡介瑪麗亞·特蕾西婭,又可以翻譯成瑪麗婭·特蕾莎,生于1717年5月13日,死于1780年11月29日,終年63歲 ![]() 瑪麗婭·特蕾莎 她因父親是哈布斯堡家族神圣羅馬帝國皇帝查理六世的緣故,在1740年繼承了奧地利大公的爵位一直到死 同時她在此后還獲得了匈牙利國王和波希米亞國王的稱號。還嫁給了托斯卡納大公弗朗茨一世,在哈布斯堡家族的幫助下,弗朗茨一世成功擔任了神圣羅馬帝國皇帝 ![]() 弗朗茨一世 當然瑪麗亞·特蕾西婭本身也是奧地利首位女大公,在丈夫取得神圣羅馬帝國皇帝后,背后大權實際掌握在她手中,所以后世通常稱瑪麗亞·特蕾西婭為“女王” 而瑪麗婭·特蕾西婭也確實使古老的哈布斯堡王朝重現并煥發了新的活力,奠定了行將就木的奧地利大公國成為現代國家——奧地利帝國的基礎,可以說她正是奧地利國家在那個時代轉折點的領航人,對奧地利歷史發展居功至偉 早年1717年5月13日時任奧地利大公兼神圣羅馬帝國皇帝的查理六世與皇后布倫瑞克-沃爾芬比特爾的伊麗莎白·克里斯蒂娜生下了他們在世的唯一子嗣——瑪麗婭·特蕾西婭 ![]() 查理六世 而當時的皇帝查理六世作為老道的政治家深知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后的歷史教訓,也就是西班牙王位戰爭導致了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絕嗣,最終法國波旁王朝取而代之。 所以為了確保奧地利不再出現同樣情況,為了保證哈布斯堡家族的王位世襲權,查理六世在1713年就頒布了《國本詔書》 ![]() 《國本詔書》 所謂的《國本詔書》就是說“強調哈布斯堡家族的領地奧地利、匈牙利和波希米亞不可分割,如果沒有男性繼承人,則應由長女繼承王位” 因為當時不僅查理六世沒有男性后代,其兄長約瑟夫也只有兩個女兒。而查理六世為了得到歐洲列強的保證,也做了妥協,即同意了神圣羅馬帝國的王位可以按照《金璽詔書》(即黃金詔書)的規定從七個選帝侯中選舉產生,不再是哈布斯堡家族壟斷 ![]() 《金璽詔書》 換而言之,沒有男嗣的哈布斯堡王朝為了延續家族統治,不惜以神圣羅馬帝國皇位的代價換取家族女性統治家族領地的合法性 查理六世還通過秘密外交和割讓土地,先后使奧地利同俄國、普魯士結成聯盟。但條約歸條約,真正到時候歐洲列強承認與否就是另一個故事了 所以奧地利名將歐根親王在臨終前也說過:“要富國強兵,不能過份信賴'國本詔書’。” ![]() 歐根親王 而瑪麗婭·特蕾西婭很小時候就被寄予了很大政治厚望:查理六世一開始打算把她許配給俄羅斯皇帝彼得一世的唯一孫子彼得二世,但后來當彼得二世早夭所以算盤落空 ![]() 幼年瑪麗亞 后來瑪麗亞又在她五歲的時候喜歡上了她表哥,即洛林公爵弗朗茨·斯特凡(這就是哈布斯堡-洛林王朝當中的“洛林”來源)。當時哈布斯堡家族為了保證血統純正,近親結婚和亂倫很常見,所以哈布斯堡家族的家族病相當要命 ![]() 弗朗茨·斯特凡 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為啥絕嗣?不就是因為西班牙的卡洛斯二世的家族病太嚴重導致沒有子嗣嗎?當然當時哈布斯堡家族還沒有意識到近親結婚的嚴重性,所以查理六世答應了女兒的要求。 但1735年波蘭王位繼承戰爭之后,為了安置波蘭廢王斯坦尼斯瓦夫一世,弗朗茨·斯特凡只得放棄了家族領地洛林,跑到北意大利去繼承托斯卡納大公國。當然這對他是一種犧牲,也使查理六世和瑪麗婭·特蕾莎備受感動 ![]() 托斯坎納的位置(綠色) 感動之下,查理六世特許把小公主安娜(即瑪麗亞的妹妹)許配給了他的弟弟,即洛林親王夏爾·亞歷山大。 ![]() 小公主安娜 而瑪麗亞就跟著這位弗朗茲統治托斯卡納去了,他倆成為了托斯卡納大公跟大公夫人,當然兩人的政治前途并未止步于此... 繼承王位1740年10月20日查理六世駕崩,同一天年僅23歲的瑪麗婭·特蕾西婭登基,成為了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首位女大公。 ![]() 瑪麗婭·特蕾西婭 當然這里需要給大家強調一點,那就是她生前從沒有用過“女皇”的頭銜,但后世因為她的功績,尊稱她為“女皇”。 而繼承了奧地利之后,很快處于哈布斯堡王朝管轄之下的波希米亞和匈牙利也都承認了她的地位,并且她還正式被加冕成了匈牙利國王跟波希米亞國王 ![]() 但她卻并沒有因此開心,因為當時的哈布斯堡王朝看似強大,實則內憂外患,且不說德意志各諸侯的獨立性加強,光是奧地利內部兵員不足、國庫空虛等問題,就夠喝一壺的了 于是在登基后的第二天凌晨,瑪麗婭·特蕾西婭就召開了樞密會議,她堅定地表示:自己有權按國事詔書繼承父位,并決心捍衛現有的條約和協定。還會全部留用重臣,一同保住哈布斯堡帝國的地位。 ![]() 而瑪麗亞女王本身也堅信她可以用她的勤奮補上奧地利國力的不足,于是她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了工作。不僅經常在百姓中露面,盡力安撫國內人民,更是敞開宮廷大門,接待哪怕是最低一級的臣屬,聽取他們的要求和怨言 平心而論,瑪麗婭·特蕾西婭的勤奮在世界帝王中也是罕見的,至少也是一位“勤政”的統治者。而這種態度的結果就是加強了奧地利國內的凝聚力,為即將到來的戰爭做了準備...... 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1740-1748)1740年歐洲列強和德意志諸侯眼看哈布斯堡“孤兒寡母”,認為瑪麗婭·特蕾西婭軟弱可欺,便以奧地利王位繼承問題為借口,乘機進行奪取哈布斯堡家族領土 ![]() 瑪麗婭女王 當時奧地利本土也因長年對外戰爭而國庫枯竭、士氣低落。加上維也納宮廷出現了一個集團,企圖叛賣女皇讓巴伐利亞選帝侯統治奧地利 于是乎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二世開啟了對奧地利的戰爭,即第一次西里西亞戰爭,這場戰爭最終將當時的法國、巴伐利亞、薩克森、西班牙等國一同拉進了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的深淵 ![]() 腓特烈二世 這些個列強無視《國本詔書》,拒絕承認瑪麗婭·特蕾莎的王位繼承權,推舉利奧波德一世的孫子、約瑟夫一世的女婿、巴伐利亞選帝侯卡爾·阿爾布雷希特為哈布斯堡王朝王位的繼承人。 ![]() 卡爾·阿爾布雷希特 而奧地利哈布斯堡家族年輕且毫無斗爭經驗的瑪麗婭立馬陷入了孤立無援的危險境地,整個哈布斯堡王朝岌岌可危! 而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二世(論起來還是瑪麗亞的大表哥)不宣而戰,聯合法國、巴伐利亞、薩克森、西班牙、撒丁等國結成反奧聯盟,發動了瓜分奧地利戰爭,這就是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 ![]() 關于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的相關事項,咱們此前單獨講過一期,這里就不加贅敘了(詳情參見) 反正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主要由第一次西里西亞戰爭跟第二次西里西亞戰爭組成,而最終奧地利還是失去了西里西亞這塊富庶的地區 ![]() 西里西亞的位置(紅色) 當然奧地利也不算慘敗,因為至少哈布斯堡家族延續下來了,本來列強是打算徹底干掉哈布斯堡王朝的,結果在戰爭中被逼成熟的瑪麗亞,動用各種手段保住了哈布斯堡家族對于世襲領地的統治權 而奧地利王位戰爭的殘酷跟激烈不僅體現在戰爭上,內外的政治也是斗爭的焦點,瑪麗亞在極度危機的局勢之下爆發了天才的政治手段,不僅收買團結了國內內部各方勢力,還對外挑撥離間使得普魯士聯盟開始松散 ![]() 最終戰場局勢發生反轉,使得德意志多數選侯承認了瑪麗婭·特蕾西婭的王位繼承權,并選舉她的丈夫弗朗茨·斯特凡為“德意志民族神圣羅馬帝國”皇帝,稱弗朗茨一世。 而再度奪回神圣羅馬帝國皇位的哈布斯堡家族也就在此后跟各國議和,基本結束了奧地利王位戰爭 ![]() 瑪麗亞 這場持續8年之久的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雖然讓奧地利失去了一些領地跟利益,但瑪麗婭·特蕾西婭畢竟保住了查理六世時代的大部分領土,確保了哈布斯堡王室連任神圣羅馬帝國300多年的皇位。 而瑪麗亞本人更是在戰爭中得到了成長,逐漸成為一位天才般的出色政治家,開啟了接下來的奧地利歷史 七年戰爭(1756-1763)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后的哈布斯堡家族雖然度過了難關,但幾年后又爆發了更為著名的七年戰爭 ![]() 七年戰爭 瑪麗婭·特蕾西婭鑒于奧地利王位戰爭奧地利的種種弊端,在戰后開始改革,力圖加強奧地利國力。 1756年奧地利促成了法、奧和俄、奧聯盟的建立,并完成了對普魯士的包圍。而其最終目的就是為了防止普魯士在德意志諸侯中獨大,威脅到奧地利的地位 ![]() 普魯士的崛起 而普魯士也不是吃素的,當時的普魯士腓特烈大帝眼見形勢不妙,趕緊先下手為強,于1756年突襲了中立的薩克森王國,正式拉開了七年戰爭的戰幕。 ![]() 腓特烈大帝 隨后整個歐洲都被腓特烈這種不宣而戰的行為激怒,而各大歐洲國家紛紛戰隊,形成了一場遍及世界各地的大戰,戰爭也就分為了歐洲戰場跟海外殖民地戰場兩部分 關于七年戰爭的歷史,咱們此前還是專門講過,這里也不贅述(詳情參見) ![]() 七年戰爭各方勢力 而這次七年戰爭的最終結果是奧地利依舊未能收回西里西亞,這就導致了普魯士最終取代巴伐利亞成為帝國境內能對奧地利造成威脅的第二大國 而腓特烈大帝跟他小表妹瑪麗亞女王之間的關系自然更加惡化。同時奧地利內部的問題再次暴露在了瑪麗亞面前,從而使她不得不再次改革... 開明專制咱們一開始就講到,瑪麗亞的一大功績就是帶領奧地利進入了現代化時期,這當中很大程度依靠的就是她后期的改革 ![]() 瑪麗亞女王 可以說奧地利王位戰爭時期跟七年戰爭時期的瑪麗亞還是較為傳統的統治奧地利,但是此后的開明專制,則揭開了奧地利現代化的序幕 所謂“開明專制”其實是18世紀的一個流行政治術語,它的本質還是君主專制,但君主在行為上表現得更加開明和英明,也就是有點像圣人專制的味道 ![]() 開明專制 當然咱們今天看“開明專制”就是耍流氓,因為專制本身跟開明相沖,但是當時歐洲人普遍相信這種政治體制 而瑪麗婭·特蕾西婭也在“開明專制”的旗號下進行了一系列改革,目的還是革除弊病并加強國力,通過種種措施緩和社會矛盾,增加國家財政收入。 ![]() 宴會上的瑪麗婭·特蕾西婭 具體措施咱們就不分析了,總而言之,其結果就是讓奧地利的政府財政收入增加了近3倍!廣為詬病的農奴制也在女王的改革下得到了削弱,為日后徹底廢除做好了鋪墊。以及女皇還開始了教會改革........ 凡此種種,不僅鞏固了王朝統治,更是客觀上促進了工商業和科學文化的發展,為奧地利國家進入現代化打下來基礎,而瑪麗亞也就因此被譽為是“奧地利帝國的奠基人”。 在瑪麗亞改革時期,不僅政府收入達到了歷史最高,并且科學文化也是一片繁榮,當時的奧地利涌現了一批世界著名的藝術大師,像海頓、莫扎特、貝多芬等,那都是響當當的人物。 ![]() 維也納三杰 奧地利由此成為了一個較強大的中央集權君主制國家。一個腐朽衰落的哈布斯堡王朝最終在瑪麗亞統治下呈現出了新的生機活力,也開啟了新生的哈布斯堡-洛林王朝 當然瑪麗婭·特蕾西婭的改革也具有歷史局限性,未能徹底解決奧地利封建殘留,改革宗旨仍是維護貴族統治階級的利益。因此奧地利內部的矛盾甚至在暗中加劇... 晚年瑪麗婭·特蕾西婭的晚年生活郁郁寡歡。不僅因為弗朗茨一世的病逝,更是因為奧地利統治得更加艱難 ![]() 瑪麗婭·特蕾西婭一家 而在弗朗茨一世死后,其長子約瑟夫就成了新皇帝,即約瑟夫二世。當然是與瑪麗婭共掌朝政。 ![]() 約瑟夫二世 而年輕的約瑟夫是個理想主義者,希望在這個古老的國家內完全廢除農奴制,崇尚法國式的理性主義,銳意改革,樹立開明君主的形象。 當然這段時期的約瑟夫之所以沒有闖下大禍還是因為有瑪麗亞女王在保駕護航,但約瑟夫想要更多的權力,一心推行他的改革 ![]() 約瑟夫 但稍顯保守的瑪麗亞·特蕾西婭卻不愿交出權力,因為約瑟夫的年輕氣盛跟過于沖動,還不能獨當一面 于是母子倆產生了矛盾,雙方互相制衡,時常發生爭執。而典型事件就是俄普奧瓜分波蘭事件(詳情參見) ![]() 俄普奧瓜分波蘭 當時瑪麗婭·特蕾西婭竭力避免戰亂,當然也要避免和她的死敵腓特烈二世合作。 但約瑟夫二世迫切要求和普、俄一同瓜分波蘭,想要得到波蘭的大片領土來樹立他的個人威信。 最終瑪麗亞還是攔不住兒子約瑟夫,才發生了瓜分波蘭的事件。而此時距離瑪麗亞大限時間也所剩無幾了 ![]() 晚年瑪麗亞 1780年11月29日,瑪麗婭·特蕾西婭因3年前染上的天花,健康狀況急驟惡化,最終因心臟病而逝世,享年63歲。 臨終前的瑪麗婭·特蕾西婭把子女們都叫到身邊,講了一番感人肺腑的話,并反復懇請和叮囑約瑟夫二世要照顧好兄弟姐妹。隨后她遲遲不愿入睡 ![]() 在最后時刻的瑪麗婭掙扎著站起身,而還未向前就倒下并咽下了最后一口氣。也許此刻瑪麗婭才跳出了王權的束縛,跟兒子約瑟夫二世最終和解了...... ![]() 瑪麗婭·特蕾莎死后,與其丈夫弗朗茨一世合葬于維也納宮堡公園的卡普齊納爾陵寢...... ![]() 瑪麗亞之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