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資深媒體人 每天為您尋醫問藥 從事肝膽外科30年,他割掉了10000余顆或者功能喪失或者反復發炎成為病人體內巨大健康、生命隱患的膽囊。 30年前,他所在的武漢大學人民醫院肝膽外科一年膽結石手術不到200臺;30年后的今天,這里一年的膽結石手術達到1200余臺。 30年間到底發生了什么,使膽結石病人增加這么多? 且聽武漢大學人民醫院肝膽外科主任丁佑銘教授一一道來。 丁佑銘,醫學博士,教授,武漢大學人民醫院肝膽腔鏡外科主任 國人百人中有近6個膽結石 男女比例1:3,女人更易患結石 丁佑銘教授告訴《武漢問醫》,我們通常說的膽結石在醫學上叫膽石病,它是指在膽道系統(包括膽囊和膽管內)長了結石。 教科書上介紹,我國膽結石患病率為0.9%—10.1%,平均是5.6%。丁佑銘教授介紹,膽結石和其他疾病一樣,也有易感人群,女性明顯比男性多,男女膽石病的比例是1:3,即女性是男性的三倍。 這是什么原因呢?丁教授介紹,確切的原因并沒有找到,但女性體質確實與男性不同,如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手腳怕冷、睡眠通常沒有男性好,這應該與女性內分泌有一定關系。 ◆ ◆ ◆ 有的膽結石是吃出來的 有的是很小的時候喝出來的 丁佑銘教授告訴《武漢問醫》,膽結石按性質分有兩種:一種是膽囊膽固醇結石,另一種是膽色素結石。 美國的膽結石患病率為10%,主要為膽固醇結石。丁佑銘教授介紹,目前從臨床上看,我國膽固醇結石和膽色素結石現在是各占一半,過去是以膽色素結石為主。 丁佑銘教授解釋,膽汁中含有很多物質,其中有膽固醇,當膽汁代謝出了問題,膽固醇與鈣結合形成結晶,慢慢像滾雪球一樣成為結石。膽固醇結石多數長在膽囊里,它的患病率增高與我們的飲食結構以素食為主轉變到現在以高膽固醇、高脂肪、高熱量的“三高”食物為主有極大的關系。過去這種類型的結石城市人比農村人多,現在這個差別也沒有了。 而膽色素結石與蛔蟲感染有關。丁佑銘教授告訴《武漢問醫》,腸道蛔蟲是通過糞-口感染的。人通過污染的水源喝下了水中的蛔蟲卵,蛔蟲卵寄生在膽道里,通過漫長的過程形成結石。膽色素結石多數在膽管里。 也就是說,現在發現的膽管結石可能是因為童年時期感染了腸道蛔蟲呢。湖北是千湖之省,在洪湖、公安、監利等湖區,過去飲用水條件不好,吃湖里、溝塘里的水,腸道蛔蟲高發,膽管結石也隨之多見。 ◆ ◆ ◆ 進食幫助膽囊排出膽汁 不吃早飯助力膽結石形成 “一定要按時吃早飯呀,不吃早飯會得膽結石的!別讓我擔心!”這是很多家長告誡離家獨自生活的孩子的一句話。丁佑銘教授介紹,這個理由是成立的。 丁佑銘教授告訴《武漢問醫》,膽汁是我們人體的一種消化物質,它在每一天里由肝細胞不斷分泌出來,經與肝臟相連的膽管流到膽囊里儲存起來。其實,膽囊就是一個裝膽汁的容器哦。 但這個容器是有限的。丁佑銘教授告訴《武漢問醫》,人的膽囊大小是3×8厘米,可以存放的膽汁不到60毫升,但肝細胞在一天里分泌的膽汁有多少呢?800—1200毫升! 裝不下的膽汁怎么辦?聰明的膽囊會讓它不斷地濃縮、濃縮、再濃縮!“這就像一碗煨湯水,水越來越少卻會越來越渾。正常的膽汁是清亮的淡黃色,濃縮過的膽汁是棕褐色的渾濁的。”丁佑銘教授告訴《武漢問醫》,濃縮的膽汁會形成膽固醇結晶,這就是結石的基礎。 但進食卻可以刺激膽囊收縮,把濃縮的膽汁擠出來,讓它到腸道里去發揮它的正常功能——幫助消化。“經過了一晚上又不吃早飯,膽囊里的膽汁會變得很濃很濃,真的會幫助長結石。” 一天中,空腹的時間一定不能太長。除了正常按點吃早餐,丁佑銘教授還提醒正在嘗試不吃晚餐減肥的愛美女性:“不能不吃,可以少吃一點、吃清淡一點。” ◆ ◆ ◆ 膽囊是空腔碎石不可能 藥物排石弊端也多 體檢查出了腎結石,只要是結石不大,醫生都會推薦去做體外波碎石,但沒見過哪個醫生推薦去碎膽結石的。 丁佑銘教授解釋,膽囊是一個空腔,里面裝滿了膽汁。體外震波沒法穿過膽汁到達結石,因此,在臨床上壓根就沒有體外波碎膽結石的方法! 還是有藥物溶石的,但是有經驗的醫生們基本不用。丁佑銘教授告訴《武漢問醫》,藥物溶石有兩種方法,一種是穿刺后將藥物打在結石表面,讓結石溶解;一種是全身溶石,吃半年藥,這種方法能將結石溶碎的不到10%,而且停藥后很快復發,并且藥物對肝、腎的毒性也很大。 “不主張膽結石排石還有最重要原因。”丁佑銘教授告訴《武漢問醫》,小的結石要通過膽囊管和膽總管排出來,這兩個管口子都很細,容易被結石堵住,導致膽汁不能排出,形成黃疸、胰腺炎。 ◆ ◆ ◆ 70%的急性胰腺炎由膽結石引起 治療不僅是為了止痛 膽囊結石讓患者痛不欲生時,多半是結石造成了膽道梗阻和感染,引起膽絞痛(一種難以忍受的疼痛)、黃疸、急性胰腺炎等問題。 “大部分的患者是因為痛才來就醫的。”丁佑銘教授告訴《武漢問醫》,其實膽結石帶給健康和生命的威脅不僅僅是痛,而是胰腺炎和膽囊癌。 丁佑銘教授介紹,70%的急性胰腺炎是膽石性胰腺炎。換句話說就是,70%的急性胰腺炎是由膽結石堵塞了膽管引起的。 此外,80%的膽囊癌患者的膽囊里都有結石。丁佑銘教授介紹,5%—10%的膽管結石會引起膽管癌。 因此,膽結石的治療的目的不是止痛那么簡單,而早治療,阻止它引起胰腺炎和膽管癌、膽囊癌這樣的重癥。 ◆ ◆ ◆ 感覺胃痛不忙吃胃藥 先排除一下膽的問題 膽囊位于人體上腹部,與肝、胰腺、胃是鄰居。丁佑銘教授告訴《武漢問醫》,嚴重的膽結石發作會引起膽絞痛(像刀割一樣的痛)。在平時,也會有一些癥狀,卻很容易被忽視。“還有很多人將膽囊炎誤作是胃痛。” 丁佑銘教授介紹,當出現了腹脹、消化不良、上腹部輕微疼痛時,先不忙往胃痛上靠,先看看膽囊,做個肝膽B超就可以明了是胃痛還是膽痛。 ◆ ◆ ◆ 切膽還是保膽 先來看看切和保的道理 54歲的余先生上周腹痛得打滾,到醫院看急診,確診是膽囊結石發作。醫生建議腹腔鏡微創切除膽囊。他卻在切膽和保膽之間猶豫不決,向《武漢問醫》咨詢。 “凡發現膽囊結石就應該切膽,不主張保膽!”丁佑銘教授告訴《武漢問醫》,真正靜止的膽囊結石幾乎沒有,現在暫時是靜止的可能很快就會發作,此外,有些耐受性好的人,會忽略膽囊發炎時出現的腹脹、腹痛癥狀。 丁佑銘教授告訴《武漢問醫》,膽管結石不可能切除膽管,而是通過腔鏡取結石,但是有一小部分病人還會復發長新的結石。 但膽囊不一樣,它的作用是儲存膽汁,也是長結石的“土地”,它不像有的器官那樣非要不可。膽囊切除后,膽管會發揮人體的代償作用,變粗一些,替代膽囊的功能。 “醫生判斷膽囊要切除,一是因為結石使膽囊失去了正常功能,二是因為結石導致反復感染、纖維化,留下癌變的隱患。”丁佑銘教授介紹,研究顯示,切除的膽囊90%已沒有功能,這樣的膽囊保下來除了是隱患,沒有任何作用。 “不主張保膽還有一個原因。”丁佑銘教授介紹,保膽手術后,由于長結石的土地——膽囊還在,長結石的體質因素還在,結石復發率可以高達50%。 余先生最終聽從管床專家和《武漢問醫》的意見,上周接受了切膽手術。手術中發現,他的膽囊已完全沒有功能了,而且已感染化膿。余先生很是感慨:幸虧做了正確的決定! ◆ ◆ ◆ 切膽手術只需兩個月恢復 很多人擔心膽囊切除后,會引起諸如恢復慢、消化不良、包飲食受限等諸多問題。丁佑銘教授告訴《武漢問醫》:這些都是過去傳統手術時的問題,現在很少有了。 丁佑銘教授介紹,膽囊在人體中的解剖位置很深,幾乎靠近后背了。傳統的開腹切膽囊手術,在腹部劃開,需要四個醫生上臺,其中兩個醫生負責拉鉤——把肚皮用力拉開,以暴露膽囊位置。手術時間長、創傷大,這樣一場手術下來,病人至少需要半年的恢復時間。 “現在用的是微創的腹腔鏡手術。”丁佑銘教授介紹,他做的膽囊手術100%實現了微創化,就是在患者腹部打三到四個小孔,將直徑10毫米或5毫米的套管伸入病人體內,在體內操作。最快的手術15分鐘就可以完成,最復雜的2小時內也可以完成。在丁佑銘這做膽囊手術的病人,年紀最大的92歲,最小的7歲。 “如果是膽囊已無功能的病人,手術后不久就能恢復正常飲食,這個時間大概在半個月內;如果膽囊還有部分功能,那人體適應調整的時間在2個月左右”。 丁佑銘教授介紹,他取出的膽結石形態各樣,有的就是普通的石頭,有的則像寶石;有的小如細砂,最大的一顆像鵝蛋一樣大。最多的一次,從一個病人膽管里取出了1100多顆石頭。 丁佑銘教授介紹,這1100多里顆石頭就是我們通常說的泥沙型結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