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磨牙 脾的問題,調腎調肝,抓腋窩,期門以下的肋骨縫往外推,膀胱經從上往下疏通,腘窩附近的痛點揉開。按公孫穴。
2、乳房腫塊 抓腋窩,推期門和日月以下的肋骨縫、陰包附近的痛點、陰陵泉,刮腳面。堅持做。
3、睡覺易醒 調脾:灸肚臍一次一根艾,按脾經的地機,陰陵泉,黃金線(指大腳趾到小腿內側一線——編者)痛點揉至不痛,抓腋窩,推肋縫調下肝膽。
4、腹部右側包塊 灸脾胃俞(三孔橫灸),按陰陵泉。
5、鼻炎 灸心肺俞,八髎。揉按鼻四周痛點,孔最穴,委中。尾椎兩邊痛點。
6、子宮有病 心、肺俞肩胛骨旁邊,子宮背后對應處,手的四五指縫壓痛,找痛點均可。也可灸肝膽脾胃俞,八髎
7、糖尿病 黃金線,胰俞及陽池可助快速降糖。
8、鼻炎、慢支 曲池下痛點、孔最、腘窩下痛點,膀胱經的金門穴,從上往下疏通膀胱經,可灸心肺俞加八髎更快。
9、大椎怕冷 曲澤下痛點,長強痛點,最好是灸大椎+八髎效佳。
10、脾胃虛寒 灸脾胃俞、八髎,按小腿內側痛點。小兒可每日捏脊。
11、免疫系統疾病 灸肚臍每日一支艾條,連續十來天,再由每周二三次過渡到每周一次,小腿內側痛點揉開,亦可捏脊。
12、后腦勺不舒服 敲擊足跟或灸足跟。
13、頑固性口腔潰瘍 肝膽相關:大腿內側正中約五里穴附近痛點,加勞宮、內庭、地機、隱白。十幾年的病史用此法亦很快解決掉。后期保健要經常做抓腋窩,拍日月期門或推肋縫,以防肝郁氣滯從根本上解決。
14、八髎后腰怕冷 艾灸大椎,八髎部位。
15、小兒脾胃虛弱,常積食,大便干,盜汗 捏脊,灸身柱,擦大魚際每次20分鐘。
16、小兒常尿濕褲子 從上往下搓膀胱經每次8分鐘,揉陰郄穴,陰陵泉。
17、后背肩胛骨痛 前胸對應處找痛點揉并同時活動痛處,按壓尺澤痛點,足背2、3指縫(胸腹穴)痛點。若左邊痛,女士要注意是否婦科或心臟有問題,一定要把肘窩附近的痛點揉開,右側痛則與肝膽相關。
18、手足冰涼 手腕,腳腕附近各找三個痛點堅持每日按,幾次就會熱起來。艾灸大椎、八髎部位更快。
19、腿腫 灸八髎及肝膽脾胃俞,按陰陵泉、小海。或三孔灸盒灸肚臍上下。中間一孔對準肚臍
20、腹脹 后背與肚子對應區域找痛點揉開,加內關、公孫即可。
21、驚嚇 腋窩,肋骨縫痛點揉開,陰包附近痛點,小腿內側的痛點,少海附近痛點揉開(心與膽通)。
22、下牙痛 耳垂,耳尖,肩井,合谷,腳趾都可找特痛點。
23、流清涕,呼吸不暢,上呼吸道感染 風機吹大椎,之后吹肚臍。
24、擠眼聳鼻 調腋窩及肋骨縫,膀胱經從上往下,大腿內側痛點揉開,耳后高骨下大筋揉開。
25、心口窩那兒,總是有硬結,一推會動,但很快又凝聚起來,隱痛,晚上影響睡眠。再是覺得胃里痰特別多 肝膽問題,調肝膽就可。抓腋窩,拍日月期門或推期門以下肋縫痛點,陰包穴附近痛點,陰陵泉,隱白。胃的問題根源也是肝膽,調即可。
26、捏腋窩后身上癢 應該是排毒的反應,可以加壓內關。也可灸肚臍
27、眼睛干,紅血絲 足臨泣,隱白,另眼疾均可調肝膽,有血絲可能與心也有關,抓腋窩肝心雙調。
28、手腕肌腱炎 可肘部找痛點或對側手足腕找痛點。
29、股骨壞死 艾灸加對應痛點按揉點穴:尺澤與腰腿點,肩前及肩胛痛點按揉,加耳穴的股、臀等相應點可迅速止痛。灸肚臍,加后背的膀胱經經常推。
30、痔瘡 拍頭頂,心要靜不可快,加孔最,承山。飲食清淡。
31、腦癱 調肝膽的方法,加上腦部耳后高骨下痛點每天揉,膀胱經從上往下推5-8分鐘,大腳趾腹痛點,內外踝尖到足底正中找痛點。
32、噴門癌 后背對應部位痛點,灸肚臍、八髎、脾、胃俞,小腿內側的痛點揉開都有好處。
33、多動癥 調肝膽手法,小兒手法宜輕。腦后痛點揉開。
34、腦梗 若是時間不長的,可十宣放點血,再用腦部調理的方法治療,此方法用于調理中風后遺癥效果也很好。若能加上艾灸肚臍、足三里更好。
35、眼袋 公孫穴。
36、頭頂上整片牛皮癬 可以艾灸患處,調肝膽,肺。
37、黃褐斑 調肝膽,心經通里。
訣竅:調病一般用艾灸加上大X形效果都很好。大椎+肝膽脾胃俞+八髎三盒灸,不知從何下手時就用調肝膽的方法去做。然后調理脾胃運化。 艾灸:心臟有問題的要特別注意,腋窩肘窩要先疏通開再灸,不可食冷,寒涼不沾即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