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頓森林之戰,日耳曼民族在暴風驟雨中全殲羅馬3個精銳兵團,使得日耳曼民族屹立于民族之林;同時,綿延數百年的羅馬帝國擴張腳步被終止。這是日耳曼的興起之日,這是羅馬擴張的絕唱,這是一個民族英雄的巔峰之戰,也是一個傻叉的末日之戰 德國之所以被稱之為條頓民族,起因就是這場戰役。在這場戰役中,被羅馬人蔑成為野蠻人的日耳曼民族,以自己的驍勇善戰,避免自己被羅馬人同化。在條頓森林之戰中,3個羅馬兵團被全殲(僅有數百人逃離戰場,其他全部被殲,連俘虜都沒有。這3個羅馬軍團是當時羅馬帝國10%的兵力,而且是最精銳的兵團)。要知道,羅馬人很少被這么徹底地全殲,即使是給羅馬人最重打擊的坎尼之戰,也沒有被殲滅得如此徹底。 這個損失使得羅馬人的擴張戛然而止。這一刻,也是歷史學家所公認的,改變歷史走向的時刻。 那么從軍事的角度來說,由此引發的一個問題是,既然是那么精銳的羅馬軍團,為什么會被他們所蔑視的日耳曼人打得如此打???原因到底是什么? 戰役概覽 條頓森林戰役發生在公元9年,羅馬帝國在皇帝奧古斯都的統治下企圖征服日耳曼人,但是在那場戰役中,日耳曼人在杰出首領海爾曼的指揮下,誘敵深入,在茂密的黑森林一舉殲滅由瓦爾斯率領的3個羅馬軍團,捍衛了日耳曼人的獨立。據說當時屋大維·奧古斯都在得知羅馬軍團全軍覆滅的消息時痛苦不堪,撕爛自己的長袍,以頭撞墻,高聲喊道:“瓦盧斯,還我軍團!”。從此羅馬帝國放棄了對日耳曼尼亞的征服企圖,只能和日耳曼人劃萊茵河而治。1800多年后,恩格斯寫道:“同瓦盧斯的會戰,是歷史上最有決定的轉折點之一?!?/span> 戰役背景
當時的羅馬帝國一片鼓舞升平。70多歲的羅馬皇帝奧古斯對統治這個帝國已經有所厭倦。屋大維,這個曾經跟隨凱撒南征北戰,在亞克興海戰中指揮若定,依據擊潰政敵安東尼的少年,已經垂垂老矣,統治著羅馬帝國已經38個年頭。羅馬帝國也進入到鼎盛時期。 之前不久,潘諾尼亞省的土著反叛,奧古斯都將養子,后來成為羅馬皇帝的名將提比略從日耳曼尼亞調去鎮壓。奧古斯都認為提比略在日耳曼尼亞過于嚴苛,就將現任敘利亞總督瓦盧斯調往日耳曼尼亞。瓦盧斯是羅馬上流社會的典型產物,飽讀詩書,喜歡辯論哲學問題和處理法律糾紛,奧古斯都希望瓦盧斯能夠為日耳曼尼亞帶去一些文明的風氣。 日耳曼民族居住在萊茵河以東,多瑙河以北的廣袤土地,以游牧和捕獵為生。在嚴苛氣候以及惡劣生存條件下磨礪出來的日耳曼人身材高大,孔武有力,意志堅強,耐力驚人,是天生的獵手和戰士。日耳曼社會非常原始,沒有文字,歷史,在整個日耳曼尼亞,只有不足90個定居點可以勉強稱之為城鎮。日耳曼男人性情爆裂,在和平時期,他們除了打獵以外,基本不事勞作,整天酗酒解悶,而由婦女和老人承擔起所有生產勞動。但是一旦有戰事,他們就立即復蘇,當時很多日耳曼人也加入羅馬軍團作為雇傭兵。而日耳曼婦女有著不輸于男子的堅毅和強悍,無論戰況多么危及,他們都鎮定自若,倘若戰敗,他們會毫不猶豫地自殺以保貞操。 日耳曼切露西部落首領海爾曼就是被羅馬人挑中的少數精英之一。海爾曼27歲,通曉拉丁文,曾經加入羅馬軍隊在巴爾干半島作戰,因此對羅馬軍事機器的優缺點一清二楚。并且,海爾曼內心充滿著愛國主義的使命感,苦思冥想尋求一個掙脫羅馬枷鎖的良方。 提比略突然被調離日耳曼尼亞,使得海爾曼的機會到來了。提比略對日耳曼的習性了如指掌,對日耳曼人的監控滴水不漏,使得海爾曼不敢越雷池半步,而新任總督瓦盧斯的疏曠給了他們不少活動空間。 瓦盧斯是一個典型的花花公子,生活習慣異常荒淫放縱,來到日耳曼尼亞以后沒有半點收斂。羅馬官兵上行下效,軍隊武備廢弛,妓女成群結隊,這種景象激怒了許多日耳曼人,他們不允許自己的土地遭受如此的玷污。海爾曼趁機暗中聯絡,爭取到了很多部落的支持,準備起事。瓦盧斯統帥3個羅馬軍團,加上仆從部隊,有20000人之眾,這些部隊是提比略親手訓練出來的,戰斗力很強。 海爾曼明白日耳曼人目前的軍事實力,根本無法和羅馬人進行會戰,唯一可行的就是利用特殊地形打一場伏擊戰,為了不讓瓦盧斯發現他的意圖,海爾曼和其他部落首領經常前來拜會瓦盧斯,表示臣服。他們投其所好,請瓦盧斯仲裁各部落的糾紛,贏得瓦盧斯的信任。 這時正值秋季,連綿的暴雨使得道路泥濘難行,羅馬軍隊嚴重依賴于后勤,在這種情況下星君機動性受到很大的限制,海爾曼讓北部的一個部落公開起事,誘使瓦盧斯前去鎮壓。這時候,瓦盧斯依然認為海爾曼是他的親密盟友,居然向海爾曼咨詢行軍路線,于是海爾曼將伏擊地點選在了條頓森林。條頓森林位于現在德國西北部的利伯郡,是一塊高地,其中河谷縱橫,地勢起伏很大,不少地段道路在峽谷中穿行,這里生長著高達茂密的橡樹林,灌木很少,人馬可以在林中穿行無阻。 戰役過程 公元9年春天,瓦盧斯帶著麾下5個兵團中最精銳的3個:第17,18,19兵團,越過萊茵河向東進軍。這是日耳曼尼亞行省總督的例行行動,目的是向剛剛被征服的日耳曼人顯示帝國的軍威。作為輔助部隊,海爾曼也帶著盧思克族戰士隨行。 5月,羅馬軍團抵達維斯河畔的夏季營地,沿途沒有遭到任何有力的抵抗,可能是因為天氣炎熱的遠古,瓦盧斯不再繼續東進,觀兵易北河,留在這里避暑。 8月氣溫轉涼以后,率領大軍拔營起寨。9月初,瓦盧斯軍抵達條頓堡丘陵地帶。在這里,羅馬軍團遭到了日耳曼人的攻擊。 羅馬軍的軍力如下:3個重騎兵大隊,每一隊約300人;6個輕步兵大隊,每個大隊約500人;數百名弓箭手;3個重步兵軍團,每個軍團約6000人;在軍團兩翼掩護的是日耳曼、色雷斯以及非洲的輕騎兵,一共約3000人,最后是隨軍家屬,后勤人員,醫生,廚師,奴隸等,全軍人數超過30000人,戰斗人員約25000人。這支部隊相當于羅馬帝國總兵力的10%。 日耳曼人的攻擊開始了。毫無防備的羅馬士兵紛紛倒下,受到突然即系的羅馬士兵沒有慌亂,迅速豎起盾墻,收縮隊形,企圖組成方陣應敵,但是這里根本沒有空間給他們組成任何管用的隊形,羅馬大軍且戰且走,終于到達一塊比較開闊平坦的地方,瓦盧斯下令扎營,羅馬士兵冒著箭雨迅速修建一座標準的羅馬營壘,據壘堅守,入夜,日耳曼人退了回去。 第二天清晨,羅馬兵團在大營外組成戰斗隊形,想和日耳曼人決戰。海爾曼約束部下,絕不出戰。瓦盧斯只要下令撤營,繼續前進。這次日耳曼人沒有再襲擊他們,瓦盧斯大軍蹣跚而行,來到一座峽谷前,海爾曼事先讓人砍倒了幾十棵大樹,擋住了羅馬人的去路。羅馬工兵忙碌半天,清理出來一條小路,雖然勉強可以容忍羅馬士兵通過,但是這些馬車只能舍棄了。得到舍棄馬車的命令,羅馬士兵立即離開自己的隊形,爭先恐后爬上馬車去取自己的貴重物品,完全不管首長的呵斥,片刻之間,羅馬大軍亂做一團。 海爾曼看到時機已到,下令總攻。在雷鳴般的吶喊聲中,日耳曼人如同山洪暴發一般從森林里沖了出來,將被金銀細軟壓彎了腰的羅馬士兵一片一片砍倒。瓦盧斯下令撤退,但是羅馬軍隊已經被分割成極快。羅馬士兵僅僅依靠著常年訓練的本能,組成形狀各異的密集隊形,且戰且退。日耳曼人的攻擊一波接一波,羅馬軍團的隊形變得越來越松散。落單的羅馬士兵根本不是日耳曼人的對手,幾乎全部被屠殺。據王的瓦盧斯害怕被日耳曼人俘虜,自殺身亡。剩余的羅馬士兵依然進行著相當頑強的抵抗,但是大勢已去,兩萬羅馬士兵中,不足百人生還。 戰后,20000多個頭顱被懸掛在條頓堡森林大道兩側的樹梢上,直到離開戰場50公里的地方,都能發現羅馬人被撥得精光的實體,慘不忍睹。直到今天,一些地名,比如勝利場,白骨巷,殺戮谷等,還在紀念著那場可怕的屠殺。 戰役影響 瓦盧斯被殲的3個軍團,是日耳曼尼亞和羅馬之間的主要屏障,如果日耳曼人趁勝進軍羅馬,他將無兵可用。隨后,在奧古斯都以及提比略的鐵腕下,以退役老兵為骨干,解散一批努力充軍,才勉強湊出2個軍團。值得慶幸的是,日耳曼人沒有打過來。 羅馬帝國的領土擴張到底為止,此后400年都是努力守成而已。此后,羅馬軍隊為了復仇幾次度過萊茵河,入侵日耳曼尼亞,和海爾曼聯軍互有勝負,但是始終未能重新征服這個桀驁不馴的民族。奧古斯都死后,提比略將羅馬國境線最終確定在萊茵河。 條頓森林之戰以后6年,奧古斯都去世,終年76歲。4年后,37歲的海爾曼被自己族人暗殺。 經過了這場歷史性的戰役,日耳曼人贏得了獨立,日耳曼人也因此被稱作條頓人。他們避免了和希臘,迦太基,埃及一樣的命運,免遭羅馬的同化。此戰稱之為日耳曼的立國之戰一點也不過分。 戰役復盤 在戰役過程中,羅馬軍團的戰斗力和戰斗意志卓絕,什么導致了羅馬帝國軍團的慘??? 1、海爾曼對羅馬以及日耳曼軍隊的優劣勢了如指掌 海爾曼對于羅馬以及日耳曼人軍隊的優缺點,了若指掌。羅馬軍隊身著堅固的鎧甲,手拿沉重的盾牌,列成緊密方陣,所以需要較為寬闊的戰場,紀律嚴明,行動遲緩,守強攻弱。日耳曼軍隊沒有鎧甲,盾牌小而輕,戰斗中不習慣排列什么陣型,所以也不需要寬闊的戰場,喜歡各自為戰,行動迅速,攻強守弱。因此,對日耳曼軍隊來說,圍攻羅馬堡壘是最為愚蠢的戰術,其次是和對方在廣闊的草地上野戰,而最佳方案是在地形狹窄的密林中伏擊他們。在這里,巨大的羅馬盾牌很容易被灌木卡住,長矛和弓箭在近距離格斗中都排不上用場,沉重的鎧甲使得羅馬士兵成為日耳曼標槍的活靶子。 海爾曼挑選條頓森林作為主戰場,就是對于羅馬士兵以及日耳曼士兵,優劣勢的分析后,做出的最好的戰場選擇。 2、公元9年9月9日的暴風驟雨,削弱了羅馬軍團的戰斗力 在暴風驟雨中,羅馬士兵直到日耳曼軍隊殺到眼皮底下,才發現敵人的存在。此時羅馬軍團沒有時間展開陣列,雙方在幽暗的沼澤森林展開決戰。在這里,軍事上的謀略,紀律,軍陣,全無用處; 重鎧甲,大盾牌,長矛反而成為累贅,雙方士兵更多的是空手白刃地單挑,全憑與生俱來的身體和心靈的力量,這方面羅馬人顯然不如日耳曼人。 3、不得不說,最大的問題,顯然羅馬的指揮官瓦盧斯 第一、瓦盧斯的無能,招致日耳曼民族的怒氣。雖然,即使沒有瓦盧斯的無德,海爾曼也會反叛羅馬,但是不至于那短時間內,為羅馬帝國招致那么多敵人。 第二、瓦盧斯被海爾曼欺騙,走進條頓森林,這一步就使得羅馬人的優勢盡失。 第三、瓦盧斯即使在面臨日耳曼人的攻擊后,依然愚蠢地用一字長蛇陣展開,仿佛到死都沒有想到日耳曼人敢于向他的大軍發起決戰攻擊。以至于日耳曼人可以輕松地切斷羅馬人的行軍陣型,并各個殲滅。 |
|